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构建
2016-10-11王岳含博士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 王岳含 博士后(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 100081)
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构建
■ 王岳含博士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构建则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与流通企业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成本的关键性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陕西现行苹果流通模式为例,提出了可以从转变农产品流通思维观念、加强苹果批发市场配套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构建本地区的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
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农业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巨大,另一方面我国对农产品的流通需求也巨大。但是,我国在农产品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构建上,却还有待完善,如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渠道过窄、参与流通的主体较小,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企业的市场化竞争。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构建我国的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成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益、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降低消费者消费成本的一个十分有意义并且紧迫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滞后的主要表现
(一)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且流通绩效低下
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状况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流通的效益,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渠道过窄、参与流通的主体较小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最终导致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效益低下。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较多使得鲜果产品、水产品的运输和保鲜要求提高,而现有的运输技术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这就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变高、经济效益下降。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鲜果类产品在流动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以上,即我国每年因运输而造成的农产品损失高达4万吨,而这些产品足够再多养活2亿人口。在农产品的总成本上,物流成本则占据其中的35%左右,学者贾敬敦在2012年对水产品的运输成本进行研究并指出水产品的运输成本可以占到产品总成本的60%以上。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农产品的远距离运输需求上将会越来越大,而这种矛盾也会越来越集中。表1是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上的状况对比。
从表1所反映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粮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是国外的3倍,而损耗率上也达到了3倍。在蔬果的运输成本上我国达到了60%,超过发达国家4倍,损耗率是其6倍以上。这说明我国农民、企业在等量的农产品上所能获得的利润更少,而消费者却需要承担更多的消费成本。
(二)农产品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特征不明显
结合国外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化的高效农产品流通业能够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进而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产品流通业虽然增加了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但是并没有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反而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成本。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一般占据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为10%左右,在我国当前约占到15%左右。根据我国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近10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总额是在不断上升的,但是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却出现下降,这就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并没有实现与我国整体物流的同步发展。表2是我国2004-2014年的农产品与社会总物流的对比关系,图1是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图。
从表2和图1所反映的数据对比情况以及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全社会物流总额来看,我国的物流业在近10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物流业也出现了一定的发展,农产品的物流总额从0.1万亿增加到0.26万亿。其次,从农产品物流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整体物流中的比例不但没有出现上涨的情况反而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2004年的0.051%下降到0.016%。最后,从三组数据的对比可知,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增速较慢,与全社会的物流发展速度不相符合。
表1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成本与物流损耗对比
表2 2004-2014年我国农产品物流与社会物流总额的对比关系
(三)农产品流通主体无法满足流通现代化的要求
从我国农产品的收购经纪人队伍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与流通现代化不适应的地方:首先,农产品经纪人自身的实力往往不大,多少农产品经纪人是小型的商贩,他们所能够收购的农产品数量有限。其次,农产品经纪人的业务能力普遍不高,多数人是被动地接受市场变化,缺乏主动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在市场出现大的变化下往往也是无能为力。再次,农产品经纪人的资金实力有限往往采取边销售边收购的方式以保障资金链的稳定,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做到大规模化的销售,降低了议价能力和规模化经营的效益。最后,我国缺乏对农产品经纪人进行管理和组织的机制体系,农产品经纪人往往是单打独斗,这就使得很多农产品经纪人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违规行为。缺乏组织体系也使得他们在即时的获取市场信息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四)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首先,乡村级别的公路运输能力较低,难以实现运输工具直接到户的要求。同时,农产品运输车辆在进入城市以后往往也会因为堵车和行驶的限制而在最后的一段距离上出现问题。其次,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和存储工具欠缺。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很多农产品要保障质量或者是新鲜性就必须冷藏运输或者是恒温运输,这就要求运输的工具具备智能化的温度调控能力。但是,这类具备一定水平的智能运输车辆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中数量较少,这就使得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变质率升高。由于农产品的量一般较大,往往需要大型的冷库进行存放,而我国在农产品的冷库建设上也存在不足,很多农产品因为无法得到有效的存储而变质。最后,我国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和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得农产品无法在一个大的市场中进行规模化的交易和配送。
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构建的主要制约因素
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整体来看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制约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的前期这一段时间内,国内基本上是以计划经济代替所有的经济活动,在此期间,商品十分短缺,商品的生产也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这种思想也一直影响到现在,反映到农业生产方面,就是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上。对于农产品的流动问题关注度明显较低,农产品的流通处于一个从属于生产的地位。包括农户和农产品的经销商都无法理解和认识到流通环节所能创造的价值,他们多认为流通是成本而不是价值。这种思想影响到了我国整个农产品流通建设、发展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大型的农业经销商对于农产品的流通在认识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仍然还没有形成一种现代化的流通价值理念。当前的思想还是如何的降低流通中的物流成本,而不是如何创造流通中的价值。在“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有所滞后。
(二)农产品流通体制与机制的制约
在我国,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指导是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的时期内甚至是决定性的力量。政府可以通过流通管理体制和相关的投入机制来进行指导干预。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与机制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农产品多式联运机制不完善。农产品的运输需要各种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完整对接才能实现其高效率,这就要求在农产品的流通时要进行多式联运,这也是当前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效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在农产品的多式联运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采取多式联运往往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衔接成本。这种衔接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更多地选择了单一的物流运输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就是我国运输部门不统一,铁路运输转海运、航空运输转铁路运输都存在较大的衔接成本。
农产品流通制度不配套。从我国现在的发展来看,农产品市场仍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税收政策和用地、用水电等对于其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首先,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种税费负担较重,税费支出占到了总收入的24%左右。其次,政府在用电、用水、用地等审批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没有做到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完全平等对待。最后,部分地区推行地方保护主义,一方面让本地区效益差的农产品流通企业继续存活,另一方面则限制外来的高水平企业进入,从而降低了农产品流通能力的提高。
(三)从业人员素质的制约
首先,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不高,专业技能不强。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从业人员多数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他们所接受的知识层面有限,对于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认识不足。其次,缺乏现代化的思维意识。当前,我国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工作人员大多不了解外部的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他们在认识上没有风险意识和危机与机遇意识,使得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发展缓慢。最后,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不强,往往局限于已经从事的领域,缺乏开拓新局面和创新物流方法的思维。
图1 2004-2014年我国农产品物流与社会物流总额变化趋势
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构建实证分析
本文以陕西苹果流通模式为例,从以下几方面做具体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公司+农户”的流通模式。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都表现为小规模、分散化的特点,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发展要求,农产品的流通亟需建立起一种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试图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在陕西也开展了苹果生产的“公司+农户”模式,借助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实现农产品的集中收购和流通。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制度性缺陷,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参与双方的监督以及违约追责的难度大。在这一模式下种植苹果的农户与收购苹果的企业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双方相互信任度较低,极易出现不道德的行为。例如,公司为了尽可能地低价收购苹果会以各种理由压低苹果的价钱,而农民也可能将一些残次品夹杂在优质苹果中以弥补价格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的持续发展就往往会出现“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破裂或者是合作的长度较低。
“公司+基地+农户”的流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与农户之间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为纽带将双方联系起来,形成一种风险与利益共享的机制。公司以农户为基础确保稳定的苹果来源,而农户则以公司为依托解决了苹果丰收时的销售难题。这种模式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为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了条件。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农户的苹果销售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农户虽然不用担心销量,但是仍然不能把握苹果的销售价格;这就使得农户在外部价格高时会希望将苹果销售给其他收购者,而公司在发现外界收购价格更低时则会增加外部收购而压缩对内收购。
出口外销的流通模式。由于陕西省的苹果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该地区的苹果也存在一定的外销情况,在外销流通上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苹果生产的基地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并向农户统一生产经营规范和生产物资。这种方式对于农户而言具有较好的权益保障,但是龙头企业的保价收购则会给其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当市场行情不佳时,这类企业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经营压力。
(二)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构建对策
提高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程度。要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就必须首先提高参与农产品流通体系人员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意识。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对国家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工作人员的现代化和职业意识培训,让他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触现代化的流通知识;其次,在一些社会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介绍现代流通机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作用,让参与其中的人员无形中认识并认可现代化的流通模式。最后,企业要及时的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换,明确外界在农产品流通上的发展现状,并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在公司内部进行宣讲,提高人员的现代化流通意识。
加强和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制度不配套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陕西省的苹果流通而言同样也是其现代化流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在这些配套机制中核心内容就是苹果批发市场的建设问题。所以,完善陕西省的苹果批发市场的建设,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苹果中转贸易基地是其中的核心。加强和规范苹果批发市场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完善陕西省苹果批发市场的网络信息设施,从而形成一个高度集中的信息发布和收集平台,无论是购买者还是销售者都能从这一体系中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降低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不信任和额外花费。其次,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为市场的法制化运行提供保障。由于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往往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使得交易时经常会出现欺诈行为,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和额外交易成本的产生。加快苹果批发市场的法制化建设则可以有效的规范各方的经营行为,从而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提供保障。最后,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更新管理环境。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为了规范苹果批发市场建设就有必要提升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做到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
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建立起陕西省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就必须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会操作的高水平从业人员。为此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定期举办相关的农产品现代化物流技术培训,让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经营技能。其次,高等院校应当根据社会的具体需要开设相关的农产品流通培训课程,一方面招收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则是为社会上已经从业的人员进行再培训。企业应当建立起产业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和完善。最后,作为从业者个人也应当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流通技能。
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的品种繁多,要发展现代化的流通模式就必须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起一个农产品质量标准明确的通用体系。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的作用表现为: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方向性,为农户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提供指导;降低交易过程中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和费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陕西省开展苹果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参考国内外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上的历史经验,从而为本地区的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基础参考,避免出现低水平的错误。其次,召开由专家和基层工作人员参与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讨论会议,来共同商讨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最后,还要对建立的农产品标准体系进行实时的跟踪分析,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这一标准体系的实用性。
结论
研究如何构建我国的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成为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益、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降低消费者消费成本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的实际,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本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绩效低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明显、农产品流通主体不完善、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流通体制与机制、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本文以陕西现行苹果流通模式为例,提出了可以从转变农产品流通思维观念、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机制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构建本地区的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模式。
1.刘刚.面向社区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发展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28)
2.涂洪波.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实证遴选及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2(6)
3.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3)
4.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8)
5.肖娥芳.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将军红实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1)
F7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