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6-10-11黄勉君刘甲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心绞痛

黄勉君+刘甲兴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检查情况、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T波倒置联数均少于对照组,T波倒置深度浅于对照组,TT、APTT、PT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常规药物;低分子肝素钙;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心肌缺血综合征。该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胸痛,严重者在休息时也会突发心绞痛同时伴随着心肌梗死、猝死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不利情况。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该病的治疗除了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等常规的治疗药物之外,还出现了低分子肝素钙等新型的治疗药物。本研究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1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9~78岁,平均(65.1±3.4)岁;病程1~13年,平均(6.72±0.83)年。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51~81岁,平均(64.5±1.4)岁;病程1~12年,平均(646±0.75)年。纳入标准:有不同程度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在睡觉、休息时也会突发心绞痛;心电图检查显示结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肺等功能不健全者;对阿司匹林、肝素钙等治疗药物过敏者;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H20153035)、石酒酸美托洛尔(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H32025167)及硝酸甘油(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H20073990)。具体用法如下:阿司匹林片为饭前使用,每次的药剂量为100mg,每天1次;美托洛尔早晚各1次,每次50mg,阿司匹林与石酒酸美托洛尔均为口服用药。硝酸甘油注射液则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将硝酸甘油溶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按照50μg/min的剂量对患者进行恒速注射。上述药物均连续使用1个星期。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H20060190)治疗,其中常规药物的治疗方法、生产商及生产批号等均与对照组患者保持一致。低分子肝素钙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每次使用的药剂量为0.4mL,每间隔12h给药,每天2次,治疗期为1个星期。在治疗前间两组患者均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用药治疗。

1.3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T波倒置导联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其中,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3项。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对心绞痛的相关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疗效等级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为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时心绞痛未发作,或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较于治疗前减少的幅度在80%以上;有效: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较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趋向于正常,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较于治疗减少的幅度在50%~80%且发作持续时的时间有明显缩短;无效: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进行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仍会引发心绞痛,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较于治疗前减少的幅度不足50%,发作持续时间无明显缩短;统计两组患者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院研究中所获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以(x±s)表示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等计量资料并接受t的检验;以%的形式表示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并接受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与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T波倒置深度及T波倒置导联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T波倒置联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倒置深度浅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T、PT及AP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PT及AP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并计算其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

在用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腹痛1例,不良反应率为4.88%;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2例、皮下淤血l例、消化道出血1例,不良反应率为9.7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x2=0.72,P=0.40)。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医疗技术的发展,给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带来了较多的治疗方式的选择,但是目前临床上最佳的治疗方式仍为药物治疗。常规药物对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言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适用于耐药性差的老年患者。在上述常规药物中,溶栓药物阿司匹林可改善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美托洛尔可降低患者的血压、心率,改善心肌收缩能力;而硝酸甘油可有效扩展患者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降低患者发病时的疼痛感,多种常规药物联用能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病情。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研制的抗凝血酶剂,临床应用历史相对较短,但是其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却得到了患者一致肯定。与阿司匹林一样该药同样具有改善动脉硬化情况的功效,但是该药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人体对药性的吸收程度与吸收速度较佳,药效起效时间比阿司匹林快。此外,该药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的过程,从而抑制血小板第4因子被纤溶酶原活化物中和反应,改善心绞痛患者血凝的情况,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上通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心绞痛患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应用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提供的一条有效、安全的治疗路径,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348±0.55)次,d、持续时间(1.74±0.65)min/次及T波倒置联数(1.23+0.72)个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4.86+0.73)次,d、(252+0.72)min/次、(2.14+0.68)个,T波倒置深度(1.37±0.76)mV浅于对照组患者的(2.27±0.82)mV,观察组患者TT(17.52±0.49)s、PT(14.76±1.20)s及APTP(37.89±1.94)s多于对照组的(16.24±0.53)s、(1258±0.73)s、(33.67+251)s,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9.76%与对照组的4.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文献中研究结果为“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T波倒置联数均少于对照组,T波倒置深度浅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本院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将本院研究数据与相关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未发现明显差异。此外,本院研究结果与大多数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均基本一致,本院研究结果具一定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钙心绞痛
心绞痛
硝酸甘油能治心绞痛,也能致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谈谈心绞痛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内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