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6-10-10吴小彬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004四川省游泳队四川成都6004
吴小彬,李 伟(.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004;.四川省游泳队,四川 成都 6004)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吴小彬1,李 伟2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游泳队,四川 成都 610041)
体育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实践能力强。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实施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从“基本技术→专业知识→校内观察→校内实践→职业资格证书→校外实习与实践”的“阶梯式”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就业率。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采用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的动态、持续、多轮次评价机制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指明方向。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 ;实践能力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我国学生实践能力与适应社会能力差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正因为如此,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各级学校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但学生实践能力差、适应社会能力弱的现象并没有明显的改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今后10年的教育改革要积极解决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之严峻问题[1]。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校游泳课教学、游泳代表队训练、大众游泳健身指导、游泳项目竞赛组织等工作,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顺应社会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培养上立足于“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游泳课程教学中既要重视运动技术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游泳应用型人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2009级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体育教育专业游泳课程教学大纲、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文献。
1.2.2 特尔斐法 对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组成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研究,专家组成包括体育院校教师、高级游泳社会指导员(表1)。
1.2.3 实验法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2009级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阶梯式”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相关实验研究。
1.2.4 调查法 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2009级游泳专修学生(在校期间、毕业后分别进行访谈)、专业课任课教师、年级辅导员、游泳场馆经营管理者就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问卷调查、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学生从事教师行业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一专多能”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专”是指1门专项运动,如篮球、游泳、田径等,学生在这一项目中的知识、技能、实践能力水平是从事本项目以及本专业相关行业工作的基础,“一专”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专项能力水平是毕业生就业、择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1 调查专家名单
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2008-2013届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毕业生去向调查统计,2008-2013年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毕业生总计372人,主要去向有5类:1)体育教师序列占30%;2)公务员(警察为主)、事业单位占11%;3)游泳社会指导员、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人员占24%;4)新加坡、迪拜、阿联酋等国游泳救生员、社会指导员占18%;5)其他行业占17%。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8-2013届游泳专修学生就业率达98.3%,其中体育教育或游泳相关职业就业率达76%。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60%以上的学生已经摒弃了铁饭碗的就业观,希望到社会中去闯荡,但大部分家长仍期望子女能够有更稳定的工作,希望子女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序列。
实践能力是个体在实际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总和[2],实践能力由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情景实践能力构成[3]。实践活动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通常具有行业属性和项目特点,专项实践能力是个体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专项知识和专项技能[4],是保证实践主体在特有的实践情境中顺利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的核心,任何领域的实践活动都要求实践主体具备相应的专项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体育产业热潮的到来,游泳场馆数量不断增加,游泳逐渐成为人们健身的最重要的手段,社会对于游泳社会指导员、游泳救生员、游泳场馆管理人员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夏季游泳的高峰期,游泳相关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是体育教育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综合社会对于游泳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游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结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学校所需的游泳体育教师及学校游泳代表队教练,同时还要培养社会所需的游泳社会指导员、游泳救生员、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人员。
游泳教师、游泳社会指导员、学校游泳代表队教练员可以视为一类人才,只是教学对象的年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教学与训练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5]。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项学生专项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游泳社会指导能力、游泳救生技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游泳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按照游泳教学的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健身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游泳教学能力的主要包括:示范讲解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纠正错误的能力、负荷的安排、应变能力、教学文件的制定、场地与器材的使用和考核评定能力[6]。
游泳裁判能力是指组织竞赛、胜任游泳比赛各裁判岗位的工作,掌握规则并依据规则在游泳比赛过程中进行执法、解决各种比赛问题的能力。裁判能力主要包括:竞赛规程的制订、比赛的策划能力、各职位裁判能力3个方面。科研及创新能力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能力、阅读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论文纂写能力[7]。
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游泳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游泳课程包含游泳必修课54学时,游泳技术与身体素质训练课程32学时,游泳专修课程452学时。体育教育专业游泳必修课程和游泳技术与身体素质训练课程是在游泳专选前,学生通过这2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较为熟练地掌握蛙泳、仰泳、自由泳技术,部分游泳技能较好的同学可达到初级游泳救生员认证的技术要求标准,游泳专修课程前50%的专修学生已获得初级游泳救生员资格证书,并有30%左右的专修学生参加了游泳救生员的社会实践。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通过专修课程的学习要具备系统的游泳运动基本理论知识、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从事游泳教学、游泳训练、大众游泳健身管理与指导、游泳竞赛组织与裁判的实践能力。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2009级游泳专修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通过游泳专修课程的学习与培养,该院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比例达98%,其中参加游泳社会指导员社会实践的比例为89%。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游泳教学指导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游泳救生能力、场馆经营与管理能力、游泳竞赛组织与裁判实践能力。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是:1)通过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掌握游泳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引导学生在此阶段中重点体会教师教学的方法与手段;2)教师引导学生观摩校内普修、选修课程与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教学对象教学,进一步提高讲解、示范、组织教学等能力及错误技术动作的纠正能力,提高对游泳教学、训练的直观认识;3)课内实践能力的实训:通过课堂内5~6人教学小组实训,通过教案的编写、说课、上课等环节全面检验学生的游泳教学能力。通过救生、裁判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4)课外时间教师带领学生观摩实践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辅导;5)参与相关技能培训与考核,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6)教学实践基地实训:对于部分课内实训突出、有志向从事游泳教学的学生,暑期到教学实践基地实训,逐步丰富游泳教学的对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教学对象),完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图1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流程
大学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知识的学习,更需要与社会生活的接触,投身于真正的生活,才能融入社会。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人才培养上以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倡早见习、多次实践、真实实践的教育理念,通过与游泳场馆、游泳俱乐部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搭建教学实践能力平台,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两结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形成“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校内观察→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与实践”的“阶梯式”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形成从专业能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方案,促使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所长到相应的实践平台锻炼,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从实践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 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游泳课程内的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科创与毕业论文4个子系统,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系统化、规范化、多层次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游泳专业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子系统。进一步完善任选、限选与专修、主修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层次分明、系统性强、规范化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各项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任选课实验教学内容为救生基本技术;限选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为救生知识、初级游泳教学;专修游泳课程中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救生、教学、游泳竞赛组织与裁判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课内的实验教学培养、课外的教学观察活动,以及参与游泳救生员、社会指导员职业资格考试,为下一步进行社会实践做好知识、技能、资格准备。
社会实践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主要以游泳救生员、游泳社会指导员、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社会实践是教师、学生认为提高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学生以社会人的身份进行社会实践,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类实践还有一定的经济回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大学生科创项目与毕业论文子系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毕业论文作为载体,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的“社区游泳池的经营管理”、“游泳池的安全预防措施”、“游泳池专业除便器的研制与运用”等项目被立为省级科创项目。
教学实习子系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四第1学期的前10周必须参加教育实习,大部分学生将去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在教学实习中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虽基本不会进行游泳课程的教学,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一专多能的人才特性。
教育实习是检验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主要环节。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安排在大四年级9-11月份,实习内容主要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当前四川省各地市的中小学体育课程中游泳项目开展率低,学生在教育实习阶段不能进行游泳课程教学实践,影响游泳专修学生“一专”的发展。通过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科创与毕业论文4个子系统的培养,尤其是校外实践平台的锻炼,延长了实践能力培养时间,实习内容专业化、教学对象多样化,更有助于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时长8周,游泳专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2个暑假,教学时数超过400学时。教学对象是陌生的游泳培训班学员,包括幼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各年龄阶段学员,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泳式、各级水平,校外的社会实践能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与游泳社会实践的动机 实践动机是能够引导、激发、维持、调节个体启动并致力于实践活动的内在心理素质或者内部力量[8]。实践动机是个体从事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它促使个体把对任务目标的认识从外部诱因转化成内在需要,直接引发相应的实践活动。正确、适当的实践动机能够促使他们形成参与某项实践活动的信念,引发他们对特定实践活动的探索和创造性思考、增强努力程度,缺失实践动机的个体根本不可能主动从事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必然匮乏。教学中应把激发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机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比例高达98%,其中参加过游泳救生员社会实践的占总人数的72%,参加过游泳社会指导员社会实践的占总人数的89%。游泳专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比例高,离不开家长的鼓励、教师的支持与引导、学生对于游泳的兴趣、参加游泳社会实践能够带来较为丰厚的经济回报。家长的鼓励、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与游泳社会实践的外在动力,学生对于自身专业技能提升的期望与从社会实践中获得较为丰厚的经济回报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
当前大学生独生女子较多,从小受父母疼爱,独立意识弱,自理能力差。但随着进入大学后他们终究要离开父母的庇护,去独立承担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85%的家长鼓励孩子在上大学期间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检验,更是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到学校与专业为学生能力培养搭建的实践平台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专业理论与技能,更能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当前,四川省夏季救生员月人均工资可达3 500左右,且部分游泳场馆还包食宿,游泳社会指导员每课时平均在60~70元,大部分游泳社会指导员或是救生员兼游泳社会指导员的游泳专修学生1个暑假能够挣上万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收入。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内容来看,年级越高参加游泳救生员社会实践的比例逐渐降低,参加游泳社会指导员的比例增高。西南地区90%的游泳场所为室外游泳池,大部分室外游泳池无水过滤循环设备须人工除尘,游泳救生员工作枯燥、工作时间长,相对于社会指导员来说收入低,随着学生游泳综合能力的提高,年级越高参加游泳救生员社会实践的人越少。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游泳专修的动机主要分为3类:1)喜欢游泳,热爱游泳,这类同学占55%左右;2)当前游泳的发展前景好,社会实践机会多,通过努力可以挣取一定的生活费、学费,减轻家庭压力,这类同学占40%左右;3)因受伤等原因,游泳更适合其康复,这类同学占5%左右。因专修学生大部分都热爱游泳,他们有很强的成才动力,会自觉地希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主动参与到游泳的社会实践中来,面对实践中的困难,努力在实践中取得优异结果。
2.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控制与评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采用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考核细则、游泳裁判员晋级标准,多轮次评价反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状况,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向行家方向发展。例如对学生游泳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教学指导能力)评分表”,分4个阶段给予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跟踪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状况,为下一阶段培养制定更为明确的目标。
第1次评价在专修课内小组实习中进行;第2次在校内普修课程的教学实习中进行;第3次在校外实践基地实践过程中进行;第4次在校外实践后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能力评价。前2次实践能力的评价,让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课内的分组实习、普修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学生参加游泳社会指导员培训、鉴定打下基础,顺利获得游泳社会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后2次的评价旨在跟踪观察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对学生4次教学能力的评价状况见表2。
从对学生教学指导能力的4次评价来看,对学生的安全保障是游泳教学的最重要原则,学生能够在一开始就重视安全教育,但在第1次评价时学生对不同对象的安全教育注意事项的要求却相同,没有考虑对象的差异,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学生逐渐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相应的安全注意事项、采取更合理的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方面,学生对器材与场地的准备与检查在校内实践就会有很大的改善,且这部分能力会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学手段的丰富,器材选择会更多样化。教学组织方面,因课内分组实践对象较为熟悉,学生在教学组织上较随意,这类实习容易降低学生实习的兴趣,学习的学生注意力也较分散[9],因此在校内的普修课实习过程中应加强教学组织的培养。教法运用方面,学生会在校外的实践中得到较大的提高,并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逐步提高教法运用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用最适宜的教学手段与练习方式。因此,在校内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要重点强调课的教学准备、安全保障、教学组织,并让学生观摩到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于各种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力。
表2 学生教学指导能力评价表及各阶段发展状况 (n=60)
学生在校外实践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分析性智力随年龄的增长从较早时期即开始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可以始终保持,甚至到老年还在增强[2],由此可见,实践能力会随着实践的丰富、知识体系的完善而提升。学生在校外实践与各场馆、俱乐部形成临时劳动工作关系,学生在工作中责任感明显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判断能力、执行与应变能力显著提高。责任感、际沟通能力、判断能力、执行与应变能力这类一般实践能力不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但却充当着个体获得各类专业技能以及构成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必要基础素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动态的、持续的评价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教师能根据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来设计教学,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朝着行家方向获得持续进步。学生能在各轮次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为自己的发展找准明晰的方向。
3 结 论
“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实践性,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基本技术→专业知识→校内观察→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与实践”的“阶梯式”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采用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的动态、持续、多轮次评价机制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指明方向,使学生朝着行家获得持续进步。
[1] 傅维利.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05(12):3-4.
[2] 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1-5.
[3] 傅维利,刘磊.个体实践能力要素构成的质性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30(1):1-13.
[4] 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5] 王鲁克.师专体育专业学生从师任教基本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学刊,1999(6):86-87.
[6] 吴小彬.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项课程评价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7] 赵建新.北京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8] 齐慧,谢翔.高校体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1):3-4.
[9] 斯腾伯格著.成功智力[M].吴国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8-230.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wimming Students Major in Physical Education
WU Xiao-bin1, LI Wei2
(1.Chengdu Sport Universtiy,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2.Sichuan Swimming Team, Chengdu 610041,Sichuan China)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 aims at cultivating "one special and multi-skil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A striking feature of this kind of talent is the high practical ability.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2004-2009 grade swimming maj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school and out school, establishing the “ladder”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which is “basic technique→professional knowledge→campus observation →school practice→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Social Practice”. This resear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enhance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increase employment rate.
physical education; swimming major; practical ability
G807.0
A
1004- 7662(2016)03- 0048- 06
2016-03-01
吴小彬,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游泳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