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学术演进态势的可视化分析

2016-10-10李亚南潘怡雯刘兰娟东华大学上海060上海体育学院上海00438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研究

李亚南,刘 成,潘怡雯,刘兰娟(.东华大学,上海 060;.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00438)

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学术演进态势的可视化分析

李亚南1,刘 成1,潘怡雯1,刘兰娟2
(1.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为了推动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法,并借助CitespaceⅢ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相关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在热点前沿、演化过程、科研水平、团队合作、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索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创新发展的突破方向,为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核心力量都主要来自高校;研究力量较为发散;国内外研究均以定性分析为主;未来国内外发文量可能呈稳中上升的趋势;体育文化教育、运动风险以及体育文化的全球化等将可能成为今后国内外研究的前沿领域。

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学术演进;可视化分析

城市体育文化是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与体育相关的思想、准则、文化等思想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它涵盖3个层面:1)物质层面,包括体育建筑、体育广场、体育公园及体育有关的名胜古迹等城市构建物,也包括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体育产品、纪念品等;2)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有关城市体育的法律法规、体制政策;3)精神层面,包括与体育有关的素质、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等[1]。城市体育文化的创新是城市活力的展现,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伴随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体育文化已渗透进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推动城市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目前还未看到有人基于国际比较视野,运用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城市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依靠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深刻把握其学术动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归纳总结其发展历程和特征,为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1995-2015年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Web of Science (WOS)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453篇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需要,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获得国内文献样本,通过检索主题词: 城市体育文化,时间设定为2000-2015年(CSSCI数据库相关文献首次出现于2000年),文献类型精炼为“期刊”,检索日期为2016年1月7日,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37篇;国外研究资料是利用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Web of Science (WOS)TM核心合集数据库所得。通过检索主题词: city sports culture,时间设定为1995-2015年(WOS)TM核心合集中相关文献首次出现于1995年),检索日期为2016年1月7日,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16篇。在查阅和分析大量国内外有关城市体育文化的文献资料和著作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认识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

1.2.2 对比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归类总结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的文献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CitespaceⅢ软件,将453条数据导入Cite Space,阀值c∶cc∶ccc为默认值,设置年度切片时间为1年,每个时间片段选择显示前50。运行程序,绘制直观的知识图谱,对其进行裁剪和空间布局调整。采取发文量分析、词频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时区分析等方法,掌握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学术演进态势。

2 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时空分布

2.1.1 时间分布

图1 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相关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个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发展趋势[2]。通过图1可以看出,国外关于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但总体看来基本呈上升趋势,说明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外相关学者的重视。国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初级发展阶段(1995-2003年),发表论文仅10篇,且发文量呈无规律的间断式出现,说明在这段时间,以“城市体育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刚刚起步,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第2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2004-2009年),发表论文为27篇,发文量虽然有所上升,但进展速度不快。第3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5年),发表论文为79篇,发文量上升趋势明显加快,国外相关学者对城市体育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国内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2000-2007年),发文量为54篇,基本呈年度上升趋势,可见随着我国2000年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开始受到部分相关学者的重视。第2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5年),发文量为283篇,约为第1阶段的5倍。1)表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国内城市体育文化研究成果快速增长的里程碑;2)充分体现出自奥运会后,我国政府提出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的宏伟目标以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国家政策等,是影响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科研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1.2 机构分布 通过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他们的研究实力及其对相关领域的影响力[3]。如表1和表2所示,国外116篇论文的发文机构有128个,国内337篇的发文机构有308个,国内机构的平均发文量大于国外。国外有关城市体育文化研究排名前3的机构分别是英国的拉夫堡大学(Univ Loughborough),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Illinois Univ)以及美国的马里兰大学(Univ Maryland)。这些机构均是位于发达国家且综合实力雄厚的高校,集中了各种可以为学者利用的资源,为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外的发文机构大部分是高校,主要研究方向为休闲体育与旅游、人体运动科学、运动医学、体育教育、社会政策、城市研究等。研究领域涉及多个方面,倾向于从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城市体育文化进行分析。国内研究则相对集中,数量众多,学科视角单一,并习惯于尝试建立普适性理论。

表1 1995-2015年国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机构发文情况

表2 2000-2015年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机构发文情况

国内相关文献统计可知,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主要力量是专业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体育院系等,这些高校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城市体育文化领域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创新路径、对策研究、文化圈构建、记忆研究、发展模式、国际体育大赛与城市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等。发文量在8篇及以上的机构有3个,分别是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与国外相似,我国研究的核心力量也在高校。

由表2可知,国外机构的发文量不及国内,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权威机构,研究力量较发散。但是其注重城市体育文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方面,值得国内研究机构参考借鉴。在我国,上海体育学院设置了“体育赛事研究中心”,这是全国第1所专门从事体育赛事领域学术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机构,以此为载体,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成果。但除了上海体育学院一枝独秀之外,我国其他机构对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力量同样比较发散。

2.1.3 作者分析 作者的发文数量往往代表着其研究的水平,因而高产作者可能就是某一领域的专家[4]。据此对作者的发文量进行统计。

表3 1995-2015年国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作者发文情况

由表3可知,国外排名前7的学者均源于高校,第1的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Jeffrey L.Kidder,主要对跑酷这项有风险的体育运动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5]。其他发文量并列第2的学者分别是瑞典于莫奥大学的Hakan Larsson,英国拉夫堡大学的Alan Bairner,美国孟菲斯大学的M Silk,英国利物浦大学的Ken Roberts,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Gary Pollock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的David L.Andrews等,他们主要对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教育、奥运文化、休闲体育文化、体育赛事影响力、运动设施对体育运动参与度的影响力以及跨国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6-10]。此外,其他发文量较低的学者也对城市体育文化的价值、社区体育文化、体育文化遗产、建设策略以及媒介体育文化等方面展开了研究[11-12]。总体来讲,国外的研究尚未没有形成稳定的权威学者,科研团队合作度不太强。

表4 2000-2015年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作者发文情况

由表4可知,我国在城市体育文化研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分别是田雨普和李建国,均发表6篇。经进一步查证,田雨普是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教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他认为,在举办奥运会追求文化目的时,一定要确立东西方体育文化“二者无明显的优劣之分,只有个性不同,而且二者趋同的趋势不可避免”的观点,一定要注意承办国的民族性、地域性要与多元性、全球性相结合,强调文化宣传、信息传播,要兼容并蓄。李建国来自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社会学系,主要研究内容有城市体育文化创新,城市体育文化记忆以及城市民间体育文化等[13]。此外,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学者还有徐万林(5篇)、曾玉华(5篇)、周美芳(4篇)、樊炳有(4篇)和黄卓(4篇)等。他们主要针对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发展,伦敦体育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以及美、英、法、日4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模式及启示等进行了研究[14-15]。另外,这些作者中有少数合作团体。我国对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具备了一定意义上量的规模,研究领域相对较集中,形成了部分多单位协作、联系较紧密的科研团队。

总结得知,国内高产作者的最高发文量是国外的2倍,国内文献的最高被引频次约是国外的5倍,国内作者的平均发文量约是国外的1.5倍。究其原因,我国于2000年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充分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提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的通过以及“全民健身日”的制定;2011年《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制定等。这些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体育文化氛围日益浓烈,引起国内学者对城市体育文化的广泛关注。

2.2 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热点及前沿动态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概括和作者研究重点的浓缩和提炼,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确定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和重点主题[16]。

图2 1995-2015年国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核心关键词共现网络

由图2可知,由高频关键词聚类成的4个主流知识群,组成了国外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热点。

知识群1 “sport”(体育)在网络中的节点最大,与它直接相连的关键词“culture”(文化)、“mega-events”(大型赛事)、“oympics”(奥运会)、“commonwealth games”(英联邦运动会)、“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politics”(政治) 和“life”(生活)等形成了共现关系较强的子网络。表明国外城市体育文化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一直是重点研究对象;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城市体育文化则是在大型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推动下不断丰富发展的;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使得运动方式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体育文化的发展,这也是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原因。

知识群2以“city”(城市)为核心,与“economy”(经济)、“globalization”(全球化)、“australia”(澳大利亚)等之间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子网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体育全球化已成为普遍共识。虽然各国城市体育文化呈现多样化,但通过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传播各国的城市体育文化,促进各国城市体育文化的互融已是必然趋势。“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国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高频词,究其原因,是由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首次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滑雪受伤类型及其预防策略的论文,之后引起相当一部分的学者对运动风险的关注[17]。

知识群3中的高频关键词 “leisure”(休闲)、“youth”(青年)、“cycling”(自行车运动)和“risk”(风险)紧密联系形成子网络。1)表明体育活动常常是伴随着风险的,在加强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强调运动风险管理;2)可以看出,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由于青年群体的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竞争意识比较强,因而成为较高风险类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知识群4中“gender”(性别)、“women”(女性)、 “community” (社区)、“participation”(参与)和“education”(教育)等高频关键同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被阐述为体育运动具有公平、公正等特性,人们在竞技体育运动中没有种族贫贱与高低之分,女性也逐步成为了体育参与者的主体,促进了城市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表明体育文化的宣传、引导、教育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育文化和领悟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而将体育素养与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人们整体的体育素养,促进城市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图3 2000-2015年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研究核心关键词共现网络

由图3可知,由高频关键词聚类成的5个主流知识群,组成了国内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热点。

知识群1以“体育文化”为核心,与“中国”,“体育管理”之间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子网络。表明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的体育管理活动密切相关。

知识群2中的高频关键词 “城市”,“上海”,“体育”,“现状”和“发展”等体现出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是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研究的桥头堡。原因在于,上海是国际体育赛事名城,每年都举办了多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很多世界最高级别的单项比赛落户在上海。例如: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上海斯诺克大师赛,等等。

知识群3中的 “城市体育”,“体育经济”和“城市文化”表明打造浓郁的城市体育氛围,有利于聚集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相关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知识群4中的高频关键词 “休闲体育”,“群众体育”和“城市居民”等,说明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愿意把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各种各样的休闲体育活动中。

知识群5“城市发展”在网络中的节点最大,与“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赛事”,“广州亚运会”,“亚运会”和“城市形象”等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子网络。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体育城市形象,从而促进城市体育文化的构建与传播,进而推动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2.2.2 关键词时区分析 城市体育文化研究领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系统。在CiteSpaceⅢ操作系统中将网络节点设定为关键词(Keyword)和主题词(Term),运行程序,可视化制图结果为“Time Zone”,得到研究主题变化的时区图。通过时区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变路径,探索其研究前沿趋势[18]。

图4 1995-2015年国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主题时区

图5 2000-2015年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研究主题时区

图4为1995-2015年国外研究主题变化的时区知识图谱,可以看出,1995-2000年,国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有sport(体育)、city(城市)、culture(文化)等,该时期的相关学者基本上只关注城市、体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2001-2006年,该领域文献的关键词主要有economy(经济)、sports(体育)、tourism(旅游)、olympic games(奥运会)、mega-events(大型体育赛事)等,该阶段的相关学者开始注重经济、旅游业及赛事举办等对城市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2007-2015年,该领域文献的关键词主要有participation(参与)、globalization(全球化)、education(教育)、leisure(休闲)、management(管理)等,近年来全球化、体育文化教育、管理方式和休闲体育等方面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综上所述,国外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城市体育、体育文化、教育、奥运文化、休闲体育、体育赛事影响力和体育管理等方面。此外,国外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宽泛,学者们的视角不再仅仅关注城市体育文化,而是从全球化、城市经济等方面跨域研究。

由图5可知,2000-2002年,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有城市、奥运会、北京等,表明该时期的相关学者意识到奥运会的举办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003-2007年,该领域文献的关键词主要有体育文化、城市体育、城市文化、城市发展、休闲体育等,此时期,城市体育文化理论体系逐渐清晰,研究内容不断丰富;2008-2015年,该领域文献的关键词主要有体育赛事、体育管理、体育经济、体育社会学、群众体育等,这一时期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更加完善,研究主题趋向多元化。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体育文化、城市体育、休闲体育、体育赛事、体育管理、体育经济和群众体育等。

3 结 语

目前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研究的核心力量都主要来自高校,均未形成较大规模的稳定合作团队,研究力量较为发散;国内外研究均以定性分析为主,国外的研究比较微观,倾向于从青年、自行车运动、女性参与等社会实际问题或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对城市体育文化开展研究;国内的研究则较为宏观,主要是从城市体育、群众体育、城市居民、城市形象等视角对城市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建设策略、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体育文化教育、运动风险以及体育文化的全球化等将可能成为今后国内外研究的前沿领域。

我国应增强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代表的国内体育院校与其他高校、以及体育系统之间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者应用更多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科研方法,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城市体育名片的视角分析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内涵;扩大国际视野,更多关注全球化、体育文化教育和运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及居民社区附近因地制宜地构建体育休闲公园体系以及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积极举办一些大众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市民体育运动会、体育博览会、城市体育文化艺术节等,进一步强化体育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带动我国城市体育文化蓬勃发展。

[1] 李先国,李建国.城市体育文化创新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4):15-19.

[2] 谢笑,李晶,谢阳群.基于知识图谱的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情报杂志,2012,31(1):102-110.

[3] 郑烨,马艺源,胡春萍.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可视化分析[J]. 情报科学,2014,32(8):122-127,133.

[4] 孙新宇.基于知识图谱的高等教育科研立项管理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34.

[5] Kidder,JL.Parkour,Masculinity and the City[J].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2013,30(1):1-23.

[6] Larsson,H.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es in Sweden:fitness,sports, dancing horizontal ellipsis learning?[J].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2015,20(5):573-587.

[7] Bairner,A.One country,two systems,three flags:Imagining Olympic nationalism in Hong Kong and Macao[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13,48(3):349-365.

[8] Silk,M.Bangsa Malaysia:global sport,the city and the mediated refurbishment of local identities[J]. Media Cult ure & Society,2002,24(6):775-794.

[9] Roberts, K.Explaining differences in sport participation rates among young adults:Evidence from the South Caucasus[J].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2008,14(3):283-298.

[10] Andrews,DL.The grobal in the sporting glocal[J]. Global Networks-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Affairs,2007,7(2):135-153.

[11] Ajieni.London cultural capital: 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a World-class City[M].London:Greater London Authority,2014:11.

[12] Timur Absalyamov.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and Sport Mega-even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3):197-201.

[13] 樊炳有,李建国.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1):52-57.

[14] 黄卓,周美芳等.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3):25-28.

[15] 美、英、法、日4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模式及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8):15-21.

[16] 杨思洛,韩瑞珍.知识图谱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理论探索, 2012(4):26.

[17] Bladin,C.Snowboarding injuries-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Sports Medicine,2004,34 (2):133-138.

[18] 陈悦,陈超美.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Evolution Situation of City Sports Culture at Home and Abroad

LI Ya-nan1,LIU Cheng1,PAN Yi-wen1,LIU Lan-juan2
(1.Dong 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China;2.Shang 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city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This paper used the knowledge mapping software of CiteSpaceⅢ to analyze the city sports culture at home and abroad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Reveal the related research dynamic of city sports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t home and abroad. It furth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focal point and study frontier, evolution process,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team cooperation,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ity sports cul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plore the breakthrough direction in the research of city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city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 research strengths on city sports cul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re primarily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earch strength is diverge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mainly qualitative analysis;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may be on the steady ri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future; Physical culture education, risk of sports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sports culture will probably become a new frontier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future.

at home and abroad; city sports culture; academic evolu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G80-32

A

1004- 7662(2016)03- 0025- 06

2016-03-03

2014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4ZS067)。

李亚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众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畅聊体育赛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