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教研活动中教学评价的新途径
2016-10-09方燕雁
方燕雁
摘 要:观课议课的教学评价,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教”,帮助、指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力求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观课议课的教学评价转变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识,对教研活动的看法,对校本培训的狭隘认识。
关键词: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教学评价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取决于高效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今天,“学为中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传统教研活动中的听课评课方式以教评教,显然已不符合时代所需、教学所需。因此,笔者在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尝试,提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效度,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
一、正确把握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内涵
观课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同时,通过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议课以研究为取向,鼓励授课教师大胆尝试探索,强调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对话,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研究者和行动者[1]。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来收集相关信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自由的一种研修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其基本价值在于通过明确或改进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观课议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方法将不断改进,其效果也将不断提升。
二、合理设计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流程
观课议课的方法流程有很多,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观课议课的流程是观课议课教学评价是否能更好地引领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完善了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流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课前三了解——充分做好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准备
1.了解观察主题
在教研活动开展前,我们会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提炼教学进程中需共同探讨并能全员参与的话题;有中心主题又可以进行分解,容易细化实践又可观可议的主题,确定为观察主题予以公布。既明确了观课任务,又提高了观课针对性。
2.了解教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让观课者理解课堂教学思路与意图,有效地进行议课分析,在课堂教学展示前我们会让执教教师与观课者关于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简短的沟通说明,以便于观课者了解执教教师的教学思想。
(1)阐述教学背景,包括本课教材结构分析与重点难点、学生学情和学习状态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2)介绍教学预设,包括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教学活动,以及要重点解决的课堂问题,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3)交流教学创新,主要分享本课异于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观课者带着固化的观念来观察课堂,并促使执教者放弃迎合观课者口味的习惯教法。
3.了解班内学生
观课议课的教学评价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但为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观课者应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舒缓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平常心、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观课者在观课中才能收集到更加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
(二)课中三行动——无缝切换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视角
1.行动之一:选择
我们选择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难点处理等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现象作为观课视角,以课程理念、理论素养、教学价值为支撑,设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观课量表、“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观课量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观课量表和“重难点处理”观课量表等5个100分制的观课量表。这些观课量表的价值意义大小取决于其信度与效度,这些观课量表的设计遵循了两个标准,即信度标准和效度标准。在测量学上,信度和效度只具有统计学意义。课堂观察的信度是指在同一观察点上,观察和测量的一致性、稳定性、普遍性。课堂观察的效度是指观察结果与观察的教学特性的符合程度。高效度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特性。课堂观察若无效度,无论具有其他任何优点,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因此,课堂观察必须首先评价其效度。
5个观课量表又分为基本观课量表和备用观课量表。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观课量表为基本观课量表。这两个观课量表虽然观课维度和观察点有所区别,但体现的都是“学为中心”,因此,使用时,观课教师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另外的“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观课量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观课量表和“重难点处理”观课量表为备用观课量表,根据教研活动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因版面限制,这里只呈现“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见表1,其他观课量表详见浙江教学月刊社网站www.jxyk.com“资料下载”中的“原文选登”)
2.行动之二:记录
所谓“观”,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地观察课堂中每一个相关主题的教学场景。而记录作为呈现观课信息最直接的手段,成为观课过程中的中心任务。常态下,课堂记录主要有两种方式:定量记录和定性记录。根据课堂观察量表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在此基础上,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作为定性记录,包括描述(从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活动、目标、感情等角度描述)、叙述(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录像、照片等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