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护理干预在胃癌术后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6-10-09李爱红刘新凤
李爱红 刘新凤
[摘要]目的 探讨预知护理干预在胃癌术后放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术后放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预知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10.3±1.4)分vs(12.5±1.8)分,(39.5±9.4)分vs(44.5±9.9)分,P<0.05]。干预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常规组[(78.4±9.2)分vs(65.5±8.7)分,(77.3±8.8)分vs(63.1±7.3)分,(69.4±6.9)分vs(59.2±6.1)分,(82.1±11.2)分vs(68.8±9.8)分,(78.7±10.3)分vs(61.8±8.2)分,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6.67%vs 76.67%,P<0.05)。结论 胃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预知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关键词]预知护理;胃癌;放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157—04
胃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胃小弯、胃窦部及前后壁。研究表明,随着生活习惯改变,我国胃癌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发病率占消化系统肿瘤约40%。临床中多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包括手术、术后化疗、放疗等,术后放疗对增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但放疗多存在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生理、心理上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患者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预知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可能出现心理、放疗不良反应等进行针对性护理,为探究在胃癌术后放疗患者中应用效果,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术后放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奇偶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干预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7~69岁,平均(62.1±4.3)岁,病理诊断:腺癌25例,鳞癌5例;常规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0岁,平均(62.7±4.5)岁,病理诊断:腺癌26例,鳞癌4例。干预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理类型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组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病理诊断均明确诊断为胃癌,均有手术指证,无手术绝对禁忌证,全部顺利完成手术:(2)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3)排除心、肝、肾严重功能不全患者:(4)排除有精神疾病、痴呆等不能完成治疗、护理和研究患者。
1.3方法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在3~4周进行放疗,采用三维放射治疗系统定位,放射部位包括肿瘤部位、胃床、残端、吻合口、周围淋巴等,照射剂量根据患者切除方式选择,连续放疗6周。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患者病情,根据医师医嘱采取护理措施和药物干预。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根据可能影响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等不良因素进行预知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疗必要性,告知患者放疗通过外界射线定位杀灭癌细胞,对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有重要作用。但放疗可对周围正常细胞和组织造成影响,进而引发放疗并发症发生,让患者充分了解放疗利与弊,提高患者对放疗相关知识掌握,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放疗治疗中,并让患者主动预防或降低并发症发生。(2)不良心理预知护理。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有针对性进行疏导。邀请胃癌术后放疗效果显著患者进行现身鼓励,激励起患者对健康的渴望,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和放疗。(3)饮食习惯预知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嘱患者少食多餐,以清淡食物为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食用。避免适用刺激性大、辛辣食物,禁止吸烟、饮酒等。嘱患者进食后适当保持站立姿势,避免躺着进食,并进行适当运动。(4)并发症预知护理。对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患者进行提前预防,加强患者饮食卫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多引水。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不良刺激物引起患者发生恶心、呕吐。遵照医嘱及时给予患者补液、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对有骨髓抑制患者,定期复查患者相关指标,对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等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6周为一化疗疗程,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1.4观察指标
(1)焦虑评定。参照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无焦虑:0~8分,轻度焦虑:9~19分,中度焦虑:20~34分,重度焦虑:34分以上。(2)抑郁。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共有20个项目,20个项目得分相加作为粗分,粗分×1.25作为标准分,无抑郁:<35分,轻度抑郁:35~49分,中度抑郁:50~69分,重度抑郁:>70分。(3)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评估(SF-36),对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每项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好。(4)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护理技能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根据患者得分规定,非常满意:>85分,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焦虑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x±s)表示并用f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率表示并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a=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胃癌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不良心理,担心癌症扩散、复发等问题。放疗可加强对癌细胞杀灭作用,并能有效预防复发和扩散,为临床辅助手术治疗重要治疗手段。放疗过程中在有效杀灭癌细胞同时还对正常细胞、组织造成影响,出现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约80%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出现并发症而影响患者放疗效果,并降低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不利于有效治疗。因此,胃癌术后放疗患者承受心理、生理等多重不良因素影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预知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心理、放疗并发症进行预知性护理,可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率、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胃癌术后放疗知识缺乏了解,不能正确认知放疗必要性和可能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对放疗期望过高,在放疗后未能达到患者期望而造成巨大心理落差。通过预知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胃癌级放疗相关健康知识,对患者提高对疾病认识有重要帮助,让患者主动参与到化疗中。调查表明,约99%胃癌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不良心理,主要受癌症这种不可治愈疾病影响。不良心理可影响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并能破坏患者生理平衡,对放疗造成巨大影响,不利于患者改善预后。本研究预知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患者术后胃大部切除后胃容量减小,并在放疗过程中可造成恶心、呕吐等严重不良反应。预知护理针对性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效率。胃肠道反应为胃癌术后放疗最为常见并发症,其次骨髓抑制、皮肤过敏反应、手足综合征等均为放疗常见并发症。并发症可影响患者正常及长期护理,预知性对可能出现并发症进行护理,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化疗长久进行。本次研究,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上述预知护理干预,在患者放疗6周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得出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预知进行心理护理后,对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疏导,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心理面对疾病。有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有效放疗过程中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同样得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健康状况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表明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帮助。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表明预知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可能出现影响放疗效果因素进行护理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患者认可,对消除医患矛盾,拉近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预知护理干预针对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可能出现影响治疗效果因素进行预知性护理,可坚强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