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临床研究
2016-10-09李红董玮王晓乐
李红 董玮 王晓乐
[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经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对照组经切开引流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肛瘘出现及脓肿复发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指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切开引流挂线术;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疼痛;指诊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36-04
肛周脓肿主要指的是患者因为受到了致病菌的严重侵袭,进而导致患者肛管、患者直肠黏膜以及周围的一些组织出现了化脓感染(急性)的情况,即为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又称骨盆直肠窝脓肿,较为少见,多由肛腺脓肿或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向上穿破肛提肌进入骨盆、直肠间隙引起,也可由直肠炎、直肠溃疡、直肠外伤所引起。由于此间隙位置较深,空间较大,引起的全身症状较重而局部症状不明显。临床针对患有此种疾病的患者,主要选择手术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为了探讨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切开挂线术以及切开引流术,最终成功凸显了切开挂线术的应用意义,临床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100例,入院标准:肛周疼痛、红肿坠胀,全身酸痛发热;于B超显示肛周不规则或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光团且边缘不清;患者与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坚持随访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43.1±11.6)岁;病程4~12d,平均(7.22±2.63)d。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44.2±10.9)岁;患者病程3~13d,平均(7.35±2.56)d。两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简易的骶管麻醉处理。患者均取截石位,会阴部做常规消毒处理。观察组进行切开挂线疗法,对照组进行切开引流术。
1.2.1观察组 取15mL的2%利多卡因(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H11022388),采用垂直穿刺骶管麻醉。麻醉成功以后采用侧卧位使患者的脓肿在后方或者下方,用碘伏由外向内消毒肛周皮肤,再用沾有稀碘伏的棉球消毒肛管内,随后就用喇叭肛门镜置入肛门内,寻找感染的肛门腺及是否有肛隐窝溢脓,有者即内口。选取脓肿波动最明显处作以肛门为中心的放射状梭形切口,切口长度应与脓肿等长或者稍长一些。手指探查脓腔,彻底分开脓腔内所有的纤维分隔,再用刮匙搔刮除去坏死组织。一根手指伸入肛内作导引,另一根食指(或持银质球头探针)从脓腔向原发灶部位探查内口,或选取两食指间最薄弱处人为制造出一内口,将内口与外切口之间的皮肤呈放射状切开,用7号丝线连接橡皮筋系在球头探针上,再将探针及丝线引出,同时收紧橡皮筋,注意如果是涉及到肛管直肠环时皮筋不要收得太紧,以免肛门失禁,要双重结扎。内口的两侧予以钳夹后7号丝线结扎。必须彻底止血,双氧水(北京海德润制药有限公司,H11021382)、甲硝唑注射液(陕西诚信制药有限公司,H61022946)冲洗脓腔,凡士林油纱条填塞脓腔,压迫止血,敷料外固定。
1.2.2对照组 在脓肿中央波动最明显处行弧形切口,避开脓腔处,排尽脓液。然后依次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术中如果发现脓腔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通,则还需在左右两侧距肛缘约2.5cm处避开坐骨结节,由前向后各做一弧形的切口,使3个切口在底部互通。两侧弧形切口的下端与后位切口间皮桥不应小于2.0cm。再用球头探针沿着切口基底部缓慢向肛内探查,并将探针前端引出肛外,沿着探针切开的内口与脓腔之间的组织,并将切口向肛窦上方延长,以清除基底坏死的组织部分,修剪切口成梭形,从而使之引流通畅。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肛周脓肿患者临床手术的成功率、患者完成手术后的恢复时间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复发率,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疗效评价标准
1.4.1临床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脓肿破溃愈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脓肿破溃缩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2肛门功能评价标准 自拟肛门指诊评分,积分越多,肛门功能越差。1分:裹指功能正常;2分:肛门有收缩力,裹指功能减退;3分:肛门有收缩力,但裹指无力;4分:肛门无收缩力。
1.4.3疼痛评价标准 按照WHO疼痛分级标准制定,等级越高,疼痛越明显。0级:完全无痛;1级: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2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到干扰,要求服用镇痛药物;3级:疼痛不能忍受,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强迫体位,需要镇痛药物。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连续性校正的x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6,P<0.05)。
2.2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肛瘘出现及脓肿复发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肛门功能指诊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肛门功能指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指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肛周脓肿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值得是患者受到了致病菌的严重侵袭后,导致肛管、自身直肠粘膜以及周围的相关组织出现了化脓感染(严重)的情况,最终临床表现为脓肿的情况。此种疾病相关的致病菌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相关的肠道病原体。少见还有厌氧性细菌以及结核杆菌,较为常见的便是患者临床表现为诸多病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此外同患者肛线受损也具有一定关系。此种疾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果不能进行早期处理,患者表现出的脓肿就会出现自行溃破的情况,或者对患者实施手术切开引流之后,患者临床经常会表现出肛瘘的情况,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肛管直肠疾病。切开引流法治疗目的为排除积脓后将脓腔缩小,进而促进管道纤维化,再经二次手术治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肛瘘出现及脓肿复发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指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当今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一次切开内口法已得到普及,这种术式即使可有效降低肛瘘,但术中切断肛管直肠环风险较高,若出现失误,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则会受到较大影响,术后严重者则会出现大便失禁。而切开挂线术则能明显减少患者后遗肛瘘及脓肿复发的情况,这既减轻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在对患者实施切开挂线术时,首先要分析患者肛周脓肿处的特点及位置,并合理设置手术切口,切口的设置不应影响患者肛门功能、外观及愈后。同时,还需正确寻找及处理患者肛周脓肿的原发感染病灶,以有效控制复发率。另外,对患者实施挂线时,要遵循炎症浸润范围越大,脓腔越深,挂线宜深,反之宜紧的原则。总之,挂线的设置应在脓腔的最高、最深、最薄处,且应控制挂线松紧度,以防止肛门失禁或是无故出血情况的发生。通过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脓肿复发率、术后肛瘘形成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皆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治疗时,可以采用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方法,但切开挂线术因其手术成功率高、后期复发率低、疗程短及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