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能力培养探讨护理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
2016-10-09王晗姜涛张元元
王晗 姜涛 张元元
[摘要]护理教育中教学方法改革问题一直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研究的热点,也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迫切要求。本研究基于护生的临床处置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对具有针对性的、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进行综述,为护理教育者提供教学方法采纳的依据。
[关键词]护生;临床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59-05
临床能力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获取相关技能的能力,包括临床处置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能力。因此,培养护生的临床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是护理教育的重点之一,也是护理教育者进行教学改革的初衷。
1.护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少,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有效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训练,不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今社会,护理教育要以现代护理教育观为主线,注重护生多元文化的培养,使其获得专业护士所具备的技能、态度和行为。因此,进行护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基于临床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2.1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
临床处置能力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技术向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是护生应该具备的首要能力。然而我国护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却是各项能力中最薄弱的方面。为此,护理教育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教学改革。一方面将教学内容有目的的整合,如开设《护理实务临床处置》课程,具体包括课堂模拟训练、开放式实训、综合实训、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小组演练结合录像反馈法、模拟教学法、AIDA教学法(即引起注意、诱发兴趣、刺激欲望和促成行动四个教学步骤)等;此外,教育者在临床带教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如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和操作分级模式等,都可以提高护生临床处置能力。
2.2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沟通交流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沟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能力,是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护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护患关系、护理质量及专业承诺等方面。因此,护理教育者非常重视通过教学改革培养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具体体现在:(1)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增设沟通交流课程、人际沟通技巧讲座等方式培养护生沟通能力。(2)在理论教学方面,教育者针对各专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如高保真模拟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式学习法、角色扮演、同行评审、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结合规范化用语培训、网络虚拟临床模拟教学法等;(3)在护理技能教学方面,研究者主要侧重沟通交流与技能的融合,如“模板式”操作用语与技能流程相结合、标准化病人与技能教学相结合、将沟通交流内容纳入护生技能考核标准之中等,使该能力与技能有机结合。(4)在临床教学方面,主要包括经验学习圈理论带教法、反思性学习法、护患冲突案例培训、参加临床服务活动和人际沟通培训等。
2.3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能力。其目的是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然而研究显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水平不容乐观,而对健康教育知识和实践却有很大的需求。目前,对于该能力培养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方面。护理教育者通过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夯实和拓展护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健康教育能力,如参与式教学模式、阶段式目标教育法、经验学习法、情景模拟演示、标准化病人、实际承担健康教育项目以及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和健康教育讲座等方法。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可能与临床带教老师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意识不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目前,这方面的培养方法仅局限于健康教育路径模拟教学法、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PBL教学法等。
2.4临床管理能力的培养
临床管理能力是指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必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目前我国护生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这方面的改革也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理论教学方面,将护理管理学的实践内容贯穿到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如实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举办技能竞赛活动、设立小值日制度和仿真模拟教学等,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运用纽曼系统模式、高保真模拟教学、护士长一对一带教模式和“层级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管理水平。
2.5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完成科研活动所需的能力或本领。研究显示护生的科研水平较差,具体表现为科研意识欠缺、文献检索和统计知识薄弱、科研设计能力低下等。为此,护理教育者主要从两方面对护理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巩固、理解和强化护生科研理论知识。如在开展《护理研究》课程的同时,将护理科研设计嵌入所有课程当中,并选用资深教师任教,同时进行文献检索、科研写作、统计分析和循证思维等培训和讲座,为护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其理解理论和实践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性;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护理研究》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利用博客作为科研知识的传授工具,能够增加护生学习的便利性。其次,科研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鼓励护生亲自参与护理研究,采用“最佳实践”合作模式(CMBP)、矩阵式临床综合素质团队(MCQ)教育模式、SCI论文讨论、PBL与导师制教学、开展护生研究助理项目(NS-RAP)以及将毕业论文设计植入临床实践中、进行科研实习等,能够促进护生保持积极的科研态度,深刻理解科研知识和研究过程。
3.结论
在护理教育教学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护生的临床能力并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我国对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教育框架和体系,这意味着护理教育和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创新。从护理教育者的角度看,护理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学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设计好符合培养标准的教学方案,着重培养护生的临床能力。从护生的角度看,护生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护理教育者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从研究者的角度看,护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研究和效果评价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还应进行高质量、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