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2016-10-09张尚文刘小飞徐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腹腔镜

张尚文  刘小飞  徐锋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中间人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患者16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80例,采用腔镜手术。两组患者关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其分化的程度等一般资料情况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对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所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及心血管意外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中间人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213-04

结肠癌属于肠胃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45岁左右发病率极高,全球每年大约有800多万发病的患者,已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几乎10%以上。手术治疗、放疗以及化疗作为常用的治疗结肠癌的传统方法已有很长时间,但该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近些年来治疗结肠癌手术的方式已经向微创手术方向发生逐步转变,这有赖于腹腔镜技术、设备以及D3根治术的迅速发展。目前腹腔镜方面手术在全国各地有广泛应用,但手术部位大多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右半结肠手术鲜有报道,其主要原因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且涉及的脏器多,操作的范围较广,解剖层次与标志较直肠固定而言不够稳定,故手术风险较大。本研究报道的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有效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患者16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80例,采用腔镜手术。患者中男95例,女65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47岁。其中回盲部癌47例,升结肠癌76例,结肠肝曲癌37例,两组患者关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其分化的程度等一般资料情况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数据见表1。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的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具体的实验细节如下:(1)麻醉及体位。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后使其取仰卧位以建立气腹,下肢分开至人字位,患者两腿之间站立手术者,患者左侧第一助为手,第一助手下方为持镜者。(2)Trocar位置。观察孔位于脐下缘,耻骨与脐联合中点处作为手术者的主操作孔,麦氏点(位于右下腹处)为副操作孔,肋弓下5mm位置、左侧锁骨与反麦氏点连接中线上的两个孔作为第一助手操作孔(5孔法)。(3)手术过程。患者在建立气腹后取头高脚低位,并且使手术台向左倾斜约30°。对网膜、腹膜、器官表面和升结肠、结肠肝曲、回盲部及横结肠进行常规探查,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及位置,准确定位手术的范围。为明确肠系膜上的静脉血管蒂及回结肠血管蒂的具体位置,助手沿着腹侧方向牵拉横结肠,手术者同时反向牵拉并使结肠系膜张紧。之后手术者向右腹侧对回结肠血管蒂进行牵拉,同时在回结肠血管蒂的下缘位置处将结肠系膜剪开,方可进入Tddts间隙。在结肠系膜的根部裸化结扎并切断回结肠血管。然后沿间隙向右侧和头侧游离结肠系膜,注意游离过程中要使胰腺钩突、胰头和十二指肠降部逐渐暴露。沿着肠系膜上的静脉逐渐使右结肠动静脉显露出来,结扎,切断。定位结肠血管,然后在其右侧的分支根部进行结扎、切断。之后游离且切断右半结肠的装置。从腹后壁游离升结肠、结肠肝曲、回盲部和横结肠近端。并于剑突与脐连接的中点位置取大约4cm的切口用于保护套的置入。之后游离肠管在腹外进行右半结肠切除,且对横结肠和升结肠进行缝合。将肠管送至腹腔,重新建立气腹,多次冲洗腹腔。在腹腔镜下仔细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于盆腔放置引流管。关腹,术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

1.3观察指标

(1)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所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及心血管意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l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采用(x±s)的形式格式进行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时采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时选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所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2.2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分析

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及心血管意外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3.讨论

结肠癌属于肠胃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指在遗传或环境等多种可致病的因素条件下,结肠黏膜的上皮部位发生的病变。近些年以来,其发病率在我国逐渐上升,究其原因,与结肠腺瘤、息肉并慢性炎症以及人们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结构有关。结肠癌的起病初期很难有所察觉,患者在早期大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且其的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到中晚期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结肠癌病死率已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已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故结肠癌根治术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治疗结肠癌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但该类治疗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缺陷。故腹腔镜技术和设备、D3根治术不断发展以后,微创手术已经逐渐成为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新型方式。

本研究显示,腔镜下中间人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所用的手术时间较短,肠道排气所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患者,且前者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开腹组也显著降低;术后,腹腔镜组的患者出现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及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开腹组的患者。据分析,这是由于腹腔镜具有有以下的明显优势,如可以更为有效的放大术野,这样就有利于手术者准确地识别组织结构,且在解剖层面上较传统方法也更加清晰,故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同时也有助于助手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具体的手术步骤。在腹腔镜的应用方面,腔镜较少对腹腔内的环境产生干扰,造成的腹部切口也较小,这使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加快了肠道的恢复过程。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