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多样性及其文物保护对策探讨
2016-10-08骆娴
骆娴
摘 要:民族文物在保存民族记忆,反映各民族历代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民族文物也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 民族文化的衰亡趋势日渐明显,民族文物流失也比较严重。如何保护民族文物,本文针对中国民族文物的保护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化多样性;文物保护;对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都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民族文物是各民族历史上制作的,反映各民族历代文化的实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保存下来实物,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 这些民族文化遗产见证了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因此,民族文物是探索和研究各族人民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提升人们民族意识,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的珍贵教材。
一、民族文化多样性
世界各地的文化存在形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文化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但是文化又高于物质。人类从文化中汲取能量,文化与物质相互依存。因此, 文化多样性依赖于物质,人类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在生活中所产生的文化也是形态各异。我国56个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各民族审美意识不同,世界观不同,民族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知识经济时代, 在人类的所有生产活动中,文化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人类精神创造性一种表达方式, 文化多元性本身就具有价值。文化多元性启迪人们的思想,储存知识和经验,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还是世界文明熠熠生辉的法宝,是精神生活智力、情感、道德的手段。“文化多样性”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各文化间相互尊重,作为非物质和物质财富来源,文化对社会凝聚力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多样性通过文化间的不断交流,思想的自由交流互动得到滋养, 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表达不同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强调文化互动和文化创造力,对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滋养文化内涵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民族文物及其基本特征
民族文物既有广义之说,也有狭义之说,从广义而言,所有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承下来的实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都可以称之为民族文物,这里既包含近现代民族文物,也包含传世文物以及考古发掘品等。如南方古代的铜鼓,各种陶器、瓷器、古代岩画等都是民族文物。从狭义而言, 民族文物主要指各民族的传统生产生活用品,如近现代各民族所使用的工艺美术品、宗教用品、服装服饰、具有民族特点的实物资料等。民族文物含义十分丰富。从历史的纵向来看, 民族文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古代民族文物,二是近现代民族文物。我国古代各民族人民创造的,具有一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涵的历史遗物、遗迹等实物资料,都可以称之为古代民族文物。它包括远古人类的遗址和遗物,如贵州观音洞、云南元谋、广西柳江、辽宁金牛山等遗址,以及北方的狄、匈奴、胡、鲜卑、女真,契丹, 东北地区的夷、肃慎、抱娄,南方地区的三苗、越、巴、夷、僚、吐蕃等古代民族的遗址和遗物。我国古代各民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的古代民族文物,使其成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宝贵遗产。
近现代民族文物,主要指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遗迹和遗物。近现代民族文物既包括清代时期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等资料,也包括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等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代社会之前的遗迹和遗物等资料,也属于近现代民族文物。近现代民族文物丰富多彩,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总之,只要有民族活动的地区,就有民族文物。我们研究和探索民族文物,对民族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只要是为了了解更多某地区、某民族历史和文化。民族文物都带有某个时代的历史特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任何一件民族文物都有其生存发展变化过程,作为历史的产物,民族文物是不能再生和不可替代的。民族文物如果遗失,或者毁坏,很难其用他方式代替和弥补。所以,民族文物虽然种类繁多,其价格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其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就决定了民族文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民族文物的价值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推移越来越高。因此,保护民族文化刻不容缓。
三、民族文物保护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历史文物的重视程度渐渐减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族文物濒于消失,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许多民族文物濒于消失这一问题,各级政府有必要组织有关人员,并给与一定的款项,投入到抢救民族文物工作上来。对于民族文物保护,要加快立法,虽然针对民族文物保护问题。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已经初步形成了文物法律体系。但是, 从民族文物全局来说,还是缺乏一部专门的,实用性比较强、针对性比较强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因为文物保护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比较差,不太适合民族文物。,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监督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进而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护民族文物,抢救征集、收藏民族文物,是为了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们不能够只讲开发和利用,不注重征集、收藏,或者只注重征集、收藏,不懂得保护开发利用,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要把“死”的民族文物变“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之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服务。
四、结语
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所以,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民族文化,保护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并能够将传统文化注人新的时代精神。在文物保护问题上,我们既要懂得征集、收藏民族文物,也要学会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文物,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民族文物在新的时期里,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戈. 文化多样性与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2]田玉成. 也谈民族民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兼议当前抢救与保护工作中的一些偏差[J]. 民族大家庭. 2004(01).
[3]李安辉.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