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对日政策

2016-10-08董丽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日战争远东罗斯福

董丽

摘 要:30年代,随着日本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它与美国在华利益冲突便被提上日程。日本对美国在华利益从保护到侵扰,再到肆意侵犯,逼迫美国不得不转变对日态度。同时,美国也从最初不愿介入对日冲突,发展到后来加入太平洋战争。

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日政策

一、20世纪初的美日关系

20世纪初的,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发展方向是友好和平的。在美国看来,日本一直是美国友好和喜欢的小伙伴,这表现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首先,在经济往来中,日本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是远东其他国家无可取代的,也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30年代美国对日的贸易有增无减,即使自1935年颁布《中立法》以来,对日贸易也是如此。在30年代初,日本从美国进口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原油和精炼油,这种状况维持至30年。在政治方面,对于美国的在华权益,日本宣称“保护”,并且保证不干涉美国权利。

其次,即使发生战争,美国对日本采取的政策也是中立和绥靖,只要不损害美国的在华利益,美国都会置之不问。例如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美国对日本侵华采取妥协的态度,对中日双方的要求是“自我克制”[1]。对于援助中国,美国表现出傲慢与冷淡。如在1937年6月国民政府派孔祥熙赴美谈判,提出5000万美元的贷款要求,美国国务院却推诿“远东形势不明显”[2],不能给予贷款帮助。甚至国内很多人认为中国很快会消失在日本的进攻下。

再次,当英国在华利益受到侵害,请求与美国联合制裁日本时,罗斯福表现出冷淡的反应。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卢沟桥”事变后,艾登在会面日本大使时就用毫不客气的语气示意日本不要再将事态扩大,并明确地警告日本“应该自我节制”[3]。而对中国的态度,则是“我深知中国极愿和平,而蒋介石委员长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4]。在1937年12月12日发生的“帕内号”事件当中,日本不仅炸毁了“帕内号”轮船,还炸毁美国的三艘油船。同时,英国舰只也遭受到日本的袭击。在时间发生后,英国想与美国对日进行联合示威与联合行动。由于罗斯福不愿用战争的办法解决,在同英国外交部商量对策时,美国国务院故意不提“联合行动”,英国只好退为“联合示威”。但是罗斯福仍旧对英国这样的要求表现不甚明朗。

二、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在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对日政策逐渐发生变化。由一开始的中立,不干涉逐渐转向制裁。

1.由对日妥协,转变为逐步向日本施加压力。随着日本进一步对华侵略,以及日本制定的“东亚新秩序”政策,不可避免地挥戈南进,久而久之,日本难免与美国的远东政策产生冲突。日本要求调整日美关系时要控制在东亚新秩序的范围内,毋庸置疑,这造成了“美国追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必然受到东亚新秩序的限制”[5]。在“帕内号”事件后,日本掂量各国的态度,对美国没有深究此事而满意,意欲扩大侵略。在日本的刺激下,美国亦做出相应的回应。如在1938年6月宣布对日本实行“道义禁运”,内容是针对飞机和制造原料。1939年7月,宣布在半年后《美日商约》失效。欧战爆发后,在1939年11月初,日本试图在坚持东亚新秩序前提下,通过与美国谈判求得缓和日美紧张关系。但是由于日本提出的条件与美国所希冀相差甚远,“以谈谋缓”[6]政策落空。此外,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在1939年的民意测验中表明,他们支持“对日本实施武器禁运并抵制日货”[7],对日制裁的呼声日益扩大。1940年6月罗斯福任命史汀生和诺斯克入阁,两位都是对日强硬派。可以看到无论是美国民众还是政府,都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不满,更对日本肆意损害美国权益感到可憎,对日本的政策由“不干涉、不制裁”转为采取“禁运”以及“废除商约”等措施。

2.由在中日战争中的“不干涉”政策,改为援华制日,支持中国抗战。随着日本的疯狂战争,战线拉长,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美国开始对中国施以援助,对日本进行谴责和制裁。美领导人相信中国有力量坚持这场战争,还意识到“中国的抗战与美国现在和将来在东亚的利益休戚相关”[8]。远东官员文森特也认为维护中国的主权与保护美国的利益两者并行不悖。“美国在远东的卷入是不可避免的”[9]。此外,由于日本政策转变,罗斯福希望在亚洲能够有一个力量遏制日本的扩张。中国正是牵制日本的有效力量。日本已经不能为美国所用来保护美国的在华利益,而扶持中国来保护美国利益貌似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罗斯福认识到确保中国的安全与保障美国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提出这是“保卫美国的关键”[10]。沙勒也认为“在日本与欧美在远东的帝国之间,只有中国充当着屏障”[11]。更何况中国在抗日战争初期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神话,毋庸置疑,在抵抗日本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3.由不愿意与英国联合行动对日制裁,转变为援助英国,帮助英国制裁日本。在1938年1月13日,英格索尔与英国海军通过了一项协议,内容主要是美英两国的海上合作:“(1)英美两国在各自海军基地部署力量以对付日本海军,并考虑进一步采取直接战略合作。(2)两国海军协力合作,并开放各自国家水域予以对方海军通行。(3)双方保持紧密的联系。(4)在一旦决定联合对日封锁后,双方确认了自身的职责。”[12]虽然这只是一项协议,但是却为日后美英联合对抗日本规划了蓝图,英美也因此进一步接近。1939年7月25日,日本与英国签署《有田—克莱琪协定》,逼迫英国承认日本对中国独占的权利。让日本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天美国即通知日本在半年后中止《美日商约》。

综上所述,由于日本不断扩大在华战争,势必会侵犯英美国家的在华利益。因此,为保护本国利益,英美国家的外交政策必然会转向对日制裁。同时,在道义上,由于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激起了中英美三国,甚至是全世界民众的反对。这样的社会舆论,也迫使美国放弃了对日绥靖的政策,转为制裁甚至联合英国,支援中国抗日。

注释:

[1]胡德坤,罗志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2]林宇梅:《美国援华贷款与中国抗战》《,民国档案》2003年第4期。

[3]中央日报译印:《蒋总统秘录》,第十一册,台北,1984年第68,69页。转引自傅敏《七七事变与英国的远东对日政策转变》,《民国档案》2002年第3期。

[4]同上。

[5]吉泽清次郎:《打开日美关系的方策》(1939年10月28日),史料馆档,A1.3.1.1—4。转引自鹿锡俊《日本的国际战略与中日战争的扩大化——论衔接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一个关键原因》,《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

[6]鹿锡俊:《日本的国际战略与中日战争的扩大化——论衔接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一个关键原因》,《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

[7](美)罗伯特·达莱克著,伊伟,丁耀林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78页。

[8]陶文钊:《战时中美关系的若干问题》,《美国研究》1995年第3期。

[9]张晓卫:《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第17页。

[10]中国现代史资料编委会:《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印1957年9月版,第21页。

[11](美)迈克尔·沙勒:《二十世纪的美国与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7页。

[12]孟明铭:《试论日美“帕奈号”事件对两国关系之影响》,《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中日战争远东罗斯福
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2020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
专业阅读推动课堂教学:视角 灵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以历史反思为视角
A numerical study on dispersion of particles from the surface of a circular cylinder placed in a gas flow using discrete vortex method*
两次中日战争之间中国发展海军的历史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