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品与书者之探讨
2016-10-08尹挥如
尹挥如
摘 要:在书法展厅中,参观者无不对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进行品头论脚,议论中,交流中又地不对其作品作者的一番评论级至评价,在观众的眼里,书品与书者融为一体,是好,是坏,是差,是优无不与书品紧紧连接在一起。
由此,我便把书法作品与书者的品行、操守、风格渗透于其中,于是,便有了我今天关于“书品与人”的探讨。
关键词:书品;书者;探讨
中国有句古话;“人怕骂,字怕挂”,意思便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最怕的就是遭众人的唾骂。而字,那是指书法作品,最怕的就是挂。(挂,即上墙展览,让众人评判)。在书法展厅中,参观者无不对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进行品头论脚,议论中,交流中又不对其作品作者的一番评论及至评价,在观众的眼里,书品与书者融为一体,是好,是坏,是差,是优,无不与书品紧紧连接在一起。
由此,我便把书法作品与书者的品行、操守、风格渗透于其中,于是,便有了我今天关于“书品与书者”的探讨。
一、先论书法作品
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首先要看书法作品中内涵和基本功如何?而基本功厚不厚实,首先又要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一个字的间架搭好,这个字的字体也就确定了。“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间架结构。每个书法家在字体上求变,首先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李斯在史籀大篆字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创造了小篆字体的间架结构,程邈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成隶书。王羲之也是在前人书悼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大成楷书、行书、草书。他书写的字体间架结构就非常美。后世大多书法家都在他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连字最基本的间架结构都写不好,那他就成不了书法家。
“真、草、隶、篆”,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行笔的法则。行笔法则变了,字体也跟着有所变化,也许新的、更好的、具有审美性的字体就产生了。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都有审美价值。书法家在行笔上没有功力、没有审美价值的笔划叫“败笔”。所以书法家不可不以前人好的行笔法则为学习基础,练好书盛行笔中每一笔的基本功。有的毛笔字,从纸的正面看有字,从纸的背面看无字,说明写字人行笔无力不能力透纸背。有的毛笔宇,从纸的背后看笔划断续,说明写字人行笔用力不均匀。如“大”字,从纸背后看,起笔处是点,收笔处是点,交叉处是点,整个字的背面是6个点,这就是行笔用力不均匀所致。明末清初的王铎,被日本人称为中国清朝草书“书圣”,他的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中也有较高的阶位,但他的书法行笔中有很多毛病,让人觉得书法不够精。明朝詹景风的字,写得就很精到,败笔很少。这就很明显地体现了书品与书者的功力,修养密不可分了。
二、再论人之品格
我们看一件书法作品时常评曰:“这是文人字”、“这是书家字”、“这是匠人字”。这是由于写字人的文学水平不一样,反映在字上,字中表现自的内涵不一样、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读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思想以驰骋的余地,让人欣赏书法就像是在欣赏诗词,因为书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写照。
由此,我们在对每幅书法作品品头论脚的同时,很自然地把您的审美眼光和思维情不自禁地去联想到这幅作品的人品(即为人风格)。社会上的人千奇百怪,无其不有,老例子说:一样米,供养出上千种人;谨小慎微的,大胆泼辣的,行为怪异的,善良慈祥的等等。那些龙飞凤舞的狂草,起码你能看出书者的豪放不羁;蝇头小楷的小楷,你也能会从中看出书者的严谨细心;字正腔圆的,你当然能看出书者的为人正统,一板一眼,凡此种,不一而足。
我们读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就像读田园诗,会勾起对田园的联想。读毛泽东、郭沫若的书法作品也都会给人以诗词的联想。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这就必要靠书者的涵养和文学功底了。好的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结构都有音乐的韵律,你读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就仿佛感到世界上最雄壮的交响乐在奏鸣。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字画本一体”,字乃抽象的画,好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着画的意境。书法中内涵的势态。书法中内涵的势态包括大气还是小气,是潇洒、瓢逸还是拘谨,是格调高雅还是低俗,是厚重还是轻浮等等。这些统统和书法家的品格有关,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书法大气磅礴,这是由大政治家的气魄所决定的。王羲之的宇潇洒瓢逸,颜真卿的字厚重,文征明的字格调高雅。总之,书法作品所涵盖的丰富语言,从某一角度来说,应是书法家人格的写照。
故,书法与人品应是和谐的统一,而不是对应的统一。因此,书法作品也是一个充分展示人之风格的最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