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基层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2016-10-08谭艺
谭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基层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基础。而党员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辱感强弱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构建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机制
1.坚持理论武装。立足党员岗位实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凸显党员“政治人”的身份。党员荣誉感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要靠党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党员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认识的不断深化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把党员的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好。为什么在个别党员中会产生“信仰危机 ”,对党的事业信心不足?为什么有的党员会在经济上走向堕落?追根溯源,都是不讲学习的结果,都是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缺乏动力的学习,或者没有钻进去的学习,往往也是一种无奈的学习。我们无法奢望每个党员都能在接受学习教育方面完全进入自觉的境界,这就需要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促进手段和制度规定,建立学习机制,比如说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等等。
2.突出因人施教。因人而异地确定学习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至关重要。比如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视听”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等等,为求学习方式多样化,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使所学的内容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通过充分调动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活动更具有吸引力,最终实现党员学得深、学得透,真正触及思想灵魂深处的学习效果。
3.强化能力提升。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党员进行业务学习,强化对党员的业务培训和岗位训练,从而提高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和能力。比如采取专题业务学习,党员“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学习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党员在并新形势下存在的“本领危机”的问题。通过结合实际的学习、实践活动,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真正使广大党员在生活、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引导机制
1.严格党内生活。依靠党员通过自身学习和工作实践来加强党员荣誉感,虽然十分重要,但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党员荣誉感的不断增强,还需要通过党组织的激励和引导。比如,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会议形式多样化,适应时代要求,会促使党员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是党组织中的一分子。严肃认真的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会促使一些党员感受到党员荣誉感不强所带来的的压力。
2.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能够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党组织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渗透到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予党的各种工作和活动之中。
3.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畅通党内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渠道,营造党内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环境,把党员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
三、构建切合实际的考评约束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评约束机制,是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通过建立考评机制,不仅能激发党员的荣誉感,而且能够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启发、影响、带动广大党员富于进取,形成“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1.通过建立完善“评先评优”制度,在全体党员中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党员的责任意识。2.要建立完善党员评审制度。每年依据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严格的“年检、年审”,对党员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对评为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评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党员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置及至纪律处分,对于不合格党员进行清退。
四、构建和谐的关怀帮扶机制
构建和谐的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就是要在思想上关爱党员,在生活上关心党员。各级党组织可以建立“党员关怀帮扶”工作机制,重点帮助遇到困难的党员,扎扎实实地为他们办实事、加好事、解难事。通过建立关怀帮扶机制,保证每个遇到困难的党员都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使每个党员都能真正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之,党员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的增强,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行动。只有从内心产生对于党员这个称号的骄傲感、自豪感,才能从思想上入党,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才正确对待荣辱,忠实履行义务,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