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诊断让课堂提问更有效
2016-10-08魏俊利
魏俊利
新课程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和生成。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因为问题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学习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而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规武器”,其水平的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启迪思维,活跃学习气氛。出色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师生相互交流的和谐氛围中达到教与学的双收获。
毋庸讳言,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事实是,无数的语文教师、无数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都过量地使用着提问。一节课,问上几十次,甚至上百次都是常见的。课堂上的海量提问,或一问到底,或群问接连,或随口而至,或细碎浅显,这些形似高效、实则无效的提问不仅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也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平淡无力。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出力不讨好”现象。
如何改变?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生机和活力?“问题牵引,任务主线”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最有效的学习路径。但是,如何提出问题?怎样提问才算有效?如何尽快提升教师的提问技巧和策略?如何让课堂提问真正产生碰撞、生成的效果?笔者认为,对课堂提问做切片诊断进行实验研究,是有效改善课堂提问虚置低效的快捷途径,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乃至所有任课教师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要做好这一课题研究,需要澄清以下几点: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教学切片分析”。这是河南大学魏宏聚教授提出的一种课堂研究方法。切片诊断的灵感来自医学诊断领域,它采用录像观察与现场观察相结合,以直观、真实的定性视频分析的方式,提取典型的切片——教学行为片段,归纳出优秀的教学设计特点与要求,进而实现教学技能的提升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是听课者或研究参与者凭借自身业务素养对授课者的课堂实录采取单一主题或微格化的点式观察、研讨与交流的听课模式,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教学切片” 展开的。而笔者研究的是针对“课堂有效提问”这一教学技能,对其进行分析、诊断和优化,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其次,对有效提问内涵的准确定位。这里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并且这种回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并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国内学者张迎春也指出:有效提问就是有效益的提问,是教师清楚明了地提出简短的、发人深省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和回答,促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也就是说,这里的有效提问一定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呈现的提问;也一定是难易适中度,重点突出、灵活多样的提问;一定是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提问,即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的提问;也一定是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师生教学对话的提问。从操作层面讲,就是有一定广度、深度和包容度的提问,有合适的等候时间、选择恰当的学生、给予有用反馈的提问。特别要提出的是,有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再次,运用教学切片对课堂有效提问的操作及意义呈现。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用教学切片对课堂有效提问进行诊断分析简便易行。通过对教学片段切片诊断分析,易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反思。而且每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日常的教学录像经过简单的切片技术处理,与示范课进行互动对比,从而甄选出有效地提问策略。通过观课和评课等措施,打破了原来一节录像课一看到底的纵向评课方式,建立优质课之间横向比较评课的新方式。发挥集体智慧,使反思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更利于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对提问的有效性切片研究,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提问环节,就能快捷地发现课堂提问艺术中的问题和不足,也可以借鉴问答中优秀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笔者在执教《春酒》时,围绕内容和主题一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作者家乡过年时有哪些风俗习惯?作者最喜欢哪些?
2.课文以“春酒”为线索,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3.细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4.琦君最善细节描写,试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找出能体现“这道地家乡味”体现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这些问题的设置是不是真的有效的呢?要探究或回答前两个问题,学生就得深入课文全文。一个问题促成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感知。 问题设计浅易,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层阅读的过渡。第三个问题呈现在“细读课文,探讨主旨”环节,这一问题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回望课文,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那种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真挚而深厚的怀念之情。这样就使文章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很立体化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第四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品味并体会细节描写的效用及技法,同时,也更真切的体会到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乡思亲深情。
以上四个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能让学生通过听读、跳读、细读、精读和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层层深入的研读和思考,在动静有致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目标的达成。通过切片诊断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主问题”是有牵引力、支撑力、凝聚力、调节力的有效问题设计,具有“一问能抵多问”的艺术效果。
让教学切片带动教学反思,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艺术性,能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驾驭课堂。做好切片分析,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关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另外,通过对提问教学切片的分析,可以让教师在提问礼貌问题上的理答环节和积极有效地评价鼓励环节更好地实施,以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生成。通过课堂教学切片式录像的分析研究,既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也为教师的个人反思提供方向,让教学行为更接近教学目标。
以上赘述是笔者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切片诊断研究中的点滴感受,期待有关专家及同仁们能给予斧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