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语文课堂“动”起来

2016-10-08何周英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何周英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普遍不高。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刺激学生探索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逐渐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取得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消除胆怯;趣味调动;参与空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细观农村学校的实际课堂,陈旧的教学方式依然常见:如满堂灌、死记硬背等等,——这些典型的传统应试教育方式,培养的无非是一些考试的“机器”,确实应该彻底地摈弃。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和同学一起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呢?

一、消除农村学生的胆怯心理

农村小学生不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心理比较胆怯。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即使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教室里也是鸦雀无声。一开始我很诧异,后来问学生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害怕答错,怕同学们嘲笑,怕老师批评。农村孩子比不得城里孩子从小见多识广,胆子比较大,他们一看到老师比较严肃就害怕。针对这一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培养感情”做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很关心和爱护他们,消除胆怯心理。

首先,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不训斥,不惩罚,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于学困生更不能厌恶和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我经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营造如此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自然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学生“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是要有爱心。爱心是打开隔阂的钥匙。因此在学习上、生活中我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既做良师,亦当益友,不知不觉中学生跟老师走近了,心灵沟通增多了,胆怯心理也就慢慢消除了,他们在课堂中终于敢“动”起来了,课堂上再也不是死气沉沉了。

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积极活动,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师要作为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使丧失兴趣的学生兴趣盎然,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充满激情;使学习障碍者柳暗花明,学习成功者敢问新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游戏融入了我的课堂。例如:你猜我做。我会把平时教学中一些要求掌握的重点成语放在PPT上,两个同学相对而立,一个看着PPT上的词语表演,另一个猜一猜他表演的是哪个成语,如果猜对了会给学生一些小小的奖励。这些游戏很有趣,学生都愿意参与,但参与的前提就是他们要对这些词语的意思真正理解,其实这也从侧面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让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去学习。又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有些学生不爱做家庭作业,针对这一问题,我就把做作业当成一种奖励,将周内的听写、默写、小的检测用积分的形式记录下来,布置作业的时候,谁的积分多谁就少做或者不做,这样下来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我在教学生朗读《鸟的天堂》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能力不断迈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

三、交给学生参与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课堂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多看一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多说一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

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小兵张嘎夺枪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写场景。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发现枪、夺枪、比试枪”进行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动”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学生自然而然地“动”起来,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努力做到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