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实践探析
2016-10-08蒋学栋
蒋学栋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往往还只停留在“玩”的层面,而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中,分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符合国家所倡导的终身体育的理念,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教学模式。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标倡导中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要坚持以健康为中心,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广泛性与针对性,所传授的技术动作也不能满足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甚至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反感及个体差异的无限扩大。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应用分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最终促使其全身心地健康发展。
二、实施分组教学的策略
分组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无论怎样分组都要以学情为依据,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目的。
1.依据教学内容进行分组
体育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通过合理的分组及小组内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例如,在接力跑的学习中,教师就应注意小组内性别的平均、跑步能力的平均,小组内安排了一个强者就要对应安排一个弱者,使学生能够在分组竞赛中不断提升自己,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再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进行讨论,并确定一个提升起跑速度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依据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地投入其中。同时,高中生的学习与升学压力较重,所以不把体育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来学习,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重视分组教学法,依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兴趣及爱好进行分组,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分组,学生的喜好相同,自然共同语言就比较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水平。
3.依据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情况
教学中,应尽力为学生提供可供其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校应尽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运动器材以及运动场地。而教师则可以依据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情况进行分组。
如,在“篮球”这个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等,将学生分为初学队、基础队和精英队三个队伍。要求初学队进行基本功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基础队可以自主练习,强化篮球动作的熟练程度;而对精英队,可以让他们与其他班级的高手进行比赛。这样,就能使篮球教学充分满足不能层面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并最终得到一定的发展。
4.完善分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中学体育教学中,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不能单纯地将成绩作为评价的重点,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能、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例如,在“跑步”这项运动中,如果只是单纯地以时间快慢来判定成绩,就有失公平。甚至会扼杀部分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评价方式,如,记录学生学习前与学习后的速度水平,衡量学生的进步程度等,肯定学生的努力。
三、实施分组教学的意义
分组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够让体育教师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学生在分组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另外,分组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动机会和练习时间,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均衡发展;此外,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分组教学中,为了赢得比赛,学生会更加团结,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分组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水平等情况,给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此外,分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分组,帮助高中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泗阳县众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