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思考
2016-10-08黄江淮
黄江淮
摘 要: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理念的提出,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多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以“快乐体育”为核心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可观成效,“阳光体育”逐渐活跃在人们视野中,受到广泛关注。“快乐体育”主要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而“阳光体育”则是一种新式理念,对我国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与“阳光体育”进行探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阳光体育;快乐体育;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备良好的体魄,为学习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来体育教学逐渐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培养意志力和艰苦耐劳的精神。
小学生由于正处在身体成长阶段,无论是在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方面,体育教学都能够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所以,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体育运动中的乐趣,热衷投身于“阳光体育”,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成效。
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快乐体育” 到“阳光体育”的思考研究十分必要,这对后续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快乐体育”和“阳光体育”概述
1.“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同新课标教育改革理念相一致,主要是强调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展体育运动。“快乐体育”运动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缓解身心疲劳,使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养成体育运动习惯[1]。就“快乐体育”本质而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快乐体育”可以说是体育教学的过程,也是结果。“快乐体育”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2.阳光体育
“阳光体育”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青少年能够从课堂中走出来,在操场上感受阳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及水平。
“阳光体育”要求至少有85%的学生能够符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学习生活中至少能够抽出一个小时参加体育运动,掌握两种体育运动项目。
“阳光体育”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更加合理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夯实体育技能基础,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2]。
3.二者之间的关系
“快乐体育”和“阳光体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快乐体育”和“阳光体育”之间有共通点,也有不同点。两者都是强调轻松、欢乐地开展体育运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全身心参与其中,感受体育快乐的同时提升身体素质。区别则是在于侧重点存在明显的差异:“快乐体育”强调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情感较重视,并不会过分限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而“阳光运动”则是以快乐运动为基础,要求教学结果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结合学生体质情况设立相应标准,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锻炼,在掌握运动技巧的同时,达到体质健康标准,最终的目标是强健体魄,达标争优[3]。
二、小学体育教学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思考
为了确保“快乐体育”能够有效过渡到“阳光体育”,小学体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阳光体育”的核心思想是时代发展衍生出来的产物,而这种时代精神则是针对当前学生体质逐渐下降而提出的必然要求。小学体育教学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4]。
1.统一教学思想
“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转变,需要保持思想上的统一。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加强对“阳光体育”的理解,明晰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阳光体育”计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能够更加有效发挥其作用,集合优秀的体育工作者成立体育小组,确保阳光体育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落实责任制,充分发挥阳光体育的作用。
2.加大宣传力度
推行“阳光体育”,强化宣传力度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家长会、校园宣传栏、网络以及媒体等多种方法来宣传“阳光体育”,让更多的师生、家长以及社会群众了解“阳光体育”的积极性和意义,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一辈子”口号深入人心,合理有效调动师生参与,提升阳光体育教学成效[5]。
3.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课标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转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阳光体育”是以“快乐体育”为基础,让学生放下学习负担,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以教学主导者的身份,积极参与,为学生营造自由空间,实现个性化培养。教师可以利用与同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4.选择合理教学方法
“阳光体育”能否有效开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才能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促使身心健康成长。
应合理安排“阳光体育”教学时间。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运动量,在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既不能让学生过度劳累影响学习,还需要保证锻炼的有效性。如可以将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分配到早操和课间活动中。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促使教学条件尽可能多元化,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跑步、跳远以及球类运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特长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带给学生多样化选择。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阳光体育”主要是在“快乐体育”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在明晰“阳光体育”同“快乐体育”之间的关系前提下,促使两种教育理念相辅相成,切实指导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邵惠娟.将快乐融入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 2014(61).
[2]林 魁.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小学体育教学浅析[J].新教师, 2015(7).
[3]沙永刚.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2).
[4]刘 利.对小学体育教学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探索[J].新课程(上),2015(8).
[5]周 敏.“快乐体育”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尝试[J].金田,2013(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