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

2016-10-08王贺

求知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理论实践

王贺

摘 要: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人们从本体论、存在论的角度论证了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本体论,赋予了马克思哲学新的理解。但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讨论似乎才刚刚开始。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方式。马克思把人的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对象性的辩证把握,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

关键词:理论;实践;对象性

一、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

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是“没有把人的活动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人的活动”包括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两个方面,而费尔巴哈仅仅把人的活动理解为一种理论活动,而不了解“实践活动”及其意义。既然人的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那么,毫无疑问,不仅人的实践活动是对象性的,而且人的理论活动也是对象性的。当然,实践活动是理论活动的基础,理论活动对象性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人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

费尔巴哈把理论活动看作是对“对象、现实、感性”的直观,因此,他所看到的便只是“感性对象”。由于他不懂得实践的辩证法,所以,不能理解“对象、现实、感性”的生成以及实践活动对现实世界的革命作用。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活动的对象性是对直观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片面的“理论活动的对象性”的一种扬弃。

二、实践活动的对象性

马克思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1]人的能动性是体现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之中。人的受动性是指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的受限制和受制约性。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的受动性。一方面,人是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和自然是对象性的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使人对对象有着现实的依赖性。但是,从人的现实生存角度出发,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首先是人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马克思说:“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即现实的,这是说,它是感觉的对象,是感性的对象,从而在自己之外有感性的对象,有自己感性的对象。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就是指它是受动的。”[2]在马克思看来,人依赖无机界表现在两个领域:从理论领域来说,自然界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也就是说人的意识的产生是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人的精神生产和理论活动要以自然界为对象。从实践领域来说,自然界是人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人一开始把自然作为人的直接生活资料,然后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三、理论活动的对象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这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从人类的现实生存出发,论证了实践活动的先在性、基础性和优越性,明确指出,人们的理论活动是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随着实践活动的重复,人们才开始“从理论上”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随着理论的发展,理论活动会越来越成为人类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理论是现实世界在实践基础上向主体人的内化的结果,这种内化不断提升着人的主体力量,又反过来通过实践能动地作用于现实世界,实现理论活动的对象化。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的不断反复。

理论活动的对象化是通过改变实践活动的人的思维来实现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实质就是理论说服人,就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现实世界的存在本质是一种“物质力量”,改变现实世界只能用物质力量即实践活动的力量才能实现。物质力量(现实)可以借助于实践活动转变为精神力量,精神力量也可以借助于实践活动转变为物质力量。这种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千百万群众的实践活动。理论活动的对象化就是精神力量转变为物质力量的过程,它的实现有赖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亿万的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理论实践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