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研究
2016-10-08孙玉甫
孙玉甫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4-0127-03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导师制、强化实习实验等方法因为不能将校外教师的教学活动融入教学计划、计划内课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实际等原因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理论思考,提出将企业引进校园、将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外包给合作企业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企业引进校园 教学外包
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号召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实探讨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
一、人才培养现状和相关研究分析
我国一些学者对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如优化课程设置,编写适用教材,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和学术报告,引导学生接触企业实际问题;配置双导师实现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二元培养;学校教师深入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设置3+1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最后一年安排去企业(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强化课程模拟实训和综合仿真岗位模拟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证书。
笔者认为,现行财会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相关研究建议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一是高校的教学内容落后于实际应用;二是校企合作不能切实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方面,当前,企业的会计核算已经普遍采用会计信息化技术,上市公司必须按照XBRL格式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很多集团公司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了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进行网上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费用报销和报表合并。但是高校财会类专业现行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却相对落后,这样培养出来的财会人才即使非常精通手工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也不具有信息化条件下的财会应用技能。校企合作方面,无论是配备双导师还是请校外专家,由于是教学计划之外的安排,不仅不能切实保障这些教学活动的刚性安排,而且无法切实考核学生的应用型技能掌握情况;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培养双师型教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但受制于教学内容与时间的矛盾,也无法将实际业务工作深入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各种模拟实训和仿真教学无法超越实验室的虚拟场景限制,不能跟上实际工作中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学生去企业实习,无法真正地介入到企业的实际财会工作之中,从而使得校外的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二、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
笔者认为,解决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找出制约这一问题解决的根本因素,进而制定整体的方案。
(一)关于应用型人才
早期的文献基本上是将应用型人才与一线生产工人联系起来,片面地引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来定义,例如,“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熟悉现有生产技术过程,能熟练地应用已成熟的技术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实,教育部的这份文件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并未将应用型人才仅仅定位于一线生产工人。
近年来,有学者将应用型人才扩充成多层次的人才体系,指出其包括高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和应用型高端人才。换句话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培养只能进行一线基层岗位业务工作的技术工人,而是应该培养既能够完成相应专业一线基层岗位业务工作,又能够总结和掌握一线基层岗位业务工作规律、从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上研究和提升本岗位工作效率与效益、促使本岗位与相关岗位协调作用实现单位总体目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所谓一线基层岗位业务工作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纯的操作工作,也有需要一定综合素质的管控工作,更有需要一定创新能力的研究助理工作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应有一定的面向,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培养方案。
(二)关于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多层次的群体,具体又可以分成应用型操作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研发人才。所谓应用型操作人才是指能够熟练进行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程序性工作的人才,其核心特点是主要进行程序化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以熟练高效为目标来完成具体的操作性工作任务。所谓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指能够利用基本理论和技术完成某一方面操作和管控工作的人才,其核心特点是主要进行现有技术运用的操作与管控工作,不仅可以完成操作性工作任务,还可以对操作性工作进行组织、指挥和管控,对不复杂的非程序化事务进行决策或支持决策。所谓应用型研发人才是指能够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人才,推动科学知识的技术转化,形成新的社会生产。与三个层次对应的人才培养任务应该分别交由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应用型硕士与博士来培养。
具体到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三个层次应该分别对应能够进行程序化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人才、能够在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从事会计管理和信息收集分析以及提供具体业务决策支持的人才、能够根据财会理论和相关科学理论进行企业(单位)财会政策和战略制定的人才。这三类财会人才基本上相当于共享财务、业务财务、战略财务。显然,财会本科专业要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业务财务这一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业务财务人员被安排到采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业务领域,深入到业务一线,与业务单位紧密合作,成为公司各业务领域管理者身边的财务参谋,他们不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但是拥有业务管理者相当的数据权限,负责执行政策和反馈政策当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公司为每个产品的生产配备业务财务人员,他们跟踪生产过程的财务信息,帮助进行产品成本过程控制;为每个研发项目配备研发业务财务人员,从财务角度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整个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控制研发成本;为产品销售部门配备业务财务人员,对营销人员提供商务报价及营销效益考核的支持。显然,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要根据当前财会人才发展需求,培养既能够掌握一般会计核算方法,又能够履行业务财务的决策支持任务,并具有未来成长为战略财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关于通才与专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的日常工作也受到了极大影响,产生了岗位的分化,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具体业务面向:面向企业具体业务活动进行基本会计核算的核算会计师(即共享财务人员中的核算人员);面向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维护、升级的会计信息化工程师;面向企业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并为该工作的主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的业务财务与会计师(即业务财务人员);面向整个企业(企业集团)整体财务、会计和审计及内部控制等规划设计的战略财务与会计师;面向企业资金链进行资金规划和资金调控的财务理财师;面向企业内部具体业务过程风险管控的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师……这些不同业务方向的工作人员,并不在一起办公,他们具有的共同要求是能够清楚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掌握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和生产方法、正确及时地处理财务与会计信息。但是,他们的具体业务工作又是完全不同的,导致对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核算会计师要求能够对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信息化工程师要求能够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保障;业务财务与会计师要求能够对相关业务工作(如采购、销售、生产、研发等)所涉及的财务与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并针对当前业务工作的状况为该项业务的决策者提供管理建议;战略财务与会计师是企业(企业集团)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负责整体设计和战略管理;财务理财师要求能够时刻分析和预测企业资金供给与需求状况,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资金保障,以及合理筹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师要求能够根据企业运营和财务信息发现问题或风险,通过纠偏管控保证企业运营的持续化低风险高效益进行。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必然要求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便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面向的分化和工作要求的相应提高,在客观上要求本科教学要培养具有基本财会理论知识素质、依据专业面向精通某个具体业务方向工作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关于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
一般来说,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包括师资队伍、实习实践手段、管理制度等。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现有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培养自有的教师队伍,引进的企业教师只是承担一些课外任务。这样不仅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也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教师的作用,特别是无法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引入到教学计划中。笔者认为,应在上述做法的基础上,将企业教师引入到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教学中,由企业教师结合实际业务工作开设专业选修课,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应用型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
关于实习实践手段,现有研究基本上是主张建立配套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笔者建议,在继续做好传统实践教学的同时,可以将企业引进校园,让企业将其业务活动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于校园之中,形成以实际业务为支撑、学生深入到具体实际业务中去的实习实践环境,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
对于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研究缺乏将企业引进校园、由企业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条件下的制度安排。笔者建议,应设计相应的制度体系,保障企业引进校园和专业选修课由企业教师开设的顺利实施。
(五)关于相关方的合作共赢
将企业引进校园,并由企业教师承担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就必须设计保障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合作共赢的制度机制。这种方案设计需要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和教学费用,但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优秀的学生就读。从企业的角度,企业进入校园运营,虽然需要承担学生的培训任务和降低一些工作效率,但可以节省场地费用并获得学校支付的教学外包收入,降低人工成本。从学生的角度,虽然可能支付略高的学费,但可以学到更具有实际应用性的业务能力,通过劳动赚取丰厚的收入。从教师的角度,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活动,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密切配合,既可以提高企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可以提升校内教师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极大地节约了学校的师资培养成本,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三、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一)教学培养计划方案
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学四年的教学活动分成两大块:前三年完成教育部规定和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开设的全部必修理论课、公共选修课和课程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由校内教师开设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专业选修课;最后一年引入对口企业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组织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最后一年的专业选修课程按照未来可能的专业工作方向设计,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课程引入一家对口企业合作培养,完全按照当前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和社会认证需要进行教学,实现面向专业方向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的具体课程安排是:必修课除了安排高等数学、思想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大学语文、创业指导等公共性课程之外,开设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内部控制学等专业理论课;选修课程除开设预算会计、金融会计、专业外语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以外,由合作企业分ACCA、CMA、CPA、CIA、会计信息化、税务筹划、公司理财、企业会计实务等专业模块分别开设大量的专业选修课程,结合企业实际工作进行应用能力培养。
进入大四学习时,由毕业生根据当前的社会市场专业方向需求状况和自己的就业意向,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模块学习专业选修课程,通过企业培训教师和校内合作教师的共同培养,达到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效果。
引入的企业作为学校教学外包的长期合作伙伴,承担教学计划内的专业选修课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任务,接受学校的教学管理,获得学校支付的教学外包培训费。
(二)合作企业选择制度
为了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必须对合作企业进行选择。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是资质审查和竞争性选聘相结合的办法,首先对国内能够提供相应教学服务的企业情况进行全面考察,选择具有较高资质和业务能力的企业全面邀约;其次根据企业的反馈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资质审查,选定入围企业;再由入围企业进行竞争性报价,对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为学生提供的回馈等方面做出保证;最后选定最具竞争性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将其引入到校园中。
(三)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由于引入合作企业进行教学活动,除了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外,还必须建立新的制度。笔者所在学校继续落实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每个教学环节和每门课、每堂课的教学秩序与质量。同时,建立了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模块和合作企业淘汰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模块是指所有财会类专业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职业面向和规划,在开设的8个模块中自由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大四时打破学生自然班级的限制按照模块组织教学,实现了按需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合作企业淘汰是指如果因为企业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导致其开设的模块没有或不足开课人数选择,则该企业将被淘汰。这两项制度的建立,使得各个合作企业要在全体学生中竞争招生,客观上迫使合作企业必须提供能够让学生满意的教学服务,不断提高教学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慧媛.高等院校本科财会人才培养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5,(8).
[2]罗艳妮.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陕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商业会计,2015,(4).
[3]刘胜达,周航,董莉平,杨淑媛,董玲.基于课证融合的应用型财会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广场,2012,(8).
[4]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5企业会计信息和应用调查[R]. http://news.esnai.com/focus/2015_Acc_Informat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