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2016-10-08武海波
武海波
【摘 要】新闻报道是人们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的主要渠道,而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赢得受众的一种软实力。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虽然已经意识到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是,在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这会对新闻事业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本文选用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见解,意在进一步指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实践及促进新闻媒体自身发展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 人文关怀 缺失 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理念逐渐深入到新闻工作者的意识之中,人文关怀也逐渐成为衡量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新闻报道只有融入“人文关怀”,关注民生、民意、民情,才能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人民,把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呈现给受众。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不仅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不同层次新闻信息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尊重人,关心人,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弘扬人文精神。目前,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这将会对新闻事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社会总体进步造成影响。
一、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内涵及意义
1.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其实是起源于国外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精神和心理,宣扬个性发展和思想解放,要求把人、人性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邱焕玲在《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一文中将“人文关怀”定义为:以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为根本,关注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肯定个人能力的实现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而我国的学者们所说的“人文关怀”大多是引用俞金吾先生的观点,即“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综上,笔者认为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就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对人的生存状态,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需求给予肯定。坚持以人为本,集中体现对人的关心和尊重。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而且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意义。新闻报道对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新闻报道并不是单纯记录社会的发展进程,而是以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为根本任务。第一,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人类生存发展、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第二,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受众本位”回归的体现,新闻报道是服务于受众的,新闻报道人文关怀不仅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而且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与交流。第三,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对新闻媒体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新闻报道人文关怀不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特性,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的体现,而且也是新闻媒体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第四,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先进价值观的树立,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平衡、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我国媒体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
近年来,媒体虽然已经着重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但是,现在的新闻报道中却仍然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在新闻报道中对弱势群体的漠视是人文关怀缺失的一种表现。所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人群或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包括儿童、老年人、农民工等。有些媒体漠视弱势群体的例子有很多,像2012年发生的“采访周母事件”中,周母的儿子周克华犯了11起命案被警方击毙后,周母承受着来自社会和良心的谴责,已经悲痛不已,有的媒体却把在接受采访时一直用扇子遮住面部的她曝光在镜头前,并对周母当时的细节进行很细致的描写。像这样过度采访和不当评论,都对老人的身心产生一定的伤害。
2.对报道对象人身权利的侵犯。在新闻报道中侵犯报道对象人身权利是人文关怀缺失的另一种表现。所谓人身权利,又叫人身非财产权,它主要包括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如新闻媒体对明星隐私的过度窥探,这类报道中最典型的就是,2013年9月关于王菲离婚的报道,13日晚8时许,许多记者来到首都机场“迎接”刚刚离婚的王菲,直到凌晨王菲才现身,于是一些记者顾不得交通规则紧跟着王菲的座驾进行跟踪拍摄,天后的车曾两度被媒体的车逼停,记者们还趁机下车狂拍,在拍到王菲眼眶发红、含泪的清晰照片后,媒体才主动让路,王菲才得以回家。事后,一些媒体对这一采访过程还做了细致的描述后刊登出来。媒体的这些过度采访严重地侵犯了报道对象的隐私权,把当事人的痛苦当成看点,对当事人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
3.新闻报道内容肤浅和庸俗。在新闻报道中报道一些肤浅、庸俗的内容也是人文关怀缺失的一种表现。近年来娱乐新闻的选题是越来越趋向娱乐化,甚至走向低俗。比如“失恋男自杀四回‘造成误伤”、“妻子想与丈夫抢电脑看韩剧,失败后服药自杀”等这类自杀新闻的标题娱乐性很浓。再如2014年两会期间“宋祖英两会间隙向莫言索要签名”、“明星委员上两会:宋祖英军装朴素,赵本山遭围堵”等报道,相较明星的穿着和花边新闻,其实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提案。一些缺少人文关怀的报道内容给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媒体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应对措施
1.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首先,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有很高的政治素养。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认清党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还要融入到新闻内容当中,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展现给受众。其次,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严守新闻人的道德底线,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又要避免新闻报道内容肤浅、庸俗,坚持通过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新闻报道为社会大众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一些高校也应该加强新闻专业队伍师资力量的建设,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提高毕业生的新闻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准新闻工作者们具备基本的新闻专业的技能。例如:采访、写作、拍摄、排版等。让毕业生在学习阶段就拥有坚定的新闻道德理想,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专业素质。endprint
2.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人文关怀已经成为衡量新闻报道是否有含金量的一个新标准,同样也是新闻工作者良知和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一种标志。首先,要想避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的发生,新闻工作者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承担起新时期道德传承与建设的重任。其次,新闻工作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就必须强化人文关怀意识,在采集被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时,包括在拍摄时都要注意保护被采访对象的情感变化和情感需求,尤其是在采访弱势群体和涉及到敏感问题的时候,更要注意给予被采访对象人文关怀来排除被采访对象的心理障碍,进而使采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3.加强监管力度。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大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度。各级政府机构也可以设立新闻评议组织,由媒体行业代表与其他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组成,旨在定期对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工作进行评议,对于那些缺乏人文关怀尤其是缺乏社会责任、违背新闻伦理道德和侵犯公众合法权益的新闻报道,及时提出批评,以规范新闻媒体的行为准则。其次,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加强对媒介工作的监督。最后,新闻从业人员也要加强自律。媒体展现给受众的新闻信息都是经过新闻工作者筛选出来的,因此,新闻工作者要自己监督自己,多传播一些有人文精神、有品位的新闻,坚决抵制那些肤浅、庸俗的新闻报道。新闻媒体内部也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和行业内部奖惩制度,来督促媒体在兼顾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坚守新闻道德伦理。
4.完善相关法律机制。在我国,要想真正规范一个行业的行为,就必须依靠我们的党和国家,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新闻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和其他行业相比,新闻行业有着很大的自主性和活跃性,新闻媒介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工具。
因此,我国更应该加强在新闻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不仅要对现有的新闻法律进行完善,对人的各项合法权益也要进行细致、明确的规定,进一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范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还要完善新闻行业的整体责任制,明确行业内部各项奖惩制度,新闻媒体的管理者要增强自己的权责意识,明确并切实履行其自身的工作职责。此外,国家还要对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进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各级新闻机构也要积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自身的工作行为,争取做到做任何事情都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虽然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并不只是媒体自身的原因,社会形势、社会心理、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都会引起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但是媒体本身是主导因素,媒体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大众传媒不仅是文化信息的传播者,而且还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坚守道德、良知,维护正义,还要做到理性与感性完美地结合,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理念要内化于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心中,使新闻工作者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参考文献】
[1] 邱焕玲. 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人文关怀思想[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2:10-12;[2] 赵 菲. 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14,01:89;[3] 隋 丹. 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 新闻传播,2014,01:24;[4] 杨振武.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 新闻战线,2013,11:4-6;[5] 陈力丹,武洋. 论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复——以《纽约时报》《卫报》报道“窃听门”为例[J]. 新闻记者,2012,03:19-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