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6-10-08刘婷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商务英语创新

刘婷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其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日臻提升,全能型、多元化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市场宠儿,备受用人单位青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需适时改革,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对教学体系的调整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效果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的剖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就如何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探索,以期为革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弊端,更好地迎合市场,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学生提供可行借鉴。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产业日益壮大,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其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直线上升,兼备良好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的宠儿。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技能型人才,向社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职责,其通过商务英语专业的开设,为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而言,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现有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日益滞后于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在此之下,构建市场导向的创新型教学体系极为必要。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一)人才培养方式方面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虽发展历史较短,但其却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发展迅猛,日臻成为热门专业,超过半数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并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课程设置方面基本相同,且大多以外贸、报关报检以及翻译等为主要方向,涵盖了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电子商务、涉外秘书等课程。在此之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极为突出,且课程设置日益背离了行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并未体现出行业对于人才的特殊技能要求,明显有悖于当前倡导的市场导向原则。

(二)课堂教学模式方面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基本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讲授,继而向学生提问,然后再布置作业。课堂中间偶尔会穿插一些讨论和实践等。这些方法有其固有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此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其对于知识的学习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讲授,缺乏了主动参与的过程,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学习兴趣降低,明显背离了高职院校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之长久以来的分数式评价,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期末的考试成就,未能认识到日常积累和实践的重要性,日后将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三)师资建设方面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现状来看,兼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极为匮乏,“双师型”人才屈指可数。高职院校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老师虽大多具备研究生学历,但其却非商务英语专业出身,而是主修语言学、欧美文学等,这就造成教师语言和理论功底的深厚,但在面对实际商务问题时的经验不足,课堂效果一般。目前真正能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极为匮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低下成为束缚和制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桎梏。

(四)就业情况方面

根据麦可思公司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连续三年被列为“黄牌专业”,并成为失业人数最多、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究其原因可以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其商务英语专业知识面薄弱,缺乏行业背景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而这,也折射出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背离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浪潮中处于劣势。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教学体系路径

(一)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基础

尽管商务英语在语言运用方面和商务基本工作环节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具体的商务内容上,却可以结合和突出区域经济特征,以行业为依托,构建具备行业优势和区域特色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首先,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其次,借助校内课堂教学和行业企业需求的对接,学生在进行企业工作后可以快速进入角色,适应岗位需求。再次,清晰的行业定位能够吸引行业内专家的到来,深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进而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此之下,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需要,还能够打造出本专业的特色,形成不容替代的竞争优势。

(二)以培育职业能力为本位

对高职教育而言,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职业技术教育渗透于社会和职业之中。职业能力关注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而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和核心能力则可以定位为: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国际商务综合知识能力以及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技能;国际商务综合知识能力包括经济学、金融、

保险、物流、报关报检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包括进出口业务单证制作和处理能力、商务公关和谈判能力、商务信函处理能力以及现代化办公能力等。只有明确了这些基本定位,进而以此为导向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才能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并运筹帷幄地在日后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

构建创新型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就需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活动等诸多方面体现创新和特色,并充分服务于就业这个宗旨,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学校与岗位的有机衔接。高职院校的对学生而言,就业能力并非是某一项技能,其是多种能力的叠加与综合。而创新、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则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高职院校应深入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对就业岗位予以客观评判,并在立足院校实际的基础上重设教学课程,并对人才培养方案予以优化和调整,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层面得以深化、巩固,为就业提供扎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廖晓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02) .

[2] 刘香萍.以行业为依托,探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之路[J].价值工程.2014(02) .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商务英语创新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