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生活化教学

2016-10-08季春芳李淑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小学语文

季春芳+李淑梅

[摘 要]语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要让语文课程更贴近实际,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将授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这样才能够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生活中也能够看到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这样语文教学才会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中学;体验生活

一、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所以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积累中上升到生活体验的实践。

二、理论基础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一) 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碰撞点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反映了农村生活,都能和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共鸣。若把两者相结合,孩子们不仅学得开心,而且易于接受。农村的家庭中几乎都养有家禽家畜,是孩子们的玩伴,他们之问也肯定发生过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儿。我们便可趁热打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的共同点,进行说话与写作训练。一说到自己熟悉的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等,孩子们便来劲了,有说不完的趣事。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家的小动物的趣事儿写出来,就变成了一篇篇生动有趣、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二)加强语文生活化积累

语文积累生活化体现在积累写作素材上。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为此我每周给学生一节作文课用来写一篇日记,写自己的见闻、思考和感悟等,教师每周评阅、交流一次。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这种训练不仅通过日积月累的练笔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要多思、多悟、多写,不断提升修养作为学习目标,养成学文做人的好习惯。在日记中学生往往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可以使他们达到爱写、想写的境地。

(三)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内容要和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内容与学生在阅读课上所学的课文中人和事有一定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联系,有些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平日学生观察得少,口语表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指导全过程要贴近学生,指导学生有意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才能有效强化口语训练,使学生感到可说的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传统教室的特点是“四面都是墙,抬头见黑板,低头背文章”,这种教学环境不仅呆板,而且给人压抑之感,而小学生的世界应当是丰富多彩、童越盎然的,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还需对小学生的教学环境加以改变,使其不再是呆板的课堂,而是天然的大自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对教室环境设计构图,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参与其中,然后针对大家共同设计出来的图样对教室进行重新布置,打破教室原有的呆板格调,将其布置成一个有鲜花、有小草、有动物,甚至于还有小精灵的美妙大自然。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将更加丰富,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大自然的能力,了解大自然中各事各物的发展规律。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活环境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许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生活、感悟语文。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方式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以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白底黑字的汉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与春的图景。这个画面演示的整个过程就是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中沉醉,心灵与“春天”碰撞,自然也就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会印象深刻,自己还会对课文内容有更多的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注意观察细节,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要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写作基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原始反映,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效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总结,将大量的生活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材料,在写作时以便提取与内容相关的资料。

参考文献:

[1]袁亚琴.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及操作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06).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小学语文
成长
立正!新兵们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in treating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A case report
生活中的“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