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6-10-08唐云昌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高中培养

唐云昌

[摘 要]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步加强,在教育教学领域,学生之间的比拼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优秀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培养

一、变革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客观因素。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学生认识到教学活动或是教学行为是否具有创新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新性感受和创造性思维的宽度、广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求教师要变革观念,实施创新性教学。

比如,在学习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创新性的教学理论,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创新性的教学设计:首先借助创新性的教学表现形式——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篮球运动员姚明比赛时的一幅动态图。学生看到这幅图,表现得很是兴奋,在这个基础上,我给学生简要地介绍了姚明的篮球生涯和他对中国篮球做出的杰出贡献。尤其强调姚明作为国家队的领军人物,在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中取得了前八的优异成绩,赞赏了姚明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奋斗精神。接着对学生说:“对于投篮来说,运动员非常在乎的一条线是什么呢?”学生一致回答:“抛物线。”然后把今天的教学内容逐渐地展开来。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节课对于抛物线的教学引入,无疑是成功的。通过对姚明的篮球生涯的回顾,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奋发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同时,这样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引入,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正是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下实施的教学创新,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展开创新性的思维培养。

二、开展情境教学,营造创新性思维学习氛围

创新就是要别出心裁,就是要不受传统的局限。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情境创设,营造创新性思维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觉醒。

比如,在进行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通过姚明的事迹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入到抛物线的学习中,在进行教学时我注意开展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创新性的教学氛围。首先利用多媒体列举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感受到的抛物线,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椭圆和双曲线的知识,并让学生结合抛物线的图片回答以下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0﹤ f ﹤ 1 的时候就构成了椭圆,而当f﹥ 1 则会形成双曲线,那么如果f=1 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这种承前启后的情境的创设,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难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抛物线的学习和思考中。教师通过这样有效的情境创设,营造出来创新性思维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关键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述案例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给学生营造出创新性的思维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必须要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就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了好头。

三、教会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想象

创新性思维必须要有根基,它的根基就是学生优秀的观察力和勇于冲破思维桎梏的想象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是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只有冲破传统思维束缚的想象力才具有创造价值,才能实现思维的创新性成长。

比如,在进行解题教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三角形ABC 中,存在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平方和关系的时候,可以确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条边的n 次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n 次方和(n ﹥ 2)时,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一种怎样的三角形呢?请说出理由。对于这样的一道题,学生显得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对三角形和它的条件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首先就要教育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想象,然后试着找出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在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可以为题目中所给的字母赋予具体的数值,并试着画图并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经过巧妙设计,让学生针对数学问题展开观察和想象,经过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进行思维加工,最终会形成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成果。这种成果,不仅是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四、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模式也不断进步,高中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和研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 尤其是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演示和“实验”的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认识。 这不仅丰富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还优化了教学结构,为学生对数据观察和分析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离心率的认识较难用语言或者简单的图表进行表示,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较为困难。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依靠语言让学生在大脑中开展思维活动,这对于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出数学对象的本质。 现在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画出一个椭圆,然后在大屏幕上通过鼠标改变线段c 与a 的长度,同时测量出c 与a 的长度,计算出他们的比值。 通过动态的观察椭圆的形状随着线段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当c 大于a 时,椭圆成为双曲线,当c 等于a 时,椭圆成为抛物线。让学生建立起具体数值与图形指标之间的联系,进而了解离心率对于圆锥曲线的确定作用。

通过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直观的展示和操作,实现抽象图形的构建过程,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创造了基础条件。 这一过程还将枯燥乏味的高中数学课堂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实验室,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和自己的动手操作的方式,得出结论,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但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想能力。 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 学生固有思维的突破,有助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大胆的猜想,有助于学生从问题的侧面展开思考和探索,当然大胆的猜想也需要严密的求证,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与他们思维逻辑性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为了让学生在习题练习的解题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灵活性,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成长所面临的必然要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同样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所必需的。 作为学生的非智力品质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这一单一学科,需要各学科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体系,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变革教学观念,创设创新性情境,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大力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张玉敏. 论开放性教学走进数学课堂[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刘锡凤.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 丘立峰. 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4] 王先国. 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

猜你喜欢

创造性高中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