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的策略探究

2016-10-08任孝辉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习数学教学初中

任孝辉

[摘 要]在教学中开展预习活动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做好预习工作,会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为了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简要抬一下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学习中的“预”,其实就是预习。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教材的内容之前先展开预习工作,就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预习中体会到数学内容的精彩。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及时留下预习作业,学生能够达到理想预习效果的也很少。大多数的学生采取囫囵吞枣的方式预习,有些学生甚至不会预习。由于学生无法做好预习工作,就会导致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想要发挥预习的基本作用,就要重视预习的策略。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的必要性

1.了解讲解的基本内容

数学是一门具有非常轻的逻辑性的学科。如果学生无法掌握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的知识的理解。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是将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掌握不好的部分,然后展开复习。学生可以结合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认真听讲,帮助学生会给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中的弱项进行补救。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编制自己的知识网。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其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会结合需要掌握的时候,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完成预习、复习、理解知识点、课后习题巩固等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先想办法自行解决,然后再向其他人寻求帮助。通过学生长期的自主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显著得提升。

3.发现知识的重难点

在初中数学中,每一各章节的内容都存在重点与难点。如果学生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了解一下重点和难点,就可以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找到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听课的压力也会减小,知识的难度也会由于学生之前的预习而降低。由于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找到重点听、大体听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的基本策略

1.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有许多的学生错误的以为,老师上课肯定会讲这些知识,提前预习也只会懂得一些皮毛,对上课没有什么帮助,还浪费时间。他们都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前预习。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能够完成作业,应付课堂提问而预习,他们囫囵吞枣的看一遍课本,见难就退。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明白预习的作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要提醒学生预习。由于习惯的养成并不是朝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平时加以提醒,巩固学生的习惯。再次,老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状态进行检查。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对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检查等方式督促学生预习,在不断的督促过程中,学生的预习习惯会慢慢的形成。为了能够提高检查的效率,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检查。例如,口头检查、收预习作业、网上平台交流等等。

2.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经过调查,其实初中生一开始都会在老师的号召下进行预习,但是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使他们觉得预习的作用不是很大,进而慢慢的放弃了预习的习惯。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状况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方法。第一,为学生设立一些预习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第二,结合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第三,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如果遇到能够动手探究的问题,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在依稀的时候亲自动手做一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第五,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由于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如果不能够掌握好之前的知识,会影响学生今后的知识。老师在学生预习前可以先引入基础的知识,让学生理解两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的知识等等

3.预习后总结反思

虽然预习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但是每位学生在预习中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预习之后要注意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高效的预习方法总结与反思。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之后,也要结合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仔细分析,指出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预习方法。通过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并找出自身在预习过程中不足。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效率会得以提高。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预习策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老师还可以让预习的好的学生讲解一下自己的预习经验与方法,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预习活动开展的效果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效率,如果老师不注重引导,可能会拉大班级中学生的差距。因此,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指导,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引导学生总结反思。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利.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的问题与教学策略分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

[2]毕宝清.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俪人:教师》,2014.

[3]吴琼.有效预习,变革教学——浅谈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策略.《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

[4]白战虎.论初中数学教学在电教媒体引导下的预习策略.《中小学电教:下》,2012.

备注:总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

猜你喜欢

预习数学教学初中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