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6-10-08刘洪朵上官庆党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设计

刘洪朵+上官庆党

[摘 要]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我们对新教材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我们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新教材的使用能够体现师生交往互动,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改;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设计好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恰当的做法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注意反映数学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还可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从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当前存在两种倾向:其一教师过分注重“情境化”、“形式化”;其二教师不加选择地大量罗列简单重复的题目让学生做。在解题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上,同时重视对探究题、开放题、质疑型问题的研究使重在基础训练与重在发展性训练合理搭配,有机整合建构合理的数学学习训练系统。注意训练要适量、适度。目前教师都已认识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正确做法是依据学生心理特点确定学习层次,将知识锤炼,以有限知识构建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二、数学教学还要关注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

我从调查中发现这方面非常薄弱。教学中应通过展示数学发展史、重要思想方法产生背景和条件、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人文精神。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思维方法、寻求一般模式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美的精神等作为它的灵魂,形成正确的教学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常常是在外力的刺激和作用下逐渐发生的,在这当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至关重要。除了学校组织外出学习,观摩名师的课堂外,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具体的情况、教师自身的特点开展校内培训。因此,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在认真总结前几年课堂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我们教师作为一个实践者,要用研究的眼光来打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课堂面临的问题,只有脚踏实地地研究分析,才能为课堂教学改革寻找到一条出路。

三、创设情境,构建情感,诱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着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探索研究新知识。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找规律》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从小兔乐园里看到了三行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物体,有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那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由于问题的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们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做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收益无穷。

五、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中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我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将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

总之,随着新课程教学实验的不断深入,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条纹的规划。为此,教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点,规划知识的孕伏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通过一系列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小贵.现代数学教育技术与数学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美]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M].刘景麟,曹之江,邹清莲,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