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2016-10-08罗静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

罗静

[摘 要]伴随互联网+的到来,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设、慕课的开发与效用等,为高校创新课堂教学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对高校课堂教学文化、教学模式、师生角色等方面带来了冲击。化解这些冲击,高校应转变教学重心、教学管理以培养大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冲击;化解策略

一、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一)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文化的冲击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大学课堂教学文化正从封闭的课本和狭窄的教室中,从大学社区和国际边界中突破融合着,逐步走向广阔的文化世界。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教学时空、教学实践与教学主客体及相互作用的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挑战着“记忆型教学文化”,使课堂文化得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场”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互联网+课堂文化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多元性特征,使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学习资源的普遍性、广泛性、共享性越来越明显。

(二)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

当前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读、写、听、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机械的训练。互联网+的到来将改变当前的课堂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可能。课堂教学将从投影、PPT课件、到网络化学习场所,包括与宽带网相联结的数字教室、数字图书馆等将改变当前的物质教学手段,使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黑板、粉笔。“网络学校”、“空中课堂”将改变当前教与学的单一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教,甚至可以不教而达到教的目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一是新的课堂模式已经流行。翻转课堂它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海量的学习资源。互联网+互联网信息的含量是非常巨大的,任意的问题到互联网上搜索可以迅速得到海量的解答,这就预示着互联网+的学习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互联网络。三是信息交互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手段形式和空间,而且极为便捷,迅速和经济。在这样的技术环境里,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可能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三)互联网+对课堂师生角色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或者各种教育技术,获得大量的最前沿的信息。还能够按超文体,超链接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使得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发生变化。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参与互联网+时代课程及学习软件开发者。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自主探索者,进而成为个性化学习者。同时,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已不再局限于教师在固定的教室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而是趋向于一种无固定教室的双向讨论为主。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大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二、应对方法

(一)转变教学重心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着眼于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教育培养目标要从知识型人才转向能力型人才,使得教学重心必须从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向重视知识建构的“学”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搜索技术,在网络环境中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知识。同时,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超文本技术还可以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教师应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知识获取、整理、分析、重构等多样化的知识建构过程[13],帮助学生以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面对井喷式增长的知识,让学生在无限延展的教学时空中有效地建构知识。

(二)转变教学设计

互联网+突破了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建构需求,线性思路显得捉襟见肘。将拓扑型思路应用于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知识建构方式的多元性和选择性需求,即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按照拓扑型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多条促进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路径。这些路径间又呈相互贯通的关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选择任一路径,并根据进行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转到其他更符合当前学习条件和需求的其他学习路径。但无论怎样转换,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路径的指引下,达成学习目标。多元性、选择性和归一性是拓扑型教学设计思路的主要特点。这种教学设计思路重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多元设计,重视各要素间的整合互通。

(三)转变教学氛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民主对话、多元互动,发挥师生心理交往优势,构建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是发展变化中的人,要恰当分析学情,坚持因学施教、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可匀速发展。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使学生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里协同学习。真正发生切实互动、实现温情交往,让其获得生命本真。而在互联网+的线下学习中,师生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拓展到课堂上,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遇到的困难,从而进行针对性辅导或让学生自己通过协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翻转课堂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不同程度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了学生们不同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们都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增进了教学效率。

(四)转变教学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一定的准则与控制。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网络带给便捷和迅速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互联网+时代技术的高速发展,个体在生活、学习中越来越被数字信息所同化,产生越来越多的依赖,这种依赖性的发展会让人变得缺乏批判思维、不懂创新、有惰性、没有自我。需要教师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互联网,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与主见敢于质疑与反思,将互联网+所具有的工具性与价值性有机结合,不断发挥自我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兴然.论课堂生态与课堂动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7).

[2]戴晓娥.信息技术对课堂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3,(02).

[3]马玉宾,熊梅.教师文化的变革与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J].东北师大学报,2007,(04).

猜你喜欢

互联网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