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学视角下的中职语文教育反思

2016-10-08黄美娟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反思中职

【摘 要】从文化学的视角解读中职语文教育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中职语文教育不能偏离语文教育文化本质,应让中职语文教育回归文化本质。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育 文化学视角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113-02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文化特质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自身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质,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和语文教材文本都是文化的载体。“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是本民族的文化地质层,他们无声地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汉语言本身也不例外,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灵。而语文教材是文化的载体,教材文本本身也是文化的构成,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文化。

其次,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文化主体。对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育不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和手段,而且是他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创造性交流和对话,也是他自身生命成长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语文教育也不只是为了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语文学习是他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是他“成为自己”的生命过程,其通过语文学习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建构自我的文化情感和心灵世界。

最后,教育的过程承担着重大的文化使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传递文化、体验文化价值,并培养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人。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文化过程,在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又要承担着让学生吸收文化营养、陶治学生性情、建构学生情感与精神世界的重大使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二、中职学生需要语文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营养素”

相对于同龄学生,中职语文教育更应抓住其文化性,培育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中职学生更需要“文化营养素”。

一方面,中职学生身份带来了特别的“尴尬”和特殊的心理。大多数中职学生就读中职学校是不得已的选择,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学习成绩较差,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这样的定位,会造成他们自卑的心理,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很多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心理空虚,缺少作为一个青年人应有的大志。这种状况的学生更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人文精神的滋养与熏陶。

另一方面,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中职学生往往缺少免疫力。如今,网络文化冲击着社会,流行歌曲、言情小说、花边故事、娱乐周刊、明星崇拜等布满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使昔日宁静的校园也发生了骚动。而中职学生正在青春萌动期,处于人生的“事故多发期”。降低“事故”发生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语文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文化营养素”,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保持生理和心理上良好的状态。

三、中职语文教育的文化性回归

(一)理念上的回归:树立语文教育文化观。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在让中职语文教育真正回归文化之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先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回归”文化。中职语文教师应树立以下几种文化观:

首先,树立语文教育文化观。教师应认识到语文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文化过程,它是训练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过程,更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语文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中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对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进行文化陶治,特别是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理解体验,以促进个体的总体生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树立语文教材文化观。在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下,语文教材仅仅是语文知识的载体,语文技能训练的凭借,但实际上,语文教材更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正在生长和变化的活生生的事物,即文本—— 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培育的文本,是一种生气贯注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存在。”

最后,树立正确的师生文化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与文化对话,以涵养文化精神、陶冶性情,唤醒灵魂,给学生以完整性的建构。

(二)实践上的回归:践行语文教育文化观。没有实践的行动,中职语文教育回归文化本质是一句空话,所以,中职语文教育文化性的回归,关键还是教师对语文教育文化观的践行。

首先,确定目标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21世纪初,普通高中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此次改革突出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字眼,但是要求通过语文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表述并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应顾及这一维度。这是语文教育文化本质所要求的,也是在实践中使中职语文教育回归文化本质所要求的。

其次,解读文本要站在文化的高度。“语文教材,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教材文本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如果看不到它的文化内涵,不能充分挖掘他的文化意蕴,语文教材的功能和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和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时,要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将自己融入文本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共同建构,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历经验和感受体验,对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多的挖掘。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一部沾着生命的汁液书写的散文,在解读时,我们应尽可能从生命的角度去解读,用心去体悟。如蜂儿、蚂蚁对生命的那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露水的生命仅有一瞬,但也要在这瞬间“摔开万道金光”,让生命灿烂、辉煌。只要用心去体悟,看似不起眼的小句子也能给我们带来生命的震撼。还有诸如“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等富含哲理性的句子,更是耐人寻味。

最后,选择方法应有助于引领学生尽享“文化大餐”。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是尽可能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率;二是鼓励个性化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会读、会思,敢思、敢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三是加强对话,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得到新的体悟。

【参考文献】

[1]童庆炳.语文教育与人的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1999(5)

[2]于漪.聚焦在文化认同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8-9)

[3]连枫.中职语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4]蔡翰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5]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6]曹明海.语文教育观新建构[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7]孙孔懿.教育失误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8]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黄美娟(1979— ),女,广西南宁人,教育学硕士,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社区教育部主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反思中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