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学教学有效性模式的生成

2016-10-08欧家晚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效作业有效教学

欧家晚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有效教学”成为教学教研的核心。这将提升教师的有效专业素养、备好课堂的有效教案、布置学生的有效作业、规范解题思路的有效技巧、有效融合统一,形成中学教学有效性模式。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专业素养;有效教案;有效作业

有效教学是指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试金石。

本人从教二十多年,担任了十四届高三教学工作。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效教学模式的生成途径。

一、把握教学新理念,提升教师的有效专业素养

有效教学实施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中学教学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拿着新教材,还“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惰性,常用“拿来主义”,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教学教案和课件,在教学中全盘复制别人的教学成果,鲜有创新精神,教学效益注定低下;三是教师关注焦点的偏差,教学时只关注自我的感受,注重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忽视学生理解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动态效益;四是教师课后反思不足。大多教师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和学生作业批阅的结束,就宣告这一章节教学过程的完结。很少有教师在作业批阅和试题测评后去发现教学中凸显的缺陷,做到理性反思,并去调整有效教学。

在新高考方案即将推行的新形势下实施有效教学,势必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时刻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制定的“走出去”方案,主动积极参与省市县优质课大赛、教师素养大赛、教师课件制作大赛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取长补短,更新教学思路和完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省级名校组织的教学研讨交流会。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新高考形势下的现代教育新理论,及时了解学科教学研究前沿动态,才可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养。

(2)储备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为何有的教师能把课堂演绎得出神入化、妙趣横生,而有的教师就做不到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资深教师课堂驾驭的能力是长期“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结果。作为新高考形势下知识的传播者,面对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博览群书,学习新知识,善用新知识,拓展知识外在的联系,挖掘知识内在的高度,教学才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记得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有一句名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在实践教学手段——针对教学过程凸显的案例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再实践教学新思路——针对个案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新突破,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敢于突破传统,不断否定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研究教材新考纲,备好课堂的有效教案

备课如何更有效呢?备课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充分了解新高考学科测试的要求,充分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出最佳设计,保持教学内容的典型性和系统性,挖深度、拓宽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1)有效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目标的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效益。从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依据及原则缺乏应有的思考;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过于强调知识性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预设;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策略和要求把握不够准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降低中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有效教学内容的预设。有效教学内容的预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知识经验更接近。哪些内容可以挖掘学科知识内在的深度,哪些内容可以拓展学科知识的广度,老师一定要考虑适度,否则量过多、质过深,学生消化不了;量过少、质过浅,学生吃不饱,这都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现象。

(3)有效教学策略的预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提高有效教学的效益必须注重有效教学策略的预设。预设教学策略要从实际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教学手段。

(4)有效备课途径的生成。为了充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建议实践“初次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集体备课)”的三轮备课模式。①初次备课:备课人搜集相关资料,结合学科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吸收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形成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②二次备课:学科备课组长将初次备课人的电子教案分发给备课组内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备课教师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有关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③三次备课(集体备课):学科备课组集中备课。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教学看法,共同研讨形成最后的学科定型教案。三次备课(集体备课)是有效备课的重要升华阶段。三次备课(集体备课)是学科备课组众人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让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

三、依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的有效作业

布置课后学生作业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一种有效手段。老师布置作业必须有自己的预期目标。教师布置作业必须注意作业适时化、规范化、适量化。否则教师布置的作业只能应付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只能是低效的教学常态化行为。

(1)学生作业适时化。针对教学内容,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批阅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疑难,有时间的情况下当面批改。

(2)学生作业规范化。备课组将作业模式化、基本固定化,切勿太杂,让学生明白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让优等生有目的地超前完成。

(3)学生作业适量化。①控制难度:老师布置作业时自己先做,测试作业的难度,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作业。大部分学生能做得出,学生才能有效、高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尽可能不布置无效作业。②把握量度:教师每次布置作业量必须适度,超负荷的题海大战大多数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最后演变成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出现纷纷抄袭已经完成同学的作业的现象。依据教学内容客观布置有效作业是提高有效教学效率之必须。

四、注重经验总结,规范解题思路的有效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老师常常会陷入深深的迷惑:明明上星期详细分析和讲解的试题在这次考试中再现学生为什么还会错!明明上星期考试过的试题为何在这次考试中稍加变形学生就不会做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深,另一方面是老师解题思路的有效模式不够系统化、规范化。

总之,把握教学新理念,提升教师的有效专业素养是有效教学生成的前提;研究教材新考纲,备好课堂的有效教案是有效教学的内容;依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的有效作业是有效教学的手段;注重经验总结,规范解题思路的有效模式是有效教学的技巧。只有实现上述因素的有效融合统一,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生成中学教学有效性模式,最终提高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作业有效教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有效作业之我见
高中通用技术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作业设计有方法,效率提高激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