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家访日记
2016-10-08文正才
文正才
【题记】家庭教育是根,不在根上破题,学校教育再用力,也可能是舍本逐末的徒劳。
——摘自《人民教育》2015年第21期社评
下午六点半,暖春的微风像诗一般迷人。
为了不浪费这诱人的风景,我邀约三年级班主任莫老师到他班一个学生家里去家访。
学校距杨子家大概三公里路程,我们约定用30分钟走过去,再用30分钟走回来,以完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生活任务。
在去的路上,我与莫老师“促脚交谈”(急促的脚步与不歇的谈话):
“这个孩子平时碰到你能主动叫老师吗?”
“在学校的劳动任务能愉快地完成吗?”
“平时的抽屉整理得怎么样?”
......
山顶上刚刚萌芽的月儿陪伴着兴致勃勃的我们,大概三公里的乡村道路盛满了我们的串串笑语,30分钟的锻炼洗涤了我们一天的疲惫。十九点整,我们到了杨子家。
杨子是择校来的寄读学生,老家距学校十多公里。由于早有预约,杨子和爸爸妈妈都在出租房里等着我们。出租房非常简朴:在大约十六平方的房间里,架着一张一米八的大床,一方餐桌,一套搞饭用的液化气设备,剩余的空间就只能摆放三条凳子了。杨子和妈妈坐在床上。
三杯热喷喷的茶气就足够让整个租房燥热起来。爸爸一开口就数落了许多杨子的不是:讲话不能作数、今天告诉他的题目明天就忘记了、成绩极不稳定、贪玩……
“杨子刚才叫老师了吗?”我见缝插针地抢过话题。
“叫了”,杨子和爸爸齐声回答我。
“杨子是个很讲礼貌的孩子哦”。我适时欣赏着杨子脸上快乐的表情。“每天晚上什么时候睡觉?”“早晨什么时候起床?”“有过几次迟到?”我把这些胸有成竹的问题不停地抛向杨子和他爸爸妈妈,得到了许多满意的答复。
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我开始了对家长的培训。“中国教育最大的错误是方向的错误: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理性的教师和明智的家长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端正认识,纠正错误。”我从杨子刚才回答的那些话语分析开来,再次肯定了杨子是讲礼貌、负责任、有上进心、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较强的孩子。
租房里的阴霾渐渐散去。
我又肯定了家长的勤劳、爱心、负责和乐于牺牲等品质。出租房里如同雨后的竹林,清新怡人起来了。
“今后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应当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讲出来或写出来,而不是家长讲出来问他懂不懂(因为这是感情的浪费和无奈的烦恼);二是一定要让孩子结合生活实践来解答知识问题。”我们也不忘教给家长一些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最后,我与杨子约定:“你能在期中考试进步10个名次的话,我和莫老师会再到你家里来,奖给你一份你最想要的奖品。”不满十岁的杨子不停地点头。
家访在我们轻快的脚步中结束,仰望着头顶的上玄月,我们期待着下一次满怀希望的约会。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松木塘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