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性高中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体育特色的实践与思考

2016-10-08王基韬曹健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

王基韬+曹健

摘 要:文章以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以下简称“雅礼中学”)体育特色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实践探索过程,并结合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教育教学实绩,既总结成功经验,也反思不足,以此来提炼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特色,更好地推进示范性高中体育特色的日臻完善。

关键词:示范性高中;雅礼中学;体育特色;实践;思考

雅礼中学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省级示范性高中,也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雅礼学子。学校体育工作特色鲜明,系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足球、篮球、田径)、省级传统项目学校(武术)。多年以来,学校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体育课程建设日益完善,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增强,课余体育训练水平逐年提高,体育代表队竞赛硕果累累。本文旨在通过对雅礼中学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实践进行分析,探寻学校体育特色发展路径,着力推动雅礼中学体育特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示范性高中体育特色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慎选良师、创设个性选项课程:着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1. 创设个性选项课程,认真实施体育模块教学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雅礼中学自《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积极贯彻课改精神,是湖南省内首批实施体育模块教学的学校之一。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专长,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基”的课程目标,改革和创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打破行政班级界限,实施分班“选项教学”,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击剑、棒球等多个运动项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在高中阶段选择一至两项体育运动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其中,田径是《标准》规定的必修教材,也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内容,雅礼中学集中学校优秀田径教练员担任田径模块教学任务,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即打好基础、培养田径运动兴趣。此外,篮球、足球是雅礼体育新课程中规定的必选项目。因此在各年级篮球、足球选项教学中安排了优秀教练担任模块教师,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篮球、足球选项学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项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夯实传统项目的群众基础。

2. 慎选良师,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成长平台

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保证。雅礼中学体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不断优化专业人才结构。目前有在职体育教师24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国家级裁判员3人,一级裁判员10人,学校课余训练队教练员15人。平均年龄35岁,基本实现了老、中、青三代的合理年龄结构,延续雅礼体育“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学校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养办法,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地的体育观摩学习、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等活动,同时聘请体育教学和训练方面的专家来校授课与指导。

此外,每年选派老师参加全国教练员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田径、篮球、足球、专门体能培训、队医培训、骨龄评判培训、体育科研等。2016年6月,该校选派足球教练员胡宇老师赴英国进行留学进修,田径教练员罗志能、篮球教练员王娅洁两位老师也将于今年9月前往美国进行留学深造。

雅礼中学还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论文评比、学科竞赛等活动,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研究型体育教师队伍。2015年,学校有5位教师获湖南省体育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由王基韬、杨伯群分别主持的《示范性高中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科学性研究》两项省级重点课题获批立项,多位体育教师参与其中;徐艳、李金健两位老师参加全国十四城市体育教学评比活动,分获一、二等奖,其中徐艳老师将代表长沙市参加在广西柳州举行的全国室内体育课展示活动。2016年,杨伯群老师获长沙市教育局批准,正式成立长沙市杨伯群体育名师工作室,并担任首席名师,廖希燕老师任名师团队名师。

二、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聚力提升课余训练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1. 创新“名校集团化”模式,夯实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在学校竞技体育发展中,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加强梯队建设。其中,女子篮球项目以雅礼中学高中代表队为核心,利用学校集团化办学优势,分别建立了雅礼实验中学和南雅中学两个篮球基地学校,为高中代表队培养和输送人才。与此同时,还与一些以篮球项目为特色的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小学生篮球集训营活动,为基地学校培养和选拔有潜力的后备力量。此外,足球、田径、武术项目也同样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分别建立自己的后备梯队。至此,雅礼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均已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后备人才培养梯队,为传统项目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完善“教体结合”人才培养机制,丰富示范性高中体育特色

早在1995年,在长沙市教育局和长沙市体育局的组织与协调下,雅礼中学制定了《关于办好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学校的试行方案》,并与市体育局签定了联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合作协议。即由市体育局派出优秀篮球教练员带薪驻点指导女篮训练工作,学校则为球队提供招生指标、训练器材、设施、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奋斗,学校女篮已达到全国中学生及青少年的顶尖水平,2013年以雅礼女篮为班底成立的湖南省青年队,是唯一一支以中学生身份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女篮青年组比赛的队伍,2017年将代表湖南省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女篮青年组比赛。20多年的“教体结合”的实践探索表明,雅礼中学的“教体结合”机制成功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显著效果。

3. 创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拓展体育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2016年6月,经长沙市体育局同意,经民政局审批,学校完成了俱乐部的注册登记手续,命名为“长沙市雅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雅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成立,一方面是深入贯彻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践行体育逐步向全民化、基础化、社会化、产业化迈进的国家方针;另一方面俱乐部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建全运动员选材、运动队管理、教练员奖励等机制,推动雅礼体育传统项目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 精心选材、科学训练,不断提升后备人才水平

如何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这是雅礼人长期以来所面对的重要任务。

首先,科学的选材是前提。学校采取“广撒网,多放线”的办法,发挥全体体育教师的资源优势,以后备梯队为平台,物色苗子,对其形态、心理指标、遗传因素、生活水平、就读及训练环境进行分析,筛选出部分队员进行试训,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试训表现集体研究,确定招生对象。

其次,科学的训练是保障。训练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原则。例如,将女篮队员按参加训练时间的长短、训练成绩的高低、领悟能力的强弱分成上、中、下三档,因材施教,形成梯队结构。根据各项目运动训练规律和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分别进行素质、定向和专项训练分析、对训练负荷、疲劳恢复、医卫监督、营养配方进行专题研究,并和省市体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训练动态与信息。

5. 丰富体育人才输送通道,构筑人才输送的“立交桥”

作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其进行运动员的选拔、训练、竞赛等活动,最终目的是将所培养的运动员送入更高、更好的平台,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近三年来,学校累计为全国各级各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省青队及国家少年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近百人,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女篮为例,近几年分别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合作,为其输送优秀运动员,这些高校则为该校运动员入学提供优惠政策。2014-2015年,李萱、张懿、谢卉三位女篮队员以高水平运动员身份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雅礼女篮近几年为湖南省青年女篮输送队员30余名,为篮球国少、国青集训队先后输送了5名队员。输送通道的搭建完善使该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了良性的循环。

6. 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管理和保障到位

体育传统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以及经费的支持。为此,雅礼中学坚持“从严务实、整章建制”的办法,制定了《雅礼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实施办法》《雅礼中学课余训练工作管理条例》《雅礼中学体育代表队教练员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在招生方面,学校每年划拨约百分之四的招生计划用于招收体育特长生,严格按照择优录取原则,且实施“弹性招生”,对于十分优秀的体育人才可破格引进。在经费方面,除市财政的常规办学经费外,还争取了省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2014年学校通过《雅礼中学体育竞赛奖励标准》,每年对各项目教练员在体育竞赛成绩、运动员达级、运动员输送三方面的情况进行量化记分来实施奖励。

三、硕果累累,成绩喜人:映射出雅礼体育人孜孜以求的体育精神和团结协作与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

雅礼中学自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来,学校各代表队训练和竞赛水平稳步提升,在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女子篮球始终保持湖南省内绝对领先地位,近年来,在全国青少年、中学生队伍中也进入一流行列(如下表所示)。

此外,男子足球作为该校又一传统项目,在全国大力推行校园足球的氛围下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初中男子足球队包揽了省、市各级比赛所有的冠军,获全国校园足球赛佛山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4年高中足球队参加“北京杯”国际中学生足球赛获第八名;2016年参加全国中学生锦标赛获第六名。此外,田径项目的比赛成绩同样位居省市前列,其中,腾佳瑜同学代表湖南省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高中女子4×100米第三名,并成功考入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2015年有两位同学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分别获得了高中女子400m和初中男子100m两枚金牌。

四、雅礼中学20多年实践探索的基本经验与反思

综上所述,雅礼中学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竞赛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雅礼的体育特色,集中体现以下几方面:①以教学改革,普及夯实体育运动群众基础;②抓业务提升,打造一支研究型的体育教师队伍;③重梯队建设,倚集团化办学优势促人才培养;④促教体结合,用先进机制助推资源优势互补;⑤办俱乐部,践行体育向社会化迈进的国家方针机制;⑥重科学选材,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实施科学训练;⑦搭输送通道,为传统项目良性循环建更高平台;⑧订条例办法,依据“标准”对教练员进行量化奖励。

近年来,雅礼体育特色建设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尚待完善之处。如在全国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的背景下,许多学校纷纷成立足球代表队,人才之争愈演愈烈,其需要制订更有效的措施以保持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田径、女篮也同样面临后备人才选拔的问题;在国家取消高考体育特长加分政策后,武术项目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学校武术项目还处于储备人才阶段,通过怎样的途径推动校园武术的发展,是其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2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雅礼中学“体育人”团结奋进、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断总结提升,初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雅礼体育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昨天的荣光与辉煌已成为历史,展望未来,雅礼中学将继续与时俱进,传承与创新,以体育教学为核心,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普及运动项目;保持并拓展教体结合的合作机制,提高训练和竞赛水平;深入探索俱乐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科学化、合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保障课余训练的可持续发展;拓宽人才输送通道,保障传统项目发展的良性循环。相信以学校的付出和努力,雅礼体育必将继续引领示范性高中体育的发展方向,成为普通高中体育特色建设的典范,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正中. 呼唤成全人的体育课程—— 学校体育课程病理研究[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

[2] 欧阳开松.体育课余训练的项目组建 与管理[J]. 中国学校体育. 2014, (S2).

[3] 张正中.示范性高中“三修”体育课程 模式的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 学.2006.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