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蚕宝宝

2016-10-08潘伟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蛾子蚕宝宝毛毛虫

潘伟伟

春使者的到来,使大地万物焕发了生机,蚕宝宝在春姑娘的呼唤下也慢慢醒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家里得到了邻居送的一盒蚕宝宝,由于家人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这些新来的小生命,怎么办呢?我忽然想起幼儿园的孩子们,何不让孩子们来照顾这些小生命呢,于是我便把它们带到了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开始了走进蚕宝宝的旅行。

在将这些蚕放到自然角之前,我就在想孩子们看到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悄悄观察了他们。

赵京墨依然像往常一样第一名来到了幼儿园,和每位老师打过招呼后,他习惯性地走到自然角去给植物浇水。不一会儿,我听到自然角传来赵京墨惊喜的声音:“潘老师,从哪来的这么多蚕宝宝啊?”我走过去对他说:“是潘老师从家里带来的,潘老师家里没人照顾它们,你愿意照顾他们吗?”“当然愿意啦,我们家小区里就有桑树,我可以给它带点来。”说着,悠悠小朋友也来到了自然角,她的反应令我没有想到,当她看到泡沫箱子里的蚕宝宝时,表现出一副不想靠近的样子,表情特别夸张地喊着:“这么多毛毛虫,我看着觉得有点恶心。”说完笑了起来,旁边的赵京墨纠正说:“这不是毛毛虫,是蚕宝宝。”悠悠不以为然地看了看赵京墨。陆续地刘浩森、沈月、王梓月也凑了过来,他们看到后都和赵京墨一样的惊喜,同样的疑问:这些蚕是从哪儿来的?这时,赵京墨便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是潘老师从家里带来的,让我帮忙照顾。其他小朋友听到后纷纷来找我说:“老师,我们也想照顾蚕宝宝。”我说:“太好了,你们打算怎么照顾蚕宝宝?”刘浩森说:“就是给它喂桑叶嘛,它喜欢吃桑叶。”我肯定了刘浩森的回答,又问其他小朋友,还可以怎么照顾蚕宝宝?王梓月说:“蚕宝宝还怕晒,要放在阴凉的地方,去年春游的时候我带回家两只蚕宝宝,被太阳晒死了。”赵京墨看了看放蚕的地方:“那我们赶紧把蚕挪到那边吧(他指了指阳台的另一边)。我说:“你真聪明,那就去挪吧。”

当他们帮蚕搬完家,吃早餐的时间也到了,几个孩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自然角。在大多数孩子还没吃完饭的时候,先前观察蚕宝宝的几个孩子已经又一次来到了自然角。我本以为悠悠会选择其他区域而不是再次去观察蚕宝宝,因为她说看到蚕宝宝觉得有点恶心,可她现在正拿着放大镜在看蚕宝宝。我悄悄地问了一句:“是谁想起来这么好的注意,拿放大镜来观察蚕宝宝。”悠悠有点害羞地说:“是我想出来的,我想看看这些毛毛虫是怎样吃树叶的。”旁边的刘浩森又纠正说:“这不是毛毛虫,是蚕宝宝。”王梓月也说“对,毛毛虫身上有毛,蚕宝宝身上又没有毛。”我笑了笑问悠悠:“你现在看到它是怎样吃桑叶的了吗?”“看到了,它就是挨着叶子的边一点一点的吃。”我又问悠悠:“你现在看到他们是什么样的感觉了?”“现在不那么恶心了,但是我只敢看他们,不敢摸。”说完又害羞地笑了起来。这时,小雨在折牵牛花的时候遇到了问题,要求我去帮忙,我暂时离开了自然角。当我再一次来到自然角时,看到悠悠拿着一支笔在纸上画着什么,当她画完后,高兴地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画的蚕宝宝的记录。”我表现出一副很期待的样子说:“那你快给我们讲讲吧。”“先是蝴蝶妈妈生的卵,慢慢破壳了,然后蚕宝宝慢慢出来了,然后它就去大树上吃叶子,他慢慢长大了就变成蛹,然后从蛹里出来它就是一只蝴蝶。”听完悠悠的讲述,我问其他小朋友同意悠悠的说法吗?大家都纷纷举手表示赞同,只有沈月慢条斯理地说:“我不同意,因为去年在中班春游的时候,我带回来的蚕宝宝最后变成了蛾子。”沈月的反对让我倍加惊喜,她的观点是那么的独立,又有事实做依据,我又问孩子们蚕蛹破壳后变出来的到底是蝴蝶还是蛾子呢?悠悠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是蛾子。”其他孩子有的说是蝴蝶,有的说是蛾子。我又问:“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呢?”沈月说:“就是蛾子。”悠悠说:“那我回去看看我的《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吧。”我用赞赏的眼光看着她说:“我等着你的答案。”

第二天,然然带着一大袋子桑叶来到了幼儿园,我很惊讶地问她:“昨天你也去自然角观察蚕宝宝啦?”然然说:“我没有去观察,但是我知道咱班新来了蚕宝宝,昨天一放学我就去采桑叶啦。”听了然然的话,我顿时心生感动,这是多么有心的一个孩子,没有老师的嘱咐和要求,就是她单纯的爱心激发了她默默地去为蚕宝宝采桑叶。这时,悠悠也带着她的《十万个为什么》来到了班里,拿着书让我看,说:“蚕宝宝还真是变成了蛾子,沈月还真说对了。”

趁着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兴趣,我们在科学区开展了走进蚕宝宝的主题活动。孩子们每天都以绘画或拍照的形式记录蚕的变化,为了方便观察,孩子们还将蚕分装到了许多小盒子里,每到周末都有爱心宝贝将蚕领养回家。随着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和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孩子们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他们在争论和观察中了解到蚕和毛毛虫的区别、蝴蝶和蛾子的不同,在之后的活动中他们还了解了蚕茧的用处。更重要的是在照顾蚕宝宝的过程中真正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禁让我想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孩子的学习是在生活和游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的习得比知识技能的习得更为重要。”通过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蚕宝宝,让我更加地认识到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给予孩子宽松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支持他们发现问题。我们不必急于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猜你喜欢

蛾子蚕宝宝毛毛虫
毛毛虫,动起来
“扑落蛾子”
好饿的毛毛虫
毛毛虫和蚕
蚕宝宝养成记
寓 言
可爱的毛毛虫
蚕宝宝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