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6-10-08何飞杏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管理

何飞杏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本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职业暴露感染风险实施防护干预。将干预前后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感染事件进行对比。结果实施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未有效防护、锐器刺伤、血液污染、违规洗手、药物污染等相关职业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予以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人员的锐器刺伤处理、锐器刺伤上报等相关方面职业暴露感染防护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实施防护,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率,对于确保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感染;暴露防护;护理管理

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担负着医院的绝大部分医疗器械以及医疗设备等能够重复使用的相关物资的回收、处理。消毒和发放等相关任务。由于工作性质的特别,面临着可能受到交叉感染的困境。美国非常重视职业安全,有专门的机构对职业危害进行管理。而我国当前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率只有72.8%。因此,必须积极干预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行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措施,有效提升该类人员的职业防护,尽可能预防以及控制供应室发生职业感染的风险。这对于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显得至关重要。我院积极开展该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从事供应室工作的人员,共计47名,其中男4名、女43名;年龄为24~55岁,平均(32.5±5.5)岁;工作年限为2个月~12年,平均(4.5±2.8)年。日常资料收集表明,研究对象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暴露感染相关危险情况。如未按照规定戴上口罩和手套、未按照规定穿好防护服以及防护鞋、未按照规定正确洗手、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程序被血液污染皮肤或者被锐器刺伤等。

1.2方法

1.2.1完善管理体系

由科主任积极协调,牵头成立职业感染防护工作监督推进小组。对供应室目前使用的一系列工作制度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系统化研究分析,针对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积极值得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防护流程等。选用1名资深人员担任职业暴露感染防护质量工作的监督员,其主要职责就是针对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实施检查以及考核,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行为及时指出,并以意见以及建议方式进行纠正。

1.2.2加强培训教育(1)业务学习。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暴露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表,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性、防护概念、防护措施、急救和处理措施、处理流程等。在教学方式上,紧密结合内容,实施多媒体授课,同时实施案例分析以及操作示范等,确保工作人员学习有效果。完成培训后,组织进行考核。(2)科内考核。考核的形式方面,主要为实践操作、模拟考核和工作考核等。在考核内容方面,包括了实际操作中的器械回收,器械分类以及整个工作流程的清洗、检查、灭菌等。同时,还要考核工作人员的应急预案准备和执行情况等。考核的目的在于强化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果,要求全部掌握。

1.2.3规范操作行为(1)防护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具。按照要求提前戴好帽子、口罩以及手套等,应用专门回收车,将收回的器械和相关物品妥善置入整理箱,封闭后送回供应室,在专门区域予以批量性处理;工作人员进入处理相关收集物品区域之前,要在缓冲间完成相关防护措施,包括戴好帽子、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以及手套和鞋套等。如果手部皮肤有伤口,则要戴好双层手套,如果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立即脱下,洗手后再戴新手套;严格实施分类处置,复用器械严格按流程进行清洗,废弃锐器放入专用容器;手工清洗过程中,不能拿出液面,必须浸入液体中进行处理。遵守操作流程,妥善使用高压水枪,不能使污水随意发生喷溅,尤其是不能沾染到操作人员皮肤和衣物。清洗完毕后,去除防护应当在缓冲间完成,认真执行洗手后才可以进入其他区域。(2)锐器处理。对使用后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的缝针、刀片以及针头等,不可以直接用手拿捏,必须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放入专用锐器盒。针对没有拆卸的刀片,必须用持针器实施拆卸。可以再生并重复使用的锐器,完成清点后单独放置,锐利端同方向。清洗锐利器械时,尽可能实施全自动清洗机。手工清洗时,必须小心操作,不直接接触锐器尖端;检查锐利器械可以应用勾划棉花以及纱布方法,不直接用手感触。包装前做好保护,尖端用无纺布包裹,用相应护套套好。(3)正确洗手。在将要接触污物前、穿上防护服前以及取下手套后,都必须洗手。在已经消毒的物品前,也要洗手。要求工作人员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在各区域安装洗手设施,应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放置洗手液以及擦手纸等,引导指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正确洗手。

1.3评价方法

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情况。事先查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我院供应室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依据其具体情况制作出相关的调查问卷。分别于实施干预前和进行干预后6个月,针对职业感染防护行为依从性情况分别对本研究涉及人员的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为佩戴口罩手套、穿好防护鞋服、佩戴防护眼罩、锐器安全处理、锐器专门放置、及时洗手、锐器刺伤处理、锐器刺伤上报等相关方面实施5分制等级评分:(1)1分为完全做不到;(2)2分为偶尔能够做到;(3)3分为50%时间能够做到;(4)4分为70%时间能够做到;(5)5分为完全能够做到。干预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47份,全部完成回收。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测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情况比较

实施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未有效防护、锐器刺伤、血液污染、违规洗手、药物污染等相关职业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评分情况比较

实施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佩戴口罩手套、穿好防护鞋服、佩戴防护眼罩、锐器安全处理、锐器专门放置、及时洗手、锐器刺伤处理、锐器刺伤上报等相关方面职业暴露感染防护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的疾病谱也随之产生相应的重要变化,尤其是通过血液实施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性别等存在着高度危险的一系列传染病感染风险,已经成为重要威胁。供应室工作人员负责对医疗器具以及物品的回收清洁。在操作过程中,将会有极大的机会以及几率等直接地与污染物品接触,同时还可能接触到残留的血液以及体液。这些物品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潜在危险,因此,感染风险极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有极大可能导致自身感染。同时,工作人员在被感染后,还会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操作人员的感染风险极大。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和心理因素等。供应室防护行为不只是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需要。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提升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能力,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其学会正确的操作方式,才可以有效预防以及减少供应室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职业暴露感染。

针对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加强心理调节。要积极预防其发生心理以及生理性疲劳,积极帮助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积极建立一个互帮互敬的良好团队,舒缓其心理疲劳。在此基础上,要积极丰富业余生活,以有效消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引导其均衡、合理饮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增强自身免疫抵抗力。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工作人员定时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有效处理。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自觉坚持自我防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职业技能较低,其参与继续教育和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足。这些工作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防护习惯,采取多种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其理论水平,结合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其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提升防护依从性。通过严格的督查、考核,促进工作人人进行持续性的质量改进,可以有效强化其防护意识,从而确保防护行为的正确实施。

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实施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率,对于确保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供应室护理管理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
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