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技能竞赛现状与对策探索
2016-10-08石燕萍
【摘 要】分析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技能竞赛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园林技术专业 技能竞赛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24-02
中职园林技术技能竞赛是结合园林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农业生产岗位需要,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竞赛活动。它是对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成果的检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技能技艺展示的舞台,引领着崇尚技能、创造良好形象的中职园林专业优秀技能人才的风尚,是推动园林专业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助推器。笔者基于连续两年指导学生参与园林技能竞赛的实践,并对历届赛事进行研究,对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技能竞赛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现状分析
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园林专业技能大赛有艺术插花和园林植物修剪两个项目,在这两个项目的竞赛中,让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训练插花和植物修剪技能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园林植物花卉的生长规律、习性、长势,结合美学原理,创新思维设计出耳目一新的植物花卉艺术作品,展示园林专业职业综合教育和创新成果。竞赛有力地推动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与园林植物产业发展的结合,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竞赛一方面是学生技能高水平的较量,另一方面是教师职业技能的较量,后者对竞赛成绩的影响尤为明显。教师职业技能因大赛机缘得与同行高水平竞技,从而迅速提高。一个项目的竞赛,牵扯数个课程的内容,一位学校的参赛选手,看似只有一位指导教师,实则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团队在参与,因此学校参赛会加速整个园林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攀升。大赛已成为广大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手,对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培养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是对园林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是学校教学水平的标杆。但是,目前园林专业技能竞赛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缺少交流的平台。无论是省级选拔赛事还是国家级赛事,都缺少参赛选手与选手之间的交流平台和指导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也缺少对获奖作品的获奖缘由的深刻了解渠道。参赛队只知道自己获奖与否及获奖的学校和选手,但对获奖作品只能凭猜测凭判断。此种境况对参赛学校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竞赛快速提升有所影响。2010年的艺术插花技能大赛和2011年的园林植物修剪大赛指导教师是在赛场外守候参赛学生的时间里自发寻找交流的机会,2012年和2013年的艺术插花技能大赛主办方给了指导教师竞赛现场观摩的机会,交流渠道有所改善,但对参赛学校来说仍有不足。缺乏足够的交流平台对一些水平相对较低的学校影响尤为突出,相当多的学校数年参赛进步空间有限。
(二)园林专业技能竞赛影响教学资源均衡分配。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是最直观能体现学校教学水平的标杆。正因如此,各校都是不吝财力满足训练要求。以广西桂林农业学校为例,在训练园林植物修剪时,培训一名学生参赛,仅用于购买圆柏苗经费就达6000元。在训练一名学生参加艺术插花技能竞赛上,花费了近10000元的花材。而学校园林专业一个班一学期所有专业科目用于技能训练的经费一般为3000元。园林教学技能训练是“全民教育”,技能竞赛上为了夺取好成绩,各校都是使用了学校最优秀的教师团队,花费巨大精力去指导个别学生,这必然导致其余学生失去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据此,参赛学校在资金和师资上对参赛学生的大力倾斜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均衡。
(三)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2010年插花赛各校自带花材花器参赛,学生成了教师的“复读机”,表现的是教师的设计意图而非学生的设计。2011年园林植物修剪规定修剪树种,自定主题,在竞赛上能体现学生修剪技能,但修剪造型创意上基本是教师的意图。2012年插花赛有所改善,艺术插花竞赛对学生的技能有了高要求,并运用了专业插花比赛“神秘箱”的模式。“神秘箱”是专业插花比赛中常用的形式,在未告知花材、花器、选题的情况下让选手即兴发挥。短时间内需完成从立意设计到选择花材、裁剪、拼插过程。2012年插花赛插花主题通过赛场抽签确定,并用创作主题花材后剩余花材插一祝贺花篮。此赛项考查了学生自我创作的能力,避免学生成为指导教师的传声筒。利用主要作品创作后剩余的花材制作一个小花篮,相当于一个小“神秘箱”,给各个参赛选手措手不及,临场发挥,更能体现学生真正的插花艺术水平,淘汰了那些解读艺术插花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作教师“传声筒”的选手。2013年竞赛模式同2010年,没能延续2012年的模式,笔者认为仍旧有学生是教师“传声筒”之嫌。
(四)园林专业技能大赛设置存在有失公平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承办学校占有资源优势。承办学校占有资源优势在省级赛事上犹为明显。承办学校如同时是参赛学校的,在制定竞赛规则时有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嫌疑。在2014年广西园林技术竞赛上,艺术插花项目中,花材只指定范围,数量不固定,花器不固定,主题不固定,相当于插花最专业级别的“神秘箱”竞赛,此竞赛规则,作为有参赛选手的主办方,花材、花材数量、花器、主题都可预知,而其余参赛学校全是未知,这造成了对非主办方选手要求是考专家,而主办方选手却只需是指导教师的“复读机”,有主办学校为自己量身定做规则的嫌疑,影响了其他参赛学校的积极性。
2.参赛选手选拨有失公平。少部分选手连省级赛事都没参与直接由省农业厅或教育厅指定参赛。以上做法虽能通过综合方方面面情况选出实力选手,但对广大有志的学子却是不公平的,一方面打击广大学子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埋没一些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
3.竞赛设置影响公平。2013年以前,广西区赛是由参赛学校各推荐一名参赛选手参赛,导致学校忙于“精英教育”而忽略了“大众教育”。2014年广西区赛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团体赛。每校自选2名选手,然后再上报一个30人的名单由大赛组抽签随机选择一位学生参赛,目的是避免学校只重精英而忽略一般学生的教育。但由此也引发其他问题:如抽签名单30人,专业人数众多的学校可选良好的学生,而专业人数少的学校则是靠运气,希望能抽中技能好的学生,因此团体竞赛更多的是靠人数和运气,离全校专业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训练还是有距离。竞赛本来就是“精英”之间的大赛,抽签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反不如在省级赛事上扩大竞赛规模,各校参赛名额增加,再加上团体总分,可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各校加大技能经费的投入。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赛事的覆盖面,进入国赛选手要求逐层选拔。参赛选手由校级技能赛胜出,进而在省能技能赛胜出。一方面,通过参赛选手的选拔制度,技能竞赛覆盖面广,推动了有园林专业的学校自行在校内举行园林专业技能竞赛。通过逐层选拔参赛选手,首先促成了参赛选手选拔的公平公正,使广大园林专业学生有机会参与园林专业技能竞赛。其次,逐层选拔推动学校教学走向突出技能要求,强化技能训练,加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技能赛为导向,加速整个园林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升。最后,逐层选拔制度促使学校加大技能教学资金的投入,保障园林专业技能教学训练经费的投入,从而强化学生的技能实操能力。另一方面,校级技能竞赛也能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对技能竞赛的认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二)指导教师实行轮换制度。参照获一等奖学生不能再次参赛制度,获奖优秀指导教师不能连续作为指导教师参赛。指导教师实行轮换制度,加大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空间。教师因大赛机缘得以与同行高水平竞技,职业技能可以迅速提高。指导教师实行轮换制度,可以使得更多的教师得到参赛的机会以及快速成长的机会,从而加速园林专业教育的整体提升。指导教师实行轮换,也可以避免参赛学生完全占有优绩教学资源的不公平现象,使得更多的学生享受园林专业技能大赛促成的教学效益。
(三)园林技能竞赛主办方提供平台交流。包括两方面:
1.园林技能竞赛主办方提供平台供竞赛项目组织者与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交流。在学生技能竞赛结束后,由竞赛承办方组织参赛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获奖作品情况介绍和说明。对于获奖作品的获奖缘由、赛况存在问题的总结会使参赛人员获益匪浅。
2.园林技能竞赛主办方设置指导教师之间交流平台。主办方设置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类似QQ群和微信群之类的交流平台,给指导教师进行切磋交流是有必要和有益的。教师培训学生时会有迷惑的问题,同行之间相互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拓展思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设置指导教师之间交流平台是提升指导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捷径。
(四)竞赛设置公平。具体如下:
1.竞赛承办方尽可能交由没有参赛选手的第三方承办。中职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省级赛事完全可以交由高一级的农业职业院校承办,或者比赛项事聘请行业专家小组承担赛项设置以示公平。
2.省级园林技能竞赛团体赛扩大竞赛规模促使参赛学校加大技能教学的投入。省级园林技能竞赛本来就是“精英”之间的大赛,如用抽签选派选手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反不如在省赛赛事上扩大竞赛规模,各校参赛名额增加,可一定程度迫使各校加大技能经费的投入。
(五)竞赛避免学生成教师“二传手”的情况。艺术插花竞赛,加赛一项小“神秘箱”。2012年国赛已经有了很好的模式,可以借鉴:在比赛赛场,临时加上利用主要作品创作后剩余的花材制作一个小花篮,相当于一个小“神秘箱”,让选手即兴发挥。短时间内完成从立意设计到选择花材、裁剪、拼插过程。即选手根据当场公布的主题,利用现场提供的未知材料和器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插花作品,并填写作品名牌及主题表现说明。此举不仅是对选手的创意和审美情趣进行了综合考量,亦考查了选手对基本技艺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健娟,丁晓明.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现状分析与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2]陶程,邱国金,梅霞.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项目技术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4(7)
[3]孙昕昕.浅谈技能大赛对《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6)
[4]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22)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破解中职学校实践教学难题的研究与实践”(四十三—2)
【作者简介】石燕萍(1970—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桂林农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教育。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