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实、融合、开放北林研究生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改革尝试

2016-10-07林箐LINQing

风景园林 2016年1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课程设计

林箐LIN Qing

务实、融合、开放北林研究生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改革尝试

林箐
LIN Qing

应对时代发展对风景园林人才的新要求,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尝试了综合性课题研究,通过选择真实地块,强调多学科融合和开放设计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加深对当代风景园林学科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园林设计;景观规划;开放设计;学科融合

修回日期:2016-01-10

1 源起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教学有60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教学体系在不断地调整,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主干课程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北林几十年来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以前,北林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比较少,基本上每年在10人以内,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依靠导师言传身教,统一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多,但其中包含了设计课。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高校的扩招大潮,北林不仅本科生的人数呈井喷之势,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增长了近20倍。扩招至今,北林风景园林专业一直处于师资极度紧张的状况,本科设计课的教学人手勉强能够保证,面对数量超过十几年前本科生人数的众多研究生,实在难以再安排出足够的师资力量进行研究生的设计课教学。设计课程演变为由导师指导,研究生自主参加国际设计竞赛并提交成果的研修课。这种设置有益的方面是促进了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的积极性,并带来了近些年北林学生在各类竞赛中非常出色的成绩。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一是学生的设计提高主要依靠导师,但由于研究领域的差异,一些导师很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二是竞赛获奖依靠理念和图纸表达,畅想的成分多,离实际解决问题差距很远,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当然研究生也有可能通过参加导师主持的实践项目来进行设计训练。由于导师众多,各自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有的偏重理论研究,有的参与实践,因而有的学生可能在读研期间能够跟随导师参加一定的设计实践,一些人参与过规划,一些人参与过设计,但是也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任何实践。这样就造成了研究生3年学习效果差异巨大的现实。北林的硕士研究生这些年一直是各个设计单位青睐的招聘对象,水平参差不齐的毕业生进入各个设计院所,他们的表现关系北林的学术声誉,同时他们在风景园林行业从事一线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经过高水平的综合训练,他们的工作可能不仅不能对行业做出贡献,而且会适得其反。

风景园林硕士课程体系的最近一次大的调整酝酿于3年前,记得我也参与了讨论,当时大家的共识是一要建立与当今风景园林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构架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二要设立综合性的设计课程。何谓综合性?就是题目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公园或者绿地,而是与周围的城市、建筑发生密切关系的开放空间系统,可能涉及城市的交通、功能、建筑、生态、雨洪等各种复杂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当代风景园林学科的意义和作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从师资上来说,北林园林学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以风景园林为核心,包含城乡规划、建筑学、园林植物、旅游等多个专业的综合学院,有能力组织跨学科的师资力量为学生开设前沿性的课程。

2 起步

新的课程体系于2014年上半年首次实施,学院组织了来自于园林设计、历史理论、城乡规划、建筑学、园林工程和植物景观等教研室的8位教师组成了设计课教学团队,希望能够以教师不同的研究领域覆盖课题中遇到的广泛问题。

第一年的教学,由于对学生是否适应课程教学以及他们能否交出令人满意的成果都心中没底,课题的选择相对保守。我们选择了北林校园景观改造作为课题。校园尺度不大,既有规划问题,也有设计问题,涵盖规划、建筑、风景园林3个专业,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规划一直到设计的全面的训练。学生作为使用者,对校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深刻的认识,他们自己的需求也就是使用者的需求,即便以前对于从综合视角研究校园问题比较陌生,也可以基于自身生活经验有所感悟,从而有深入的可能性。

课题要求学生在深入研究校园原有布局、建筑、道路和植物现状的基础上,对局部的建筑和道路做出调整,创造更为合理的交通系统和公共空间系统。课题分为规划和设计两个阶段。在规划阶段,要求将校园容积率适当调高,合理规划新建筑的位置;结合校园周边城市道路建设设立新校门并调整校园内现有的交通组织,尽可能实现人车分流,并把步行体系的建立作为重点。我们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增加各种类型的建筑,并要确定建筑位置、轮廓、功能和面积。由于学校建筑类型多样,包括教学楼、宿舍、餐厅、活动中心、会议中心、系馆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对各类建筑的功能、形态和设计规范有一定的了解,在平面布局上做到合理。

交通体系的梳理,校园功能区的调整和建筑的增改建其实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如何使得景观空间能够更成体系,更人性化。在道路和建筑提供一个较好的空间骨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风景园林的手段,使户外空间更舒适,景观更优美,更有特色,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同时,风景园林设计要结合雨水管理策略,为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做出努力(图1-2)。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各个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各个专业的教师通过专题讲座予以解惑,并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查阅进行深入学习。通过每周一次的汇报评图,不仅学生可以交流思想,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在整个课程中期和最终的2次重要的成果汇报环节,我们邀请了国际知名设计机构的设计师前来参加,希望他们能够站在职业设计师的角度并从国际化的视野来为我们的学生提出建议、做出评价(图3-4)。

第一学期的课程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学生的专业水准得到了普遍提高,提交的最终成果也具有相当的水准,之后我们将这些作业集结成册,作为学院对外交流的教学成果资料。

3 深化

第一年的成果给了教学团队很大的信心。第二年,我们选择了一个更为复杂和难度更大的地块——北京市“三山五园”地区,要求学生在历史研究和现状调查基础上,对该地区进行绿道的概念性规划,并选取重点地段进行设计。“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市仅次于紫禁城和三海地区的文化遗产的集中地,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的城市化发展已经将这个地区的大部分变成了城市建成区,但它仍然是北京城区中建设强度较低,绿地比例较高的区域。如何通过研究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特征和城市状况,从而确立恰当的景观发展思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网络中梳理出绿色的廊道并建立人性化的慢行系统,保护该地区的文化特征,完善生态网络,促进绿色出行;如何在微观的层面通过设计解决具体的遗产保护、交通组织、景观提升和雨洪管理等这个项目中所面临的问题,正是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部分,非常具有代表性。把它作为训练学生的课题,极具锻炼价值。

这一届的学生,总体而言对课程非常用心,投入精力很多,教师们也予以精心指导。在历史和现状研究阶段,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了非常细致的调研和资料查阅。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因为规划面积比较大,现场调研不可能面面俱到,肯定需要分出主次。由于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只接触过中小型的场地设计,基本没有规划的概念,对于绿道的内涵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课题要求的目标成果模糊不清,所以调查的时候针对性不强,需要重点调研的没有关注到,而不重要的罗列了许多。比如做现状绿地调研的同学,把重点放在了现有公园绿地上,而对于最具有绿道潜力的各种附属绿地尤其是道路附属绿地匆匆带过,没有仔细调研;即便是现有的公园绿地,它的开放程度、出入口位置、周围的公交站点分布等非常重要的信息都遗漏了。其他各组的同学也都有类似的问题。经过老师的启发、指导,经过同学们的多次补充调查,前期研究基本告一段落,汇总出了非常扎实的成果。

在规划阶段,对于绿道选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试图寻找到合理的依据,并做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有些小组不仅逻辑严密,分析过程严谨,而且思考问题的方式非常独特,给了教师们很大的惊喜。有些小组试图通过理性的分析来产生结果,但分析的对象和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后来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地矫正。也有一些学生起初对目标不甚明晰,对方法毫无头绪,但是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和在同学的示范下经过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最终也能达到规划的基本要求。

重点地段的设计是最接近学生们熟悉的风景园林设计的范畴。以往的设计课,无论尺度大小、项目类型,无论教师如何强调它强调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与城市周边地区的融合,总有不少学生仍然只把视野局限在红线范围内,仅仅把它作为公园绿地,而不太考虑它应该承载的多种城市功能,如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的一部分,作为城市与自然联系的纽带,作为城市雨洪管理的绿色基础设施等等。但是,经过上面两个阶段的铺垫,在这个阶段,学生会比较自然地将对场地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结合在设计中,并把总体规划的成果贯彻在地块中。经过规划的环节之后由学生自己选择地块,他们更容易发现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的地区。由于项目类型是城市绿道的节点,所以城市慢行体系的连通就成为一个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如何组织交通,如何调整城市用地,如何将分散的绿地联系起来,如何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如何用风景园林的手段来改善城市,解决城市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不仅仅是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凭空造景,孤芳自赏(图5)。

经过一次次的汇报、点评和讨论,学生们不断成长,最终拿出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中期汇报和最终汇报的时候我们依旧邀请了校外的专家作为评委。考虑到“三山五园”地区的文化特殊性,这一次我们没有邀请外籍设计师,但专家们都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和设计院所,许多人对“三山五园”地区有相当的研究。虽然同学们的成果也有差异,但大家对于这次课程的总体评价非常正面。由于作业成果丰富而充实,我们已经联系出版社将其编辑以后正式出版。

4 意义

真实的地块,多学科融合的方法和设计过程的开放,是我们在这门课程中坚持的教学原则。只有选择真实的地块,才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课题中的问题一定是综合和复杂的,学生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而过程的开放能够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在大的方向下寻找自己关注的重点,并分析整理出独特的思路。

两年的教学改革试验,教师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学生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收获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学生们的作业成果,完全不逊于国内外著名风景园林院校同阶段学生的作业水平。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的学生总体上有非常不错的素质,如果能够提供好的教学,悉心培养,他们有巨大的潜力成长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时代的发展对风景园林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各种与人类生存环境相关的问题日益严峻,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离自然越来越远,而污染和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城市尺度越来越大,缺乏步行空间,城市的主角已经变成汽车而不是人;城市绿地从数量和内容上都难以满足需求,不成系统,可达性差;严重的城市内涝与城市水系萎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同时存在;城市无序蔓延,侵占乡村,蚕食自然,割裂水网绿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风景园林师的参与。国内外的风景园林学者已经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论,所以才有这些年行业的热点话题——“绿色基础设施”、“景观都市主义”、“海绵城市”、“绿道”等等。对这些热词,学生们平时也是经常挂在嘴上、写在论文中,但是大多数人只知其概念,不懂其内涵,更不知道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学生们能够对这些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在“三山五园”这个作业中,有一组学生选取香山地区作为重点设计地段,那么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雨洪问题,这里是北京市非常严重的一个内涝灾害点,他们在连通绿道、梳理交通、提升景观、组织游览的同时,还要重点解决雨水的渗透、滞留和排放的问题,经过这个过程,“绿道”“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景观都市主义”在他们头脑中就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和具体的措施、方法和方案联系了起来,并且认识到这些理论实际上是对今天风景园林复合功能的不同方面的强调(图6)。

今天,风景园林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风景园林师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介入到更广泛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并起到领导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新一代的风景园林师只有跳出公园绿地的藩篱,看到更广阔的城市、乡村和自然,才能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将风景园林行业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北林的风景园林专业应当肩负起培养这样的人才的重任,塑造行业未来的领军人物。

注释:

图1由张雪葳、段诗乐、蒙倩彬、黄冬蕾、王越、纪茜绘制;图2由张诗阳、苏畅、叶可陌、胡楠、刘玮绘制;图5由佟思明、王晞月、李璇、崔兹辰、李媛、徐慧、慕斯卡(Mosita)、莫日根吉绘制;图6由王训迪、高琪、孙津、李娜亭、周珏琳、尚尔基绘制;其余图片由作者提供。

Practical, Integrative and Open-ended An Experiment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io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In response to the increasing challenges for landscape talent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world,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ried to do the comprehensive subject study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io for graduate students. By selecting the plot site, emphasizing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nsisting on openended process, the studio helps students learn how to advance their ideas and methods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an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effect of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Planning; Open-ended;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HXKC15050)资助

TU986

A

1673-1530(2016)01-0057-05

10.14085/j.fjyl.2016.01.0057.05

2015-11-12

林箐/1971年生/女/博士/浙江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北京 100081)

Fund Item: Support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 2015(HXKC15050)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课程设计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