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行为学:注意力是最稀缺的社交资源
2016-09-30
行为学研究动物(包括人类)乃至值物的行为,它以行为的名义涵盖—切研究领域(包括群体行为、社会心理、物种、生态等)。既然如此,当然可以有微信行为学。
被占用的垃圾时间
我的微信行为观察,最初印象是微信的便捷性。人口密集地区,手机普及率最高。微信的核心功能是转发消息,最初,它占用的是使用者的“垃圾时间”——即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从一个环节转换到另一个环节时,在转换过程中消耗的时间,通常称为“等待”。如果没有微信,如果必须等待下一事件发生,那么,等待就称为“无聊”。被无聊占用的,是“垃圾时间”。
在“垃圾时间”,我们的行为模式是“观望”——这是人类在演化到猴子时代留下来的行为习惯,有助于生存的习惯。威尔逊在《社会生物学》第二章里图示了七种猴子的五种行为类型各自占用时间的比例,第四类型就是观望,以环尾狐猴的观望时间占比例最高,这种猴子的闲暇与好奇,几乎占了它时间的50%。
技术进步,从物质生活的维度不断冲击我们的社会生活维度和精神生活维度。微信转发文章时可写的字数,早已突破了最初的限制。目前,微信转发的文档尺寸被限制在30MB以下,每条微信可写的字数似乎限制在几千字以内。占用的既然是“垃圾时间”,太长的字数和文章也很难被持续转发。限于带宽,音频文件微信传输仍受严重限制,每段不过数十秒;视频文件,限制更大。
注意力是稀缺资源
上述源于猴子环顾习惯的微信行为,已迅速演变为更复杂的行为。例如,微信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依年龄而有显著差异。退休之后的时间,可能太充裕,从而不再被区分为“宝贵的”和“垃圾的”。对退休的人而言,与其他通信手段相比,微信社会网络的典型“友谊圈”(friendship circle),在相当程度上使微信交流成为情感生活的必要部分。
对转型期中国社会而言,对那些家庭结构突然从“乡土的”改变为“单子的”人而言,尤其如此。也因此,不仅对退休的人,更主要地,对数以亿计的城市农民工,微信是情感生活的必要部分。
微信是在博客和微博之后形成的社会交往方式,所以它有大量的文章可以推送。需要探讨的是微信行为的激励。最初,或许没有商业目的,微信的交流主旨就是友谊。后来,每一微信使用者同时在几十乃至几百微信群之内,时间成为最稀缺的社交资源,于是,他必须筛选信息。微信使用者筛选信息的方式,类似于斯坦福大学一位重要的经济史家格雷夫考证的“地中海商帮”规则,或古代中国的“保甲连坐”制度。
假如我在某一微信群里读过的信息足够充分地让我相信这一微信群不值得我“置顶”或被“打扰”,我可以据此从若干可选程度的“不关注”中将这一微信群整体设置在与我的性情和兴趣保持一致的忽略程度上。当然,我可能因此而漏掉相当宝贵的信息。为此,我可能使用一套诸如“同步助手”这样的应用软件,定期备份全部微信群的全部对话。虽然,这样备份了之后,我可能依旧没有机会关注被备份的大部分信息。
我曾举例,如我有一块2T移动硬盘,装满了学术文献,我要毁灭一位年轻人的学术前途,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诱使他浏览这块移动硬盘的全部信息。我的观察结论是,很高的概率,他将放弃任何有效的学术努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最宝贵的是注意力而不是信息。有鉴于此,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成为微信行为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转发即人品 微信社会网络是典型的“友谊圈”结构——每一个俱乐部(微信群)里至少有三个人认识其他俱乐部里的至少两个人,诸如此类,许多这样的俱乐部经由它们内部的少数活跃成员与其他俱乐部关联而成更大的一圈,这些大圈子当中少数的活跃成员再与其他大圈子当中的少数活跃成员结识。
在这样的网络里,每一个人转发文章的行为,同时也是发送关于他自身品质的信号的行为。
以上所述的两种“品质信号”案例最终形成一套我称为“广义身份经济学”的理解框架。尤其在尚未完全摆脱甚至或更深陷入“身份社会”的经济中,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各种身份,如果他愿意并且有能力支付相应代价的话。例如,在中国,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道德底线上升的速度,人们不仅造假商品而且造假身份,从假文凭到假家庭直到假社会网络。
改变身份之后呢?布坎南1965年引入经济分析的“俱乐部理论”,将俱乐部视为最广义的经济物品——它的—端是纯粹私人物品,它的另一端是纯粹公共物品。俱乐部是偏好相类似的人的集合,旨在获取规模消费的好处,例如校车、游泳池、高尔夫球场。融入身份经济学和网络社会科学的分析框架之后,俱乐部的经济涵义更接近现实世界了,同乡会、校友会、夫人和秘书俱乐部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数量众多的微信使用者在数量众多且品质各异的微信群之间的流动,倾向于形成品质各异且相对稳定的许多网络俱乐部。
人以什么品质分群?“品质”或“质量”,是经济学最艰难的概念,至今未有成功的分析基础。不过,人口学家早已提供了“品质”的经验分类方法,称之为“人口学特征”。推而广之,任一集合A之内的元素,只要表现出某一特征X,观察者总可以用x将A的全部元素分为两类,其一是有这一特征的,其二是没有这—特征的。
人们的微信行为传递哪些重要信号可让人们在众多微信群之间搬家直到出现某一均衡状态?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依赖于特定社会的特定时期的特定个体。
例如我自己,对粗鲁言辞的承受力不高,故而言辞的文明程度是我在微信群之间搬家的重要动机。我的注意力代价,与工作性质有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学术含量。于是,我进入和离开许多微信群的主要理由是学术或思想的,与那里的言辞是否足够典雅无关。
民主政治被称为“以手投票”,人们在众多俱乐部之间的自由流动被称为“以脚投票”。微信行为比民主政治和俱乐部物品更具有私己性质。所以,微信行为学的原理应涉及人类情感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