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

2016-09-29丁俊苗

现代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复句

摘 要:关联词语是复句中联接分句、标明分句间关系的词语的统称,是复句的重要形式标志。关联词语的本质属性是其关联性,不同关联词语及关联词语的不同运用情况,其关联性强弱是有差别的。关联词语在复句中联接分句,标明、显现分句间关系强弱的程度称之为关联强度。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可以从语词强度、格式强度、语用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考察,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整体和局部都呈现一定的层级体系。关联词语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的提出与构拟,对于把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化研究以及深化复句研究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关联词语 复句 关联强度 层级体系

一、引言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联接分句、标明分句间关系的词语的统称,是复句的重要形式标志。关联词语在复句运用及复句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复句系统的建构,实质上是通过‘抓住标志来实现的。”[1](P26)学界对于关联词语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立意上尚未把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统一对象,对其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问题进行探讨,因此影响了对关联词语的系统化研究和对复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复句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问题,以深化对关联词语的认识,推进汉语复句的研究。

二、关联词语的性质与功能

关联词语是联接分句、标明分句间关系词语的统称,实质上是一个聚合体,因此内部成员性质并不同一,运用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相应的名称也较多,如关联词、关联词语、关系词语、关系标记、关联标记等等。)关联词语的性质与功能是复句研究的重要内容,很多研究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邢福义(2001)《汉语复句研究》以一章的篇幅,全面而简明地论述了关联词语的性质和功能[1](P26-37),下面以该书为基础,分析关联词语的性质与功能。

(一)关联词语的性质

关联词语没有十分明确的范围,在词类系统中,不属于固定的类,有的是句间连词,如“因为、所以”等;有的是关联副词,如“就、又”等;有的是助词,如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的话”。此外,还有别的词类,如在“是p,还是q”格式中,“是”有时作动词。

在语法单位中,关联词语没有固定的级,可以是词,也可以是比词大的超词单位,如“如果说、若不是”等等。有的超词形式甚至是跨语法单位的非完整形式,如“不但不”“不但不p,反而q”,按层次关系,不是“不但不/p,反而q”,而是“不但/不p,反而q”。

在造句功用上,关联词语不具有划一性,有的纯粹标明复句关系,有的则在标明复句关系的同时兼作某个句子成分,如“无论p,都q”格式中,“无论”专门起标明关系的语法作用,“都”是副词,除了起关联作用,还兼作状语。

事实上关联词语的情况比这还要复杂,根据我们的考察,从词类角度看,关联词语除了连词、副词、助词、动词外,其他词类的一些词也可以作关联词语,如数词中的序数词“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在并列复句中,它们可以清晰地标明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从语法单位的角度看,除了词和超词外,还有一些构式,如“的话”和“如果”“要是”等结合,形成“如果……的话”“要是……的话”构式,表示假设关系;还有“连……也(都)……”这一构式,和“况且”等配合,用于递进复句中。从造句功能的角度看,除了语法方面的作用外,还有语义、语用方面的表达功能。

(二)关联词语的功能

关于关联词语的作用,邢福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静态的角度看,即从关联词语的运用结果看,关联词语总的作用是标明复句关系。从动态的角度看,即从关联词语的运用过程看,对于隐性的逻辑基础来说,关联词语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显示、选示、转化、强化”这四种。

邢福义从动态角度将关联词语的功能细化为四种,大大深化了关联词语的功能研究,但是不同词类、不同语法单位以及关联词语的不同运用情况,其“显示、选示、转化、强化”的功能是否相同呢?它们在联接分句、标明分句间关系方面是否有强弱之分呢?

三、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

关联词语的主要功能就是联接分句、标明分句间的关系,简要地说就是“关联”功能。但深究起来,不同关联词语、关联词语的不同运用情况其关联功能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有强弱之分,很多时候强弱区分甚至很明显。因此我们提出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问题,将其定义为:关联词语在复句中联接分句,标明、显现分句间关系强弱的程度。如条件复句关联词语,就是其标明、显现条件关系的明确程度,越明确的,其关联强度就越强。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与关联词语所属词类、语法单位以及关联词语的运用几个方面密切相关。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可从语词强度、格式强度和语用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关联词语的语词强度

从语法单位的角度看,关联词语大部分是词,但也有比词大的超词单位,还有一些构式单位,因此研究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问题就涉及词类和词长(语词的长短)问题。本文把关联词语与词类、词长相关的关联强度问题,统称之为“语词强度”。

1.词类强度

汉语词类划分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但是形态和意义也是重要的参考,特别是意义在词类划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2](P27)连词类关联词语的作用主要是标明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虽然词类中将连词归为虚词,但在复句中,其语义明确,表明逻辑语义关系具有独立性、明晰性和显性的特点,关联强度是最强的,如“因为”“如果”等。副词很复杂,可以分为诸多小类,有的意义很“实”,如表示程度的“非常、十分”。表示方式、情态的“特意、猛然”等。但是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如“就、又、便”等,意义却较虚,一般用于动词前面,主要是用来承接前一分句的。如果复句中只运用了副词类关联词语,很多时候就需要借助语境或引入连词类的关联词语,才能判定一个句子是什么关系的复句。相对于连词类关联词语而言,关联副词标明关系的独立性、明晰性差,多是隐性的,其关联强度是最弱的。①例如:

(1)如果再加上“红光异香”“背有龙鳞”字样,就几与过去“真龙天子”降世差不多了。②

(2)在取得政权之后,处于领导职位的同志如果有人自以为比群众高明了,对群众颐指气使起来,那么他就开始丧失了无产阶级的民主品格。

(3)如果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快一些,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更充分一些,那么,我们必将出现一个人才辈出的新时代。

例(1)中,前一分句如果去掉关联词语“如果”,其假设性就会明显减弱,反之,则可以明确判定为假设复句。例(2)中,后一分句同时出现了“那么”和“就”两个关联词语,从层次的角度看,“如果”与“那么”相互配合,“那么”关联后一分句,而“就”虽可以承接前一分句,标明“因果关系”,但其是处于下一层次的。例(3)中的“那么”后面出现了逗号,显示了其独立性更强。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输入“如果 那么”检索,在前一百条中,“如果……那么……”格式的复句有90句,“那么”均位于后一分句的句首,而且其中“那么”后出现逗号的有31句。在该语料库中输入“如果 就”检索,在前一百条中,“如果……就……”格式的复句有88句,其中“就”位于后一分句句首的有25句(但没有一句“就”位于后一分句主语前),其余均位于句内,“就”和“那么(那末)”复现的8句和“那”复现的21句,“那么”和“那”位置均在“就”的前面。两者比较可见,“那么”关联的范围大于“就”,关联的是后面整个分句,“那么”的独立性也强于“就”。“那么”和“就”分属连词和副词,可见连词的关联强度是要强于副词的。

当然,关联词语还有其他词类,我们可以把其中主体部分的连词和副词的关联强度视作强和弱的两级,其余的词类可比照置于两级之间。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从词类的角度看,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等级是:连词关联词语>其他关联词语>副词关联词语。

2.词形强度

从语法单位的角度看,关联词语有词、超词和构式三类,它们的音节长度是不一样的。从标记理论的角度看,越长的单位其标记性越明显,超词单位比词的音节长度一般要长,因此,其标记性要强于词,构式是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是一种跨段的定型单位,长度一般更长,其标记性又要强于超词单位,我们认为,关联强度中词相对最弱,超词单位居中,构式关联强度最强,如因果复句中表因的关联词语“因、因为”“正因为、正是因为”“因为……的缘故”等。当然,具体到关联词语,词内部也还有音节长短的分别,有单音节、双音节的,也还有三音节以上的,同样,从标记理论的角度看,音节长的关联词语其关联强度要高于音节相对短些的,如因果句表果的关联词语“故”“所以”“之所以”等。下面3例分别是“因为”“正因为”“因为……的缘故”和“所以”配合运用的格式,如果去掉“所以”,可以明显感觉到“因为……的缘故”关联强度最强,“正因为”次之,“因为”最弱。例如:

(4)因为这台洗衣机十年前就买了,当时又没有实行“三包”,所以信发出后,我们也没抱多大希望。

(5)正因为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着,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事物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去进行考察,才能得到正确的反映。

(6)寻常那些时髦的艳歌虽然亦能够在民间得到一个很普遍的流传,但是因为他不足以表示最真实的情感的缘故,所以只能够得到一个短期的生命。

(二)关联词语的格式强度

关联词语有单用和配合使用两种情况,单用时关联强度的不同称为单用强度,配合使用时关联强度的不同称之为组配强度。

1.单用强度

单用强度主要与关联词语位置密切相关。储泽祥(2008)将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分为A、B、C三种模式:居中黏接式(即关联词语置于后一分句,笔者注,后同)。居端依赖式(即关联词语置于前一分句)和前后配套式三类,认为关联词语的连接作用是C式>A式>B式,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因果复句“联系项居中原则”在汉语中的倾向性。[3](P411)我们认同储文的观点,并认为其不仅适用于因果句,在复句中也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本文所述的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内涵是指“关联词语在复句中联接分句,标明、显现分句间关系强弱的程度”,重在语义上的“标明、显现”,标明、显现的关系越明确,则其关联强度就越强,这一点不同于储文所述的关联词语的连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从关联强度的角度看,B式中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是强于A式的(前后配套式的C式本文放在下面“组配强度”一节,暂不论)。理由如下:

(1)居端依赖式关联词语都是关联强度高的连词,能独立、明确表达出逻辑语义关系。李晓琪(1991)考察了现代汉语中116个关联词语,根据其出现在分句中的位置,将其分为四种情况:只能出现在第一个分句(A类共59个)、只能出现在第二个分句(B类共46个)、在几个分句中重复出现(C类共5个)和只能在分句之间出现(D类共6个)。A类59个关联词语都是连词,没有副词。B类46个关联词语,多数是连词,此外还有“才、都、还、就、却、又、也”7个关联副词。[1](P79-91)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B类虽然多数是连词,但这些关联词语的性质却与A类有所不同,语义上A类多能明确表达某种逻辑语义关系,确定或预设一定的语义,而B类则多是接续前一分句的,两者之间语义上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如“如果p,那么q”“虽然p,但是q”格式复句,用于前一分句的“如果”,表达假设的语义很明确,而“那么”则不然,“虽然”除具有明确的让步语义外,还预设后一分句的语义转折,有双重语义,这也不同于“但是”只表示单纯的转折。邢福义(2001)主张复句分类时要坚持同一性,所持原则、所据标准要始终同一,不能任意变动。他分类时首先着眼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把复句分为因果类复句、并列类复句和转折类复句三类,然后每一大类再根据前一分句的语义关系划分小类,这种分类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复句分类研究。如因果类复句下再划分出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目的句,这几类复句分句间都具有广义的因果关系,但前一表因分句的语义重点却不一样,有的是客观的原因、有的是推断性的原因,有的是假设性的原因等。[1](P1-25)这种复句分类标准和复句分类体系,较好地说明了本文提出的用于前一分句和后一分句关联词语在语义上存在不平衡性这一特点。第二、B类副词虽然只有7个,但这7个副词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另外它们表达的逻辑语义关系的独立性和明确性相对较差,在判断复句关系时往往需要在前一分句引入关联词语来确定,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句中黏接式的关联强度不如居端依赖式。

(2)居端依赖式复句关联词语“受限制”,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如果说联系项居中原则是一种倾向性,是一种常态,那么,居端依赖式则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其存在往往需要依赖特定的语境。储文认为,居端依赖式因果句关联词语的运用受到限制,很多时候需要和果句中的“就、才、都”连用,如果去掉这些副词,句子就显得别扭。正是因为居端依赖式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在语言认知和接受时就会造成一种别样的感觉,再加上居端依赖式都是语义明确的连词类关联词语,两者叠加,所以其关联强度相对于居中黏接式更强些。

2.组配强度

关联词语配合使用,前后呼应,语义上进一步强化了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结构上形成了一种更大的构式,因此,相对于单用,关联词的配合使用其关联强度会大大增强。关于这一点很多论著都指出了,如储泽祥指出,“关联标记的位置和配置不同,所起的连结作用强弱也不一样。相比较而言,关联标记越多连结作用越强,关联标记配置成套的连结作用比只使用单个关联标记要强。”[3](P411-412)组配格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也有力地证明了其关联强度强的性质,邢福义论述关联词语的“显示、选示、转化、强化”四种功能时就引入了组配格式,如论述显示功能时,加入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虽然……,却……”“既……,也……”“虽然……,但……”四组关联词语,论述选示功能时,加入的是“既……,又……”“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既然……,(就)……”“只要……,(就)……”五组关联词语。[1](P31-37)

前面论及语词强度时指出,不同词类和不同词长的关联词语其关联强度是有等级之分的,如果把语词强度分为强弱两级的话,那么,关联词语的组配强度还可以继续细化,从理论上看,就有强强、强弱、弱强和弱弱四类组配。对照汉语的实际,弱强组配几乎不存在,剩下的只有强强、强弱、和弱弱组配三种,三种中弱弱组配较少,最多的是强强组配和强弱组配。相应地,三种组配格式的关联强度依次是:强强组配>强弱组配>弱弱组配。例如:

(7)烘炉刚点火那天,就有几辆汽车上门来要修理。

(8)因为军队的补充有财产资格的限制,丧失了土地的公民就不在成员名额之内了。

(9)因为食糖的一半以上卖给苏联,所以古巴的经济命脉实际上控制在苏联手里。

例(9)中的“因为……所以……”格式是强强组配,例(8)中的“因为……就……格式”是强弱组配,例(7)中的“刚……就……”格式是弱弱组配,关联强度例(9)最强,例(8)次之,例(7)再次之。需要说明的是,三种组配格式的强弱是从整体上说的,不是所有复句都具有这三种组配格式,具体到某一类复句,可能只有其中的一种,如条件句只有强弱组配,这时对于条件句来说,强弱组配就是最强的了。另外,虽然说三种组配格式有强弱之分,但因为组配格式的关联强度很强,所以即使是弱弱组配,其关联强度依然是很强的。

(三)关联词语的语用强度

复句是句子,是语言运用单位,因语用的需要,复句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复用关联词语,一是改变分句的语序,因而形成复用强度和顺序强度两种情况。

1.复用强度

关联词语复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复用基本表示同一关系或关系能兼容的关联词语,一是叠用同一个关联词语。例如:

(10)如果万一被夹住了,使用这套设施也能脱身而出。

(11)那玩艺要是开不好,万一出个一差二错,可不是闹着玩的。

(12)如果其他人愿意按其报价买或卖某种股票,那么就成交了一笔股票买卖。

(13)虽然他的步子不太稳,但是却那样的从容不迫,那样的吸引着李瑛的心呵!

(14)昭庙建成二百多年来,虽然经过破坏与改建,无数次地变换主人,但是接待清洁工人却是第一次。

(15)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16)如果我们不能体会人民群众的意志、决心,如果我们不能以革命者整个的身心在歌唱,我们就唱不好这种战斗性的革命歌曲。

(17)(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例(10)中,表示假设的“如果”和“万一”连续复用,例(11)中,“要是”和“万一”间断复用,假设性大大增强。例(13)、例(14)中,后一分句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和“却”分别为连续和间断复用。例(15)中,后一分句表结果的“所以”和表条件的“才”,两者兼容,充分表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既是“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的原因,又是其必要条件。例(16)中,第一层两个分句重叠使用“如果”关联词语,假设性得到强化。例(17)中,多次重叠使用“因此”,环环相扣,交代了“小杨柳屋”“杨柳为画材”“喜欢杨柳”与“觉与杨柳有缘”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看出,关联词语的复用情况相比非复用,其关联强度是明显增强的。

2.顺序强度

复句分句间的逻辑语义遵循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分句顺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或至少是倾向性,如条件句是条件分句在前,表示在这一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分句在后,比照单句分析,可以称之为常式。但在实际表达中,因语用的需要,可以临时改变这种常式的顺序,形成变式。例如:

(18)人在世间,未有无事时节;要无事,除是死也。(《朱子语类》卷十二)

(19)能尽其诚敬,便有感格,亦缘是理常只在这里也。(《朱子语类》卷三)③

(20)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老舍《济南的冬天》)

(21)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孙犁《芦花荡》)

以上4个例句分别是条件句和因果句分句顺序改变的例子,后一分句的语用价值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条件和原因带有追加和补释的性质。变式改变了人们正常的认知和接受心理,带有一定的变异性,这时关联词语的使用就是必须的,如果不使用关联词语,语义上往往不完整,因而变式复句关联词语的标记性增强,关联强度也相应增强了。变式复句语义及功能的特殊性很受关注,赵恩芳、唐雪凝(1998)指出,“不管是联合复句还是偏正复句,只要是分句的语序有了变化,句子的表义作用也就有了某种变化,或者有意识地让前移的分句意思显得格外突出,或者表示后移的分句只是补充说明。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信息重点,达到有效的表义目的。”[4](P240-241)分句顺序改变在汉语中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李晓琪(1991)指出,“要是”和“虽然”都是A类关联词,它们本来只能出现在第一个分句里,但它们也可临时改变位置,出现在第二个分句中。这种能临时改变位置的关联词还有:“即便、即或、即令、即使、既然、假如、假若、假使、尽管、因为、如果、如若、若是、虽说、倘若、倘使、倘或、只要、只有、万一”等。[5](P88)因此,复句研究要特别关注常式与变式的同义格式在关联强度方面的异同。

(四)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层级体系

以上从语词强度、格式强度、语用强度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问题,这几个方面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层级体系。

复句是语言运用单位,具有复合性,语词强度、格式强度、语用强度是从不同层面区分的:关联词语是语言单位和语言要素之一,不同关联词语其形式、语法、语义和功能是相对固定的,因此语词强度是属于语言本体之单位和静态的层面。格式强度和语用强度属于关联词语在表达中的运用,属于运用和动态的层面,其中格式强度具有经常性,是常式,相对客观性强,语用强度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变式,主观性强,具体情况图示如下:

表1:关联词语关联强度分类及性质表

语词强度 静态 单位 约定俗成

格式强度 动态 定型 客观性强

语用强度 动态 变异 主观性强

基于上面的认识和分析,我们认为,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等级由弱到强依次是语词强度、格式强度、语用强度。具体到每一种情况内部,关联强度层级体系是:语词强度方面,在词类确定的前提下,词形越长其关联强度越强;格式强度方面,关联词语配合使用的关联强度高于关联词语的单用;语用强度方面,改变分句的顺序会产生新的语用功能和价值,其强度要高于关联词语的复用,具体情况图示如下:

表2:关联词语关联强度层级体系表

语词强度 格式强度 语用强度

词类

强度 词形

强度 单用

强度 组配

强度 复用

强度 顺序

强度

四、关联词语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的意义

关联词语关联强度的提出及层级体系的构拟,提出了新的命题,厘清了关联词语的体系,其理论意义至少有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使关联词语的研究系统化

关联词语是与复句共生的,特点有二,一是对复句有很强的依附性,二是没有明确的范围,性质复杂。相应地,对关联词语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多在论及复句时提及,对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独立性关注不够,二是对关联词语作个案研究的多,结合复句系统性的研究少。本文进一步系统化了关联词语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把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统一的对象,以关联强度作为核心和统领,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律,分层分类构拟了关联词语关联强度的层级体系。第二,紧密结合复句的性质和特点,在语用视角的观照下,由静而动,系统构拟了复句及关联词语存在和运行的机制。这里举两个例子作一阐释:

(22)正因为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唤起读者的各种感觉的,所以,描写越鲜明,越逼真,效果就越好。

(23)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片面的理解,所以“四人帮”才可以把它曲解为“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

例(22)是什么格式的复句,答案有多种,如“正因为……所以……就……”“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就……”“因为……所以……”。该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从前文构拟的关联强度层级体系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这一句的复句组配格式是“因为……所以……”,虽然这一格式关联强度已经是最强的了,但从语用的角度看,还不足以表达“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唤起读者的各种感觉的”和“描写越鲜明,越逼真,效果就越好”之间紧密的因果关系,因此关联强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于是原因分句在“因为”前面增加“正”,以表示原因的唯一性和确定性,结果分句“所以”和“就”复用,以进一步增加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对应性,于是产生了“正因为……所以……就……”这种关联强度更强的变异结构,这是由静态到动态的运行路线。另一方面“正因为……所以……就……”这种语用结构经反复使用,逐步定型化,成为一种固定的结构,“正因为”也逐渐凝固化,循着短语化、词化的语法化路线,重新约定俗成,成为一个“关联词语”。例(23)情况与之基本类似,可以作比较分析。

(二)有助于复句系统研究的深入

因为关联词语与复句的共生性,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及层级体系反过来也有助于复句研究的深入,对复句研究中的问题给予解释。这里以复句研究中复句格式与复句类别之间的关系问题为例作一阐释。邢福义(2001)指出:“复句类别受到复句句式的规约。但是,复句句式和复句类别往往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就是说,一种句式和一种类别之间的联系不一定是专一的绝对排他的。”存在多对一和一对多两种现象。[1](P47)多对一,就是不同的复句格式表示同一种复句关系,如“因为p,所以q”“由于p,φq”“φp,因此q”三种格式都表示说明因果关系。所谓“一对多”,就是一种格式可以表达多种关系,如“一p,就q”这种格式可以表达条件和连贯两种关系。对于“一对多”这种现象,邢福义以一章的篇幅细致地描述了跨复句大类的几个关系标志的跨类情况,这些标志具体是:“一……就……”“万一……(就/也)……”“……于是……”“……从而……”“……就/有/才/也/还……”“……而……”(附“……那么……)”。对此,邢福义没有进行解释,我们的解释是:

1.多对一的情况。表达一类复句关系的格式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果,因语言继承性的原因,不同时代的关联词语或复句格式沉淀共生于现代汉语,因此不排除可能存在同义的格式。但是从关联强度的角度看,完全等值的格式是很少的,不同格式的关联强度多是有区别的。上述说明因果关系的三种格式,“因为p,所以q”格式关联强度最强,“由于p,φq”次之,“φp,因此q”相对较弱。这里一方面是提出一种解释,同时可能也有启发思考的意义,那就是同义格式的语用条件和语用功能是否等值的问题。

2.一对多的情况。从邢福义提出的这些标志看,为什么这些格式会出现一对多的情况呢?仔细考察会发现,“一……就……”“……于是……”“……从而……”“……就/有/才/也/还……”“……而……”(附“……那么……)”几种格式都是关联词语单用时的居中黏接式,其关联强度是最弱的,另外这几种格式中的关联词语很多都是关联强度最弱的副词类关联词语,因此它们表义的明确性不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至于“万一……(就/也)……”这种格式,“万一”是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兼有“假设”和表达“极致”两种语义,因此这种格式表达假设因果和让步转折关系,是源于“万一”一词的语义的模糊性,具体语境中格式所表示的关系是明确的。

以上分析了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及其层级体系提出的理论意义,在实践方面,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篇幅关系,不再赘述。

五、结语

本文把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重点论述了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问题,从语词强度、格式强度和语用强度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关联词语关联强度的内涵及表现,并初步构拟了关联词语关联强度的层级体系。当然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语言事实考察的基础上一种带有逻辑推理性的建构,其科学性、普遍性还需要检验,内容还要不断修正、完善,也还要逐个考察关联词语进一步佐证,但我们相信,这对于把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进行研究,以关联强度为核心,打通复句、句群、语篇,建立起汉语的关联系统是有积极意义的。

注释:

①说连词类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高于副词类关联词语,这是从整体

上说的,具体到局部,副词类关联词语内部还有强弱之分,甚至个别副词如表条件的“才”关联强度还比较强。

②文中例句没有注明出处的,均出自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

(http://www.cncorpus.org/index.aspx),不一一注明。

③这两例出自《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

版。很多论著论及本文所述变式复句时一般都认为是近代以来汉语受到西洋语法影响而产生的欧化句式,不排除这方面的因素,但从认知和语言的角度看,变式句在汉语中存在是由充分理由的,因此在此列举了两个近代汉语的例子。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储泽祥,陶伏平.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中国语文,2008,(5).

[4]赵思芳,唐雪凝.现代汉语复句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丁俊苗 安徽合肥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 238000)

猜你喜欢

复句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充要条件复句的缺类与条件复句体系重构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复句韩译研究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汉语复句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日目的关系复句在句法层面的对比研究
哈汉复合句对比
越南留学生汉语递进复句习得研究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