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京弦音不绝:周明义京剧创腔艺术概说
2016-09-29乔嘉瑞
◎乔嘉瑞
云岭京弦音不绝:周明义京剧创腔艺术概说
◎乔嘉瑞
云南省京剧院琴师周明义先生,不仅是一位造诣深厚的京胡演奏家,而且是一位声名远播的京剧作曲家。集60多年艺术实践经验之大成,他把他的创作成果和实践心得,在去粗存精又精益求精的基础上整理成书,公开出版,献给社会。这是云南京剧界的一件大事,不仅对研究云南京剧的发展和关肃霜“关派”艺术的形成有着存史资艺的作用,而且对今天云南京剧的传承创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笔者与周明义先生结识多年,并长期一道从事京剧艺术,甘苦与共,冷暖相知,对他曲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很是钦佩,对他的成材道路和取得的成就虽谈不上深入研究,却也颇多了解。现不揣浅陋,对其技艺做一概说。
一、从少年英才到京剧主弦
周明义出身梨园世家,音乐天赋很高,受家庭影响,从小便迷上了京剧胡琴艺术,童蒙时,张口即能吟唱京剧“小开门”“夜深沉”等曲牌,受到其父另眼相看。其父周福珊系著名京剧老生演员,既演北派老生剧目,也演南派老生剧目,且都具有水平。20世纪50年代与京剧名家刘奎官同在昆明劳动人民京剧团共事,刘奎官任团长,周福珊任副团长,周、刘不仅行政上合作愉快,艺术上也是知音。洞察到周明义的音乐天赋,周福珊遂与刘奎官对其仔细观察考量。一段时间后,二位团长决定让周明义一边读小学,一边拜团内京剧主弦于鹏飞为师,正式学习京剧演奏艺术。
这时周明义12岁。于鹏飞先生虽然称不上京胡名家,但教学很有一套,他从弓法指法、行弦、托腔入手,讲授京剧基础知识,又教授了工尺谱,使周明义认识到简谱与工尺谱的同异之处,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鹏飞教学非常严格,要求周明义每天像演员“曲不离手”一样,做到弦(弓)不离手,反复练习。这样的要求,周明义不仅遵循,而且认真地做到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我在这里要强调,严师也出高徒。在于鹏飞的严厉培育下,周明义艺业大进,拜师仅三个月后,即登台担当主弦,出色地完成了传统戏《大登殿》《女起解》等剧目的操琴任务,受到业内人士的积极评价。此后,周明义不仅成为剧团的正式职工,而且成为剧团的主弦之一。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云南省以关肃霜、刘奎官、金素秋、裘世戎、徐敏初、高一凡等为领衔主演,抽调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国防京剧团、云南大戏院和劳动人民京剧团的业务骨干,组成云南京剧演出团晋京献礼演出。周明义以青年才俊调入演出团,成为当时云南省最强的京剧文武乐队伍中的一员,当时周明义年仅18岁。1960年,根据文化部对全国京剧院团的总体布局,上述昆明地区的三家京剧团合并组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云南省京剧院,之后周明义被分配在以著名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为领衔主演的一团工作,先任二胡伴奏,后担纲京胡主弦,从此与关肃霜合作并长达30余年之久,成为关肃霜舞台艺术的密切合作者,为关肃霜“关派”舞台艺术的形成做出了不可或缺的积极贡献。
周明义的京胡艺术,弓法娴熟,指音精准,明亮悦耳,传神动情,既能恰到好处地在演员换气时垫腔,又能急缓有度地为演员的高歌低吟拖腔,在突出一个“伴”字的时候,彰显了京胡艺术的魅力。他精湛的京胡艺术,曾受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高盛麟、马最良和京二胡演奏家张似云等的由衷赞誉。
二、从京胡演奏到京剧作曲
大凡京胡演奏家,均能谱写京剧新腔,从京胡演奏发展到京剧创腔,这几乎是一条京剧作曲家的成长和成材规律。周明义正是沿着这条规律不断成长,最终成为著名京剧作曲家的。周明义的创腔艺术,主要表现在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所创的唱腔艺术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关肃霜声腔艺术的最主要合作者与参与者。众所周知,京剧流派,众彩纷呈,每个流派均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而个性主要就是表现在声腔艺术方面,如梅兰芳的大气、程砚秋的委婉、尚小云的明快、荀慧生的活泼等。
尽管关肃霜精文通武,属于全才型的流派艺术,但声腔仍然是其流派的显著特征。关肃霜天生一副好嗓子,音域高亢宽广,音色珠圆玉润,韵味十分醇厚。她声腔艺术的特点是优美、传情、细腻、大方、奇巧、动人。这特点的形成与周明义又是分不开的,他不仅长期担任关肃霜的主弦,而且长期参与关肃霜新排剧目的唱腔创作,关肃霜的每一部新创剧目都渗透着周明义的心血。
从20世纪60年代的《黛诺》《战洪洲》《谢瑶环》,到70年代的《孔雀岭》《豹子湾战斗》《闯王旗》《佤山雾》,再到80年代的《娜蒂秀》《人面桃花》《花田八错》,以及90年代的《雷峰塔》等,这些关肃霜新创和新排的剧目,都离不开周明义的操琴、整理唱腔和编创新腔。闻名遐迩并流传久远的《黛诺》唱腔自不必说,“归来乡音更动人”“人说景颇山上云雾深”“布谷声声枝头唤”等已成为关肃霜舞台艺术的经典唱段,而《豹子湾战斗》中新创的【西皮宽板】“亲见毛主席就在窑洞前”,《人面桃花》中新创的【西皮慢板】“满园春意乱人眼”,《佤山雾》中新创的【反二簧慢板】“伤心话出口难留”等唱段,更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巧用民歌,发展皮簧,丰富了关肃霜的声腔艺术。
新创、新排、复排剧目是这样,就是关肃霜常演的传统剧目如《白门楼》《辛安驿》《杨排风》《玉堂春》等,周明义也决不墨守成规,而是同关肃霜一起把脉人物情绪,锤炼吐字归音,力求做到杨柳翻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白门楼》。《白门楼》是关肃霜久演不衰的代表剧目之一,也是其声腔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知道,关肃霜的全才技艺不仅表现在精文通武,而且表现在除旦行表演艺术外,她还能胜任生行乃至净行的角色,并达到一流或超一流的水平。武生戏《周瑜归天》《天霸拜山》,小生戏《白门楼》等就是她除旦行戏外常演常新、令人百看不厌的代表剧目。
《白门楼》的主要唱段是两段【西皮二六】和一段【娃娃调】。两段【西皮二六】一段是“每日里在宫中逍遥饮酒”,一段是“见貂蝉不由我心如烈火”。周明义对传统的唱腔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加工,结合关肃霜的嗓音特点做进一步润色,第一段【二六】唱出了吕布纵情声色的狂傲之色,第二段【二六】唱出了吕布迁怒貂蝉的失意之态,两段【二六】,依人物的性格逻辑发展,准确又生动地表现了吕布的秉性和气质。至于那段【娃娃调】,更是关肃霜声腔艺术中令人叫绝的精彩唱段,它唱出了末路英雄吕布的无奈与惆怅,也抒发了“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身陷囹圄的失落悲情,尤其是那四个“俺好比”,可称之为精彩绝伦。比后羿表现出无望,比霸王表现出惆怅,比闻仲表现出激愤,比韩信表现出悲凉,一比胜一比,层层推向前,直达全段的高潮,把此时此地深埋在吕布心中“俺死后汉室中英雄有谁”的苦痛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扼腕叹息。这是关肃霜声腔艺术的魅力,当然也包含着周明义的辛勤劳动。
除为关肃霜创作新腔和翻新旧腔外,周明义也为其他新创剧目和其他行当的演员谱写唱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80年代初,关肃霜率云南省京剧院小分队赴西北塞上献艺,在与当时的兰州市京剧团合作演出《铁弓缘》一剧中,著名女花脸演员齐啸云饰演关伯一角,关伯上场有一段【西皮摇板】转【流水】,其中一句【流水】的唱词是“老来隐遁居太行”。传统的唱法(也可以说是一般的唱法)是这样:
周明义把它改为:
这一改,齐啸云每每唱罢,均有掌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周明义创腔艺术的全面性。
三、从云岭起步到走向全国
周明义从小生活在云南,对云南红土高原有着特殊的感情。高原的阳光、古滇的人文、云岭的风情、滇池的波涛赋予他独特的创作灵感,故而他的创腔艺术方能在全国独树一帜,并促进和形成了关肃霜的声腔艺术。从以青年才俊的身份参与创作《黛诺》始,继而领衔和独立创作《孔雀岭》《闯王旗》《豹子湾战斗》《铁弓缘》《佤山雾》《人面桃花》《娜蒂秀》《雷峰塔》等,可谓硕果累累。由于周明义的作曲艺术与“关派”密不可分,因而,大凡关肃霜的弟子编排新戏,均请周明义为之作曲,这既是顺理成章之事,也反映出周明义创腔艺术的深远影响。
1988年关肃霜老师在天津献艺时收了京剧新秀李佩红为徒,当即指派我为李佩红改编剧本,即把传统武旦戏《取金陵》改编为《凤吉公主》。根据关肃霜老师的要求,改编本为丰富情节和刻画人物,同时也为表现李佩红文武全才的特点,新写了几段唱词,有两段还是成套唱段,周明义理所当然地成了该剧的创腔者。他为李佩红设计的腔,在“关派”特色的前提下,根据李佩红韵味悠长的嗓音,把腔创得饱满、深情、委婉、高亢,很是打动人心,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京剧名旦邢美珠,曾在云南省京剧院工作过五年,是“关派”艺术的优秀传人,后为黑龙江省京剧院领衔主演。1994年,该院创作新编古代剧《武则天与狄仁杰》,由邢美珠主演。为弘扬传承“关派”艺术,黑龙江省文化厅特邀周明义远赴哈尔滨为该剧创腔。其中“金钟响彤云升精神闪烁”和“脱龙袍换红装佩戴花钿”两段主要唱段,备受好评,脍炙人口,已成为邢美珠声腔艺术的主要代表作。
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其姑母侯剑敏系贵阳市京剧团主演,早年曾拜关肃霜为师,也是关肃霜的高徒。后侯丹梅又拜关肃霜为师,便以“师奶奶”称呼关。由于长期受关肃霜影响,侯丹梅对周明义的创腔艺术既了解,也钦佩。2006年,该院创作现代戏《布依女人》,便邀请周明义创作唱腔。云贵高原虽然山水相连,但民族间还是存在着若干差异。为创作好《布》剧的唱腔,周明义深入了解了布依族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又学习了布依族的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布依风格浓郁、京剧韵味醇厚的新腔,从音乐唱腔的角度,提升了该剧的艺术品位。该剧曾获“五个一工程”奖,是侯丹梅舞台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也包含着周明义的劳动智慧。
李佩红、邢美珠、侯丹梅皆是当代名家,皆是关肃霜舞台艺术的优秀传人,其中李佩红转益多师已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程派”艺术的杰出代表,但她依然能高质量地传承“关派”名剧。三位当代京剧名家,都与周明义有过密切合作,都借助周明义创作的新腔在当今舞台上引吭高歌,叱咤风云。因此,把周明义列入当代京剧作曲名家之中,也毫不逊色。云岭京弦音不绝,关肃霜舞台艺术传承不断,长盛常青,周明义为“关派”艺术创作的唱腔也将不断传扬。
(作者系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云南京剧史论家,国家一级编剧)
责任编辑: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