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

2016-09-28安晓静

人民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安晓静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根本,也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文化自信毕竟不会凭空而至。中国文化深刻的文化自觉、成功的伟大实践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无疑是对文化自信给予的高度褒奖。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根本,也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文化自信不会凭空而至,增强文化自信需要遵循三个维度。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命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赞许和重视。他说所谓文化自觉,“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简单说,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知之明”,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组织或个体对其民族的、国家的、大众的文化有觉醒,对这一文化的来历、发展、特点、地位、趋势等有正确的认识。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没有文化自觉,遑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地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建党九十五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以贯之地坚守文化自信,正是长期追求文化自觉并善于和敢于在文化自觉上发展创新的结果。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表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当然,对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更是给予了高度肯定。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甚至还直接指明,“马克思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毫无疑问,此次论述阐释了中国文化的性质、地位及发展方向等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依旧对于文化保持有高度的自觉性。1956年8月,他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次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谈到知识分子问题时,他又明确要求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在这时,他提出了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双百”方针。1960年3月,毛泽东在《中尼边界要永远和平友好》中还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文化”。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毛泽东从不同方面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及目标等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觉。1980年12月,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中表示,“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物质文明,但同样也需要有精神文明”,并且高度褒奖了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1989年9月,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里,谈到了作为文化本身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国家的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2003年12月,胡锦涛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在坚持“二为”和“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明显,这里的先进文化指的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形态。

文化实践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文化具有实践属性,来源于实践,又是用来指导实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文化实践就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战略。中国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彰显出文化在推动社会实践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构成了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可谓“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这些思想理念构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体,并代际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中华民族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但没有零落凋谢,反而凤凰涅槃,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革命战争中铸就了毛泽东思想。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是无数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夙愿。人民群众之所以爱党、护党,与革命文化的弘扬是分不开的。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会让人民群众更加敬重革命先辈、敬畏革命历史、敬仰马克思主义,用革命传统之魂凝聚强大无比的社会力量。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一些人甚至信仰失守、道德滑坡、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因此,应推进革命文化建设,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自觉自信,以革命文化带动整个社会心理和精神的重新建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正在起到增强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存在现实差异。只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才能消除差异,从思想上、行动上求得一致性,才能将蕴藏在人民中的力量激发出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对于文化自信而言,其根本力量就在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高度认同。当然,文化一经为人民群众所认同,就会在社会实践中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进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而文化一旦失去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势必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异,终究要淹没在历史大潮中。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文化,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所创造并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

现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迸发出旺盛生命力并渗透在人民群众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眼下,曾经久违了的国学,现在正悄然走进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甚至许多人的书架上、挎包里,已经成为一股学习热潮。

近几年,随着革命文化的普及与弘扬,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一派“东风放眼满园春”的创作景象。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愿意看、喜欢看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了,有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网络播放量竟然高达30亿次。此外,红色旅游也十分红火。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平均每年有4亿人次到访红色旅游景点,年均增速高达16%。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亲民性越来越凸显,也越来越“接地气儿”了。前段时间说唱音乐——《马克思是个90后》刷爆“朋友圈”的事例,一方面,说明了极少数人鼓吹的“马克思学说过时论”的浅薄;另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就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马克思主义也不会为青年所疏远。所以,今后如何进一步探索文化建设规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来担当。

(作者单位: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7月1日。

责编/高骊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