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16-09-28任竞竞
任竞竞
【摘要】自上世界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开始受到众多语言学家及二语教学研究专家的关注,产出很多研究成果。语码转换是高校教师二语课堂普遍适用的一种教学语用策略,也是一种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交际策略。高校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言,同时也可以适时适当适量使用语码转换策略,有效促进教学实践。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 语码转换
1、引言
语码转换一次首次出现在Hans Vogt于1954年出版的《语言接触》一文中,被Roman Jacobson作为术语首次应用于语言学中。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于代替任何语言交流系统,即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的术语,它可以指任何语言(language)、方言(dialect)、语域(register)、标准语(standard language)、皮钦语(pidgin)或者克里奥尔语(creole).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而言,他不仅处于某一固定的语码环境之中,而是出于动态的、多种语码共存的环境之中。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是指双语者在同一话题或不同话题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言语行为,是语言文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由于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高校招生计划的混合性,高校学生已然形成一个特殊的言语共同体(speech community)。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语码混合现象颇为普遍。一般说来,普通话(Standard Chinese)、外语(English)和地方方言(regional dialect)混合参杂使用,常常是以上三种语码之间的转换。
2、语码转换研究回顾
语码转换受到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篇分析、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语言教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关注,其中以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数量最多。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至1995年期间的语码转换伦文二十余篇(博士论文一篇);1996年至2000年的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博士论文一篇);2001年至2005年的相关论文120余篇(硕士论文18篇,博士论文1篇);2006年2010年的相关论文250余篇(硕士论文41篇,博士论文2篇),研究早期的《语码转换述评》(王得杏,1987)《西方语言学界关于语码选择及语码转换的静态和动态的研究》(张正举、李淑芬,1994)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理论进行了介绍。90年代中期到末期,谭东玲在《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分析》中指出转换现象可视为表述策略问题;刘正光在《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中指出语码转换是一种交际策略,其效果取决于交际者的主观因素、交际情景和社会规范,具有语用模糊性质。21世纪以来,语码转换研究理论引介加快,研究视野宽泛,多学科齐头并进。近几年来,实证和应用的成果蓬勃发展,刘全国的《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和姚明发的《EFL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着重研究课堂语言,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
3、大学生口语教学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应用
Scotton把语码转换的场景分为:对等场景、权势场景和事务场景。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学生处于同一年龄段,身份地位相同,这些共同特征决定了他们口语中的语码转换发生在对等场景中。大学生在口语中进行语码转换,主要动机是学习英语、追求时尚等。大学生间的语码转换发生在对等场景中,转换语码能够拉近双方的距离,体现双语学习者的身份,属于无标记的语码转换。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都重视虚词和词序,且词序基本相同,大学生的语码转换以句内转换频率最高,多是插入另外一种语言的实词,如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教师在口语课堂运用语码转换达到以下效果:
一是强调。教师在口语课堂强化一些词汇、语法或句子结构时,从英语到汉语的转化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授课重点。
二是话题转换。教师在口语课堂转换话题时,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快地让学生进入新的情景,教师可采用从汉语到英语的转化。
三是缓解压力。教师语码转换的次数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水平相对较差的班级,教师采用更多的语码转换,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缓解压力。
教师在课堂运用英汉语码转换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创设使用英语的良好课堂环境。教师布置的讨论话题应基于学生刚刚学过的课文或课外文章的内容,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使用最新学习或强调过的词汇短语和句型,以确保学生 目标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语码转换,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二是关注语言准确性。教师在允许学生适当使用英语到汉语的语码转换,适度干预,但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有弹性地对待语言表达和语法衔接以及连贯技巧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数量和频率的语码转换。教师在同一口语课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难度的表达内容采用适度的语码转换。
四是鼓励学生减少英语到汉语的语码转换。教师要激励学生,使其保持不断学习的热情和积累的习惯,更新学习观念,创新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注重培养表达能力,不仅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注重这些技能的实际运用。
五是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思想性、现代性、科学性、前瞻性、趣味性。充分注意课堂教学与课自主学习相结合。尽可能小班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对文章中的某些精炼、典型的的句子进行模拟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
六是选择轻松随意亲切的英语素材,降低学生理解导入部分难度,使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和爱好,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参加的愉快经历。加强综合理解和重点词汇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基本词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七是重视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具有特殊 意义,注意语言材料与文化内容的融合和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语境说明要简明清晰,使学生能立即进入交际角色;适当提供交际手段提示,使学生能轻松地找到进行某一交际话题所需要的语言表达手段。
4、小结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只要运用得当,就会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始终坚持方便学生理解,增长学生话语权有效时间。其将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减少,实现目的语授课是英语课堂始终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何自然.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
项目来源:2015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中文博客语码转换选择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项目编号:15240041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