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秋季露地西葫芦品种比较试验
2016-09-28史兴青丁欢欢刘小云李晓辉
史兴青,丁欢欢,刘小云,李晓辉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郑州 450002)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属于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质藤本(蔓生)植物[1],兼具营养和保健功效,可消肿散结、润肺止咳,还具有减肥、防癌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西葫芦原产于北美洲南部,故亦称为美洲南瓜,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其中欧美地区最为普遍,于19世纪传入我国[2]。由于生态条件的选择和劳动人民的长期驯化,西葫芦已形成较多类型的品种。目前,在我国东北、西北及华北各省市自治区均已大面积种植,其保护地栽培面积在葫芦科蔬菜中仅次于黄瓜,是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3]。
西葫芦栽培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保水、保肥、通透性好的土壤为最佳[4]。在土壤酸碱度方面,要求以微酸性为宜,pH在5.5~6.8之间最好[5]。据测定,每收获1 000 kg西葫芦果实需要氮元素3.92 kg、磷元素 2.13 kg、钾元素 7.29 kg,3 者的比例约为1.84∶1.00∶3.50[6],所以在西葫芦生长发育期特别是果实成熟期尤其应注意钾肥的施用。
河南地区西葫芦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但在秋季西葫芦露地栽培生长前期常有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尤以白粉虱、蚜虫、烟粉虱等虫害和银叶病、白粉病、病毒病等病害为重,所以在生产上应选择抗病性强、耐热性好的品种[3]。为了筛选出适合河南地区的秋季露地栽培品种,笔者对常在河南种植的‘珍玉 17’‘凯帅’‘改良型珍玉 10’‘超玉’‘碧爽’5个西葫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期为广大生产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5个西葫芦矮生品种:1.‘珍玉17’,来自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碧爽’,来自山西晋黎来种业;3.‘珍玉10改良型’,来自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凯帅’,来自山西颗赛颗种子有限公司;5.‘超玉’,来自平顶山良繁种业限公司;其中‘超玉’作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河南省周口市的扶沟蔬菜研究院科技园区试验地进行,以‘超玉’为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3个重复,起龟背垄铺膜定植,深翻整平后采用(80+50)cm宽窄行种植,垄高30 cm,株距60 cm,双行定植,每小区定植14株。试验于2015年8月10日在9cm×9cm营养钵内播种育苗,8月23日定植,定植前每667 m2施用优质农家肥5 000 kg、过磷酸钙45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 kg,整个生育期浇水4次,追肥4次,其他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与常规栽培相同。在生长发育期对每个处理进行观察记录,其中包括品种物候期、产量、果实综合性状、生长势、抗逆性及抗病性等,并用DPS 12.0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新复极差法分析品种间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种物候期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各品种始花期、始收期差异均不大,相对来说始花期最早的是‘珍玉17’和对照‘超玉’,比其他3个品种始花期早了1~2 d,体现了一定的早熟性。而始收期最早的是‘珍玉17’、‘改良型珍玉10’和对照品种‘超玉’,比其他2个品种的始收期早了2 d。
2.2 供试品种主要综合性状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5个参试品种植株高度最高的是‘改良型珍玉10’,达到90.0 cm,而‘珍玉17’和‘凯帅’植株高度最矮为75.0 cm,两者相差15 cm。在主茎粗度方面,‘改良型珍玉10’茎粗最粗为4.0 cm,‘碧爽’茎粗度最细为3.1 cm,最粗与最细相差0.9 cm。‘碧爽’‘凯帅’和对照品种‘超玉’第一雌花节位均为7节,体现了一定的早熟性。在果形方面,‘珍玉17’和‘改良型珍玉10’品种纵横径比大,瓜条为细长型,而‘碧爽’和‘凯帅’纵横径比小,瓜条为长棒形,对照品种‘超玉’介于二者之间。单从果实的商品性来考虑,‘珍玉17’因其果皮颜色翠绿,着色均匀,且果面光滑无棱沟,果面光泽度较亮,商品价值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改良型珍玉10’果皮颜色较‘珍玉17’略差,商品性次之;而‘碧爽’和对照品种‘超玉’果面光泽度较暗,商品性较差;‘凯帅’果面上有棱沟,且果面光泽度暗,商品性最差。
表1 5个西葫芦品种的物候期比较
表2 5个西葫芦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
2.3 供试品种早期产量与总产量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前期产量‘珍玉17’最高,比对照品种增产29.58%,‘改良型珍玉10’次之,比对照品种增产24.30%,‘碧爽’第三,比对照品种增产19.24%,‘凯帅’最低,比对照品种减产4.41%。生物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珍玉17’‘碧爽’和‘改良型珍玉10’的早期产量都极显著高于‘凯帅’和对照品种‘超玉’,‘凯帅’早期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珍玉 17’‘碧爽’和‘改良型珍玉 10’的品种间早期产量差异不显著。
其中667 m2折合产量‘珍玉17’为2 730 kg,比对照品种增产26.98%;‘改良型珍玉10’‘碧爽’次之,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20.00%、19.70%;‘凯帅’最低,比对照品种减产13.49%。生物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珍玉17’的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凯帅’和对照品种‘超玉’,显著高于‘碧爽’,‘碧爽’和‘改良型珍玉10’的品种间总产量差异不显著(表3)。
表3 5个西葫芦供试品种产量比较
2.4 供试品种生长势、抗逆性及抗病性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改良型珍玉10’生长势为强,植株生长健壮;‘珍玉17’和‘碧爽’生长势中强,植株生长较健壮;‘凯帅’和对照品种‘超玉’生长势为中,植株生长一般。各供试品种抗逆性均为中强,可以看出所有参试品种的品种稳定性较好。抗病性方面,‘珍玉17’抗白粉病能力为强,‘改良型珍玉10’抗白粉病能力中强,而‘碧爽’、‘凯帅’及对照品种‘超玉’抗白粉病能力一般。‘改良型珍玉10’抗病毒病强,‘碧爽’次之,‘珍玉 17’居中,而‘凯帅’和对照品种‘超玉’抗病毒病能力较弱。
表4 5个品种的生长势、抗逆性及抗病性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5个品种的比较,在相同环境及管理条件下,各参试品种始花期差异不大,说明各品种在早熟性上差异不明显。‘珍玉17’早期产量及总产量在所有参试西葫芦品种中均居第一位,丰产性最好,且长势中强,果皮颜色翠绿,果实长条形,商品性极好,但是该品种抗病能力中等,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建议适当将其育苗期推迟至8月15日。‘改良型珍玉10’早期产量及总产量在所有参试西葫芦品种中均居第二位,丰产性好,长势中强,果皮颜色浅绿,果实长条形,商品性好,而且抗病性强,尤其是抗病毒病能力最强,这与赵李峰等[3]在关于‘珍玉10号’(高抗型)西葫芦春季小拱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中的结果一致。鉴于该品种的优良性状,可以考虑将其提前至8月5日左右育苗,提前上市,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碧爽’早期产量及总产量在所有参试西葫芦品种中均居第三位,体现了一定的丰产性,长势中强,果皮颜色浅绿,但果形偏短粗状,商品性差,不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凯帅’无论是产量还是商品性及抗病性均不如对照品种。鉴于本试验只是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地区秋季露地进行,未普及到河南省的各个市区,所以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种植时,应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综上所述,结合5个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及丰产性,结果表明,‘珍玉17’和‘改良型珍玉10’作为河南地区露地秋季栽培的品种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由于品种比较试验仅在2015年秋季进行,若要在生产实践中大量推广,还需进行生产试验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