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瓜新品种‘榆农6号’的选育

2016-09-28薛道富李吾强党海军李虎林刘晓兵张芙蓉

中国瓜菜 2016年12期
关键词:西农抗病抗病性

薛道富,李吾强,党海军,李虎林,刘晓兵,张芙蓉,杨 宁,杨 文

(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榆林 719000)

1 选育目标

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nf.]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1]。据联合国FAO统计,西瓜在世界十大果品中名列第5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2014年中国西瓜的播种面积达185.23万hm2,总产量达7 484.3万t,均居世界之冠,占全世界的1/2强[3]。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西瓜品质和外观放在研究的首位;中国西瓜品种选育长期以高产、大果型目标,忽视品质这一主要指标[4]。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中越来越需要相对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耐贮运的优良品种,市场上更需要皮色鲜、瓤色大红、口感好、品质优的品种[5]。为此,我们将选育商品性好、品质优、抗病高产、较耐贮运确定为西瓜新品种育种目标,以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的选育及特性

2.1.1 母本的选育 母本‘YWP’来源于2005年由美国引进的抗枯萎病‘BMC’资源材料中出现的高抗病、果个大的自然变异单株,经4 a 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性状优良稳定的自交系。属中晚熟种,全生育期95d左右,果实发育期35~37d。植株长势强壮,高抗枯萎病。果实近圆球形,浅绿皮覆深绿色条带,平均单瓜质量7 kg。瓤色桃红美观,瓤质脆,口感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种子大麻籽,千粒重90g左右。

2.1.2 父本的选育 父本‘F10’用‘中育10号’与‘黑美12’杂交后,经3 a 5代自交纯化优选而成。该自交系属中早熟种,全生育期90d左右,果实发育期30~32d。植株长势较强,抗病,易坐果。果实长椭圆形,墨绿皮,平均单瓜质量6.3 kg。瓤色大红多汁,沙脆口感好,纤维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种子中麻籽,千粒重70g左右。

2.2 选育经过

2010 年试配‘YWP’בF10’等 23 份组合,2011年对这些组合进行观察比较试验,其中‘YMP’בF10’组合综合性状接近育种目标,将该组合定名为‘榆农6号’。2012年在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安排品种比较试验,‘榆农6号’667 m2产量平均4 910.8 kg,较对照‘西农8号’增产8.4%。2013—2015年在陕西省杨凌、渭南和榆林进行了9个点次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榆农6号’在试验示范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较耐贮运等突出特点。2015年10月通过陕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登记编号为陕瓜登字2015001号。

3 试验结果

3.1 组合筛选试验

2010年,在榆林市榆阳区芹河乡李家峁村试验基地分别以‘YWP’、‘F10’等 10多个优良自交系配制花绿皮红瓤西瓜新组合23个,2011年在该试验基地进行组合筛选试验。试验采用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0 m2,每个小区种植 20株,株行距 0.5 m×2 m,折合 667 m2种植660余株。3蔓整枝,地膜覆盖栽培,每株留1个瓜。从23个组合中筛选出生长势、抗病性、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4个椭圆瓜组合(表 1),其中‘YN127’组合(‘YWP’בF10’)表现生长势强,田间抗病性强,优质,瓜个大,瓤色大红,少籽,深绿底上覆墨绿条带,综合性状优良,定名‘榆农6号’。

表1‘榆农6号’(‘YN127’)在组合筛选试验中表现

3.2 品种比较试验

2012年,在榆林市榆阳区芹河乡李家峁村试验基地和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安排品种比较试验,以‘西农8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每个小区种植20株,株行距0.5 m×2 m,折合667 m2种植660余株。3蔓整枝,地膜覆盖栽培,每株留1个瓜。结果显示(表2),‘榆农6号’平均单果质量8.2 kg,较对照增加0.6 kg;平均667 m2产量4 910.8 kg,较对照增产8.4%;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2.5%,较对照高1.4百分点。果实皮色深绿底覆墨绿色条带,瓜瓤大红色,瓤质脆沙,口感好,生长势强,田间抗病性强。对照‘西农8号’果实皮色浅绿底覆绿色条带,瓜瓤粉红色,瓤质脆,口感好,生长势强,田间抗病性强。

表2‘榆农6号’与对照在品种比较试验中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比较

3.3 区域试验

2013—2014年参加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杨凌、渭南和榆林3个点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每个小区种植20株,3蔓整枝,每株留1个瓜,地膜覆盖栽培,以‘西农8号’为对照。区试结果显示:2013年3个点‘榆农6号’平均667 m2产量4 980.3 kg,较对照‘西农8号’平均增产7.7%,3个点均超过对照。2014年3个点‘榆农6号’平均667 m2产量5 036.1 kg,较对照‘西农8号’平均增产8.2%,3个点均超过对照。2年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表3):‘榆农6号’田间生长势强,易坐果,果实发育期33~34d,平均单瓜质量8.2 kg,果皮厚度1.1~1.2cm,深绿底上覆墨绿条带,椭圆果,大红瓤,瓤质沙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少籽,商品瓜率95.8%,果皮坚韧,较耐贮运。667 m2产量平均5 008.2 kg,较对照‘西农8号’增产7.9%,田间抗病性、抗逆性较强。对照‘西农8号’田间生长势强,易坐果,椭圆果,果实皮色浅绿底覆绿色条带,瓤粉红色,瓤质脆,田间抗病性强,抗逆性强。

表3‘榆农6号’与对照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比较

3.4 生产试验示范

2015年‘榆农6号’参加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杨凌、渭南和榆林3个点生产试验示范,采用顺序排列,不设重复,以‘西农8号’为对照,每个品种面积不少于130 m2,栽培管理参照当地栽培习惯。试验示范结果:3个点‘榆农6号’平均667 m2产量4 976.6 kg,较对照增产8.0%,3个点均超过对照。综合表现:‘榆农6号’植株长势强,抗逆性好,易坐果;果实发育期 33d,平均单瓜质量7.6 kg,果实椭圆形,皮色深绿底覆墨绿条带,商品性好;瓜瓤大红色,品质优,口感较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少籽;果皮坚韧,较耐贮运(表4)。

表4‘榆农6号’在生产试验中的综合表现

3.5 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

2015年7月,由陕西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榆农6号’进行品质分析,以‘西农8号’为对照。结果显示,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较对照高1.0百分点,每100g维生素C含量5.45 mg,较对照高0.18百分点;总糖8.49%,较对照高0.31百分点。同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进行田间抗病性监测(采用田间取样调查,每个小区调查20株,分别调查各品种枯萎病的病株率,蔓枯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的病叶率、病情指数),以‘西农8号’为对照。结果显示,‘榆农6号’枯萎病的病株率为3%,较对照低2百分点;蔓枯病的病情指数为3,较对照低5;炭疽病和白粉病均未见发生。综合田间抗病水平高于对照‘西农8号’(表5)。

表5‘榆农6号’的田间主要病害抗性鉴定结果

4 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属中熟杂种1代,全生育期93~95d,果实发育期33d左右。植株长势较强,抗病适应性广。主蔓长度约2.5 m,分枝能力强,第1雌花在4~6节出现,雌花间隔4~5节,易坐果,商品瓜率95%以上。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49,果皮深绿皮覆墨绿色条带,外形美观。瓜瓤大红色,瓤质酥脆,口感好,品质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边部10%,中边梯度较小,籽粒中等偏大,少籽。果皮厚度1.2~1.3cm,坚韧较耐贮运。单瓜质量8 kg左右,平均667 m2产量4 900 kg左右。

该品种在陕西地区地膜复盖栽培一般3月中下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露地覆膜直播于4月上中旬播种,7月上中旬收获。播前667 m2施农家肥3 000~4 000 kg,磷酸二铵 30 kg,硫酸钾 10 kg,深翻,按行株距2 m×0.5 m或1.5 m×0.7 m做播种畦,667 m2留苗650株左右。采用3蔓整枝,选留主蔓第2~第3雌花或副蔓1~2雌花结果,定瓜后追肥1~2次,保持地面湿润。前期注意预防蚜虫,中后期遇阴雨气候注意预防炭疽病。

猜你喜欢

西农抗病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小麦品种西农979 的社会贡献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