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设计策略探索
——以漳州台商投资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2016-09-27戴尚端

福建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台商载体规划

戴尚端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设计策略探索
——以漳州台商投资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戴尚端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当前城市正面临着传统风貌消失,面貌趋同,缺乏特色性等问题,文章通过挖掘梳理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城市文化,分析其内涵特征,从城市空间载体和城市符号载体两方面内容构建其核心区城市设计研究策略:整合生态自然环境、建构公共空间网络、规划台商投资活力区、新旧形态整合共生,进而探索利用城市设计要素表现城市文化的途径。

城市文化;城市空间载体;城市符号载体

0 引言

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热衷的大拆大建而导致的城市趋同现象越发严重,千城一面屡见不鲜,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不断消失。同时一些城市对文化的挖掘存在程式化、单一化及片面化的现象,较难体现城市真正内涵。“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文化遗产被视同为城市共有的信仰和象征,维系着城市的核心情感和价值。”[1]本文针对台商投资区特定的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总结归纳其内涵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有效的城市设计要素组合方案作为实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

1 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设计

1.1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学科里所指的城市文化包括特定程式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所形成的整体文化景观。“它强调的是排他性、唯一性、标志性和内在价值,使城市充满朝气或者具有独特性。”[2]一方面,城市文化是城市设计重要的精神支柱,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设计缺乏灵性,无法全面深刻准确地指导城市设计实践,降低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城市设计可以反作用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需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载体,更好地诠释城市文化历史。城市空间是城市文化发扬与传承的重要场所。思考和深入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内在联系,引导城市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是时代发展的诉求。

1.2城市文化的城市设计要素解读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文化的关注更多倾向于物质要素与活动空间及其所包含的活动,相对于城市文化的精神层面,城市设计要素是城市文化的表层。

(1)城市空间载体

城市空间是文化发扬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城市设计中对于城市空间的表现主要于由宏观层面的空间与微观层面的空间两个方面构成。宏观的空间主要特指城市的自然山水、城市肌理、城市结构等方面。微观的空间是指日常生活所触及的、能够参与其中的小型空间,如公园、道路、广场等。

图1 城市设计核心区的区位及研究范围

(2)城市符号载体

现代符号学的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内在变化与规律都能以可视的外观表象来表现、记忆、延伸、联想、理解与交流。作为信息外观表象的视觉元素也就是反映各种事物不同属性的视觉信息符号。”[3]城市符号载体主要包括建筑与建筑符号、小品与公共设施、城市标准系统等3类。

“建筑与建筑符号是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外在表征,是感知城市文化的最直接依据,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城市建筑、构筑物来传达。”[4]小品与公共设施散布于城市各街道与空间,是城市中最普遍的构成要素,能通过各种鲜明及特殊的形式表现城市及街道的主题元素与特征。城市标识主要是指以文字、图形、符号的形式构成的视觉图像系统的设置。

2 台商投资区概况与特点

随着对台关系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不断深化,“厦漳泉”城市联盟的日益紧密,厦漳之间的城市互动和一体化格局正初步形成。漳州台商投资区以其独特的区域位置成为本轮发展热潮的桥头堡,同时作为同城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亟需建设中心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以适应未来城区的扩容,形成与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相匹配的城市区域。

漳州台商投资区位于九龙江北岸,天竺山南麓,东接厦门海沧区,西靠漳州市中心城区,南连龙海市,2010年人口规模为22万。作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全国仅3个),在区域未来发展中如何结合利用高铁车站、城际轨道交通车站和同城大道等城市一体化重大市政项目规划建设的契机,强化山水格局、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城市地域特色,形成新的城市功能组群和公共活力空间。本次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为核心区(4.4km2),南起角江路、北至高铁轨道、东起洪岱路、西至锦江大道,总面积约为440hm2(如图1)。

2.1城市文化要素分析

(1)城市空间载体

规划的主核心区和周边区域依山傍水,山水景观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整体呈现清晰的山环水绕的城市空间结构。区域地形呈现北高南低,北部和东部山体连绵不断峰峦叠嶂,地块南侧为九龙江西溪。核心区内龟山山体景观树木繁茂,自然条件良好。同时,现状河流众多水系密布均匀密集(如图2),区域水系大多汇入九龙江西溪。

图2 区域山体与水系资源分布图

(2)城市符号载体

台商投资区的城市符号载体主要体现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体。角美镇(角美镇于2012年更名为漳州台商投资区)是漳州市重点侨乡,与台湾有着深厚的地缘、血缘等众多自然历史渊源,两地血脉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文化经贸联系密切。角美镇城市发展是众多历史文化不断融合沉淀积累的过程,而融合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特点的“番仔楼”广泛分布于区域的村落。据史料记载,元、明时期角美镇的村民依托对外贸易港口月港,前往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创业。而后他们返乡之后荣归故里建起了“番仔楼”,这些建筑样式中西合璧、精彩绝伦,建筑材料多为南洋运输而来,这也见证了漳州当时“海丝”的兴盛。同时区域内还分布着东山村龟山殿、林氏宗祠、田洋大厝、东山林氏民居群等独具闽南特色的乡土建筑(如图3),这些都将成为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基础。

图4 “山水文一体化”城市特色规划图

图3 研究范围内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

2.2城市特色塑造

规划营造“山、水、文”一体化城市特色。依据台商投资区环境特征,规划“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的发展理念,同时结构性组织山、水、文一体化的特色形态,组成特色山水型形态:(1)自然生态型山水形态(动车站区域、台湾生活区、行政办公区);(2)文化型山水形态(龟山区);(3)城市型山水形态(轨道站区、市民广场区)如图4。规划以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为主,融入保留更新的历史建筑,共同塑造新旧共生的城市建筑空间形态。

2.3城市设计策略探索

通过台商投资区的自然山水资源整合、空间结构功能规划、建构公共空间网络等城市空间因素,新旧建筑空间形态等城市符号载体两方面内容共同塑造台商投资区城市特色。

(1)整合生态自然环境

依托专项规划的水务防汛水网相关资料,梳理整合区域内现有水网格局,连通并架构从动车站广场至九龙江的水网体系,并规划在动车站前广场、龟山周围、行政中心南侧形成较大水面,以缓解原有东、西两条南北向排洪渠容量不足的问题,并在中心区形成良好的水体环境,同时也可成为发展水上交通的重要载体。

建设生态绿色体系的中心区,整合周边山体,与水系绿地结合形成生态绿色体系。规划从东部山体延伸至行政中心北侧的人工堆山;从北部山体经动车站前广场向南延伸至龟山,延伸至行政中心前的中央湖,串联形成绿色生态体系。构架通山达水的网络体系,基于水系的梳理整合和山体景观的打造延续,规划形成通山达水的生态景观与网络(如图5)。

一心:龟山环水的文化活动中心                        一轴:角美大道为景观慢行交通轴图6 公共空间网络规划图

图5 通山达水的网络规划图

(2)建构公共空间网络

建构以龟山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网络“一心、一轴、立体网络体系”( 如图6)。一心:龟山环水的文化活动中心,形成山、水、文相结合的文化公园,由视觉焦点的龟山阁、新旧共生的文化中心和博物馆、露天剧场、文化休闲设施等组成。一轴:以角美大道为景观慢行交通轴,规划设置有轨电车、健身步道等交通设施。立体网络:结合车站物流为主的活力区、商务文化为主的活力区及行政市民广场为主的活力区等三个区域,组织以步行为主的立体公共空间系统。

(3)规划台商投资活力区

推进台商投资区对台商的吸引力,建立台商商务中心区、台商宜居区和台商会馆。规划在角美大道中部东侧设立台商会馆,在道路西侧规划建设高档宜居的台商社区,并在行政中心两侧、城际快速轨道站两侧建立商务区,为台商工作、居住、休闲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区域内运用与台湾地方文化相关的命名:例如居住区命名为日月潭小镇,北溪北岸命名为台北街,龟山东侧步行街正对街道命名为台中街,台商会馆东街正对街道命名为台南街(如图7)。

图7 台商投资区规划图

(4)新旧形态整合共生

保护文物以及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设计品位的捷径之一。保护与发扬台商投资区历史文化遗产,力求功能上为现代服务,形态上新旧共生整合生态自然环境,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得到激活与释放。根据台商投资区的历史建筑文化价值、环境背景与建筑质量的不同,采用多模式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规划在核心区范围内已列入普查名录的所有历史建筑均采用保护性再利用的策略,并将东山村早期石头建筑类型的乡土建筑规划为保留更新建筑(如表1和图8)。

表1 历史建筑规划改造措施

图8 历史建筑保护改造的平面图和鸟瞰图

林氏民居群具体改造措施:保护龟山东南原有闽南特色的林氏民居群,其中包含5栋历史建筑。规划将列入保护名录的西侧历史建筑3栋保留改造为博物馆的展示场所,拆除东侧2栋中1栋损毁严重的建筑,保留东侧1栋老建筑作为公园管理和休闲咖啡酒吧。同时规划将历史建筑作为一部分融入到钢和玻璃结构形态的文化中心中,形成有机结合新旧共生体。

3 结论

城市文化需要依托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来实现,而城市设计恰是城市文化及城市形象相关联的纽带。规划研究归纳并围绕区域的城市空间载体和符号载体两种城市设计要素,通过多方面的设计策略来传承与演绎城市地域文化。新常态下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将城市地域文化融入

于城市设计,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创造符合地域文化的城市意象是城市规划建设变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1]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2007(31).

[2]周劲松,张秀芹,何邕健.城市规划诠释城市文化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探讨[J].城市规划,2006(30).

[3]倪军.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6).

[4]刘湘萍.品牌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8.

Based on the urban culture Angle of view of urban design strategies to explore-the Angle of the Taiwanese investment zone core urban design as an example

DAI Shangduan

(Zhangzhou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Zhangzhou 363000)

Current cities are faced with traditional、convergence、lacking of characteristic and so on,through the excavation of the Taiwanese investment zone city culture,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connotation and from two aspects of city space carrier and symbol carrier content to build its core urban design research strategy: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to set up the Taiwan investment activity area,integration of old and new form symbiotic,and explore ways to use urban design elements performance of urban culture.

City culture;City space carrier;City symbol carrier

戴尚端(1982.10-),男,工程师。

E-mail:843883@qq.com

2016-04-06

TU2

A

1004-6135(2016)05-0028-06

猜你喜欢

台商载体规划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