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以韶关学院为例
2016-09-27万婷
万 婷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以韶关学院为例
万婷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在语言学习者差异中,动机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动机可以分为融入型和工具型动机,两者对学习者有着不同的促进和影响。问卷调查分析,反映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可资大学英语教学参考借鉴。
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调查问卷;学习动机
《大学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大学课程里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英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中,动机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研究关注的对象。关于动机的分类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1],内部动机来源于学生内心主动学习的意愿;外部动机则处于外界强加的期待和压力。而Gardner的动机理论,则将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2]。前者指的是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希望了解该语言的文化并在相应的场合融入社交活动;后者则是把语言视为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如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等。无论是融合型还是工具型的动机,都是学生成功学好语言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融入性动机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学习者更有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但是在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下,由于学生们没有那么多机会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文化情景,工具型动机往往成为学习的主导因素,在英语学习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一)研究对象
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来自于韶关学院本科一年级两个院系共60人,其中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34人,法学院26人。年龄在18到20岁之间。所有参与者在上大学之前英语学习时间约为8-9年。
(二)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形式展开调查,参考Gardner的态度/动机测试量表(AMTB)。答案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分别为很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一般3分、同意4分、很同意5分。问卷采用匿名形式,告知学生所有的答题结果只作团体分析,不作个别呈现,据实答题。本调查问卷共计20道题,其中第1到第8题考查学生的融入型动机,第9到第16题为工具型动机。第17到19题分别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自我评价和今后的学习意愿进行调查。最后一道题为开放型的问题,调查学生对提高学习动机的建议。发放调查问卷60份,全部完成并且回收,作为有效问卷参与统计。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
本次问卷得到的所有数据都输入电脑构成调查问卷数据库,采用SPSS系统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各项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且把融入型和工具型动机的平均值用矩形图进行比较,以便更直观地体现两者在本科英语学习中的差异。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融入型动机各题的统计描述
融入型动机的调查由8个题目构成,为5分评分制,很不同意1分,很同意5分,分数越高代表该项融入型动机的程度越深。总体融入型动机的评分为内部各题评分的平均值。各题的统计描述,详见表1。
表1 融入型动机各题目的统计描述
由表1可知,融入型动机总体平均分为3.38,为中等水平。其中平均分较高项为Q6、Q3、Q7、Q2。结果表明,随着英语在媒体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英语融入型的需求是比较明显的,他们经常接触英语为语言媒介的歌曲和影视作品,对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学生也表达了希望多交外国朋友,并且能够与他们轻松交谈的愿望。学生对于第8题“我认为英美国家的人很友善”的态度大多数是比较中立的。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有限,学生多数是通过书籍和影视作品去了解外国文化,能跟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的机会不多,因此对本题不能给出明确结论。得分较低的几项分别是Q1、Q4、Q5。第1题是最能明显体现学生的融入型动机的,但是有6名同学选择的是“很不同意”,表明他们学习英语完全不是出于对英语的兴趣,10名同学选择的是“不同意”,还有22名同学保持中立态度,选择“一般”。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出于兴趣才学习英语。这反映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多半把英语学习看作是强制的任务,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而不得不学,真正因兴趣而主动学习的很少。
(二)功利型动机各题的统计描述
功利型动机的调查也由8个题目构成,为5分评分制,很不同意1分,很同意5分,分数越高代表该项功利型动机的程度越深。总体功利型动机的评分为内部各题评分的平均值。各题的统计描述,详见表2。
表2 工具型动机各题目的统计描述
由表2可知,功利型动机总体平均分为3.50,为中等水平。平均分最高为“我学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分别有15名和20名同学对本题表达了“很同意”和“同意”。这说明英语学习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很大影响,考试成为了很多同学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得分比较高的另外两项是Q14、Q16,大多数学生对这两项表述表达了赞同。说明学生能够意识到英语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英语在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同时,英语学习给不少同学带来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成为他们愿意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得分比较高的另一项为Q9,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很同意”或者“同意”。另外,对于Q15“英语能帮助我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Q11“我学英语是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赞同的居多。说明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英语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的作用,以及对未来职场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最后为Q13、Q12两项,只有少数同学持不赞同的态度。
(三)融入型动机与功利型动机评分比较
因融入型动机和功利型动机评分均服从正态分布,故融入型动机和功利型动机的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经检验,t=-1.546,P=0.127>0.05,说明融入型动机评分和功利型动机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即调查对象的两种动机没有明显的差别。融入型动机和功利型动机的具体评分,详见图1。
图1 动机类型评价比较
4.英语学习的主观意愿分析及建议
问卷第17到19题调查的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意愿。第17题:“你平均一天用于学英语的时间?”60名同学中,有47名选择了小于1小时,占78%。另外有13名同学选择了1-2小时,占22%。而选择2小时以上的同学为零。这说明到了大学阶段,英语作为专业以外的一门课程,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第18题:“你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做一个评价,从很差(1)到很好(5)分为五个等级。有9名同学即15%选择了“很差”,18名同学即30%选择了“差”,另外的33名即55%的同学选择“一般”。最后两项“好”和“很好”则没有同学选择。结果表明,同学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评价普遍较低,这也说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英语学习成为考试的工具,而对自己能运用这门语言去表达和交流缺乏必要的信心。因此,较低的自我评价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意愿和主动性。第19题:“当英语学习不再是必须的时候,你是否会继续学下去?”调查结果显示,38名同学选择的是“会”,占63%。另外22名同学表示“不会”,占37%。这说明在没有了外界强加的要求与压力之后,真正对英语有兴趣的同学会继续保持学习,而部分同学则会彻底放弃。这说明,如果没有融入型的需求而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那么在失去了外在目标的刺激时,学习者往往不再坚持下去,达不到持之以恒的学习目的。
本次问卷的第20题也是最后一道题:“你认为大学英语课堂可以采取什么举措提高你的学习动机?”征求学生对于提高英语学习动机的举措与建议。学生们的建议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多的接触英语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歌曲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二是增加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讲解,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三是改变刻板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等有趣的形式,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融入型和工具型的动机都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从总的平均值来看,工具型动机略高于融入型动机,这跟英语学习长期以来注重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它是一门必修课,必须通过相应的考试拿到学分。同时,随着英语在社会文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是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并且希望有机会和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人轻松交流。
三、结语
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认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该注重培养多元化的学习动机。要结合实际情况,满足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承认工具型动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外在的要求和需要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3]。在课堂上增加英语文化历史背景的讲解,鼓励学生多参与英语文化相关的活动,从而增加融入型动机,使学生能在课堂之余继续自己的英语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Deci E L,Ryan R 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Plenum,1985.
[2]Gardner R 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 and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85.[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廖铭德)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Non-English Majors:Taking Shaogu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 T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Motivatio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learner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learning.Motivation can be categorized as integrative and instrumental motivations,both of which have its own merits and influences on learners.According to the data derived from a questionnaire,the motiv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an be reflected,and some insights may be revealed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tivation;integrative motivation;instrumental motivation;questionnaire
H319.1
A
1007-5348(2016)07-0138-04
2016-03-16
万婷(1983-),女,江西靖安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