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6-09-27叶小华高锡锐李子雄
陈 敏 叶小华 林 凌 高锡锐 李子雄 李 霞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10)
某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陈 敏 叶小华 林 凌 高锡锐 李子雄 李 霞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11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和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有48.6%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影响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因素主要有专业(χ2=5.40,P=0.020)、年级(χ2=35.68,P<0.001)以及学习成绩(χ2=8.87,P=0.003)。结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度不够,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要通过宣传、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及参与度。
大学生;社会实践;影响因素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社会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适应这样的需求,把“培养具有应用性创新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实践,在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设是深化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是创新人才培养手段的方式[1]。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对实践环节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以期能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解学生参与实践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个针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的调查,通过了解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及其影响的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包括2个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共调查1511人,有效问卷1509份。
2.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②社会实践参与情况,包括参加实践的次数、目的、收获、原因等。
3.分析方法
采用Epi Data3.1 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双重录入并查错。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1.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有763名(51.4%),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720名(48.6%)。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
2.现场调查参与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专业对社会实践的参与率不同,其中预防医学学生的参与率高于护理学学生(χ2=5.40,P<0.05);不同年级的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率存在差别(χ2=35.68,P<0.001);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社会实践的参与率越高(χ2=8.88,P=0.003)。
其中,性别、健康状况和每月零花钱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因素对社会实践参与的影响
三、讨论
超过一半(51.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提示我们在实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时候,注意在学生当中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条件之一[2],在校学生必须要了解社会的需求,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以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不同的专业,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护理学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是面对个体,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面对的是人群,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所以两个专业在实践的参与态度上存在差异。不同的年级,由于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安排不同,学生可以自己安排的时间不一样,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的情况不一样。二年级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开始寻找不同的方式锻炼自己;五年级,为踏入社会做准备,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三年级的课程设置是最多的,相对来说,学生没有剩余太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故而与二年级五年级相比存在差异。成绩好的学生更愿意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陈传峰在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调查报告有相同的研究结果[3]。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年级学生群体这些差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学生自身对实践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对实践的参与度。
针对实践内容的改革,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个环节作了延长学时的调整,增加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投入时间,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增加了“创新实践”学分,这个环节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拓展,由学生在第三至第十学期的课外时间进行,完成形式多样,目的是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假期的时间,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4]。在学分上有要求,在制度上有保障,如此良性循环,以期能建立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及体系[5-6]。
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各个实践环节的建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培养体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1] 刘德宇. 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2010(4):15-17.
[2] 邓小莉,等.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层次培养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88-89.
[3] 陈传峰,等.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状况的调查报告[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94-99.
[4] 陈敏,等. 社会需求和就业分布对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向作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23-24.
[5] 何万国,等.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0):62-66.
[6] 余日安,等. 社会调研实践在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89-491.
Particip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ocial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Chen min, Ye Xiaohua, Lin Ling, Gao Xirui, Li Zixiong, Li Xi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310, China)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511 college students, using a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and the Epidata 3.1 and SPSS 16.0 software were used to input and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re is 48.6%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social practice,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are majors(χ2=5.40,P=0.020,grades,χ2=35.68,P<0.001)and academic achievement(χ2=8.87,P=0.003). Conclusion: Th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enough. We should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practice in the future work through publicity, education and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nfluencing factors
2016-03-24)
陈敏(1972-),女,助理研究员。
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类建设项目“预防医学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NO.粤教高函[2013]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