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9-27吴珊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因受应试教育桎梏,功利思想掣肘,教学实际中难以跳出师本位机械教学固化模式。思维导图施行于高中化学教学,足以突破教学瓶颈,革新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策略。鉴于此,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并简要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68-01
高中化学是升学考试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重要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成绩是否提高,抑或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问题。而是应该立足与时代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科学素养等综合能力。思维导图是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学生思维过程为框架的,思路模拟图,即通过作图来映射知识结构的行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促使学生知识内化效果,从而提升化学教学实效性。
1.思维导图简介
所谓的思维导图滥觞于上个世纪60年代,该概念提出伊始主要是描述一种新型的笔记方式。英国学者托尼·布赞是该概念的提出者,它试图以此阐释一种笔记方式,这种笔记方式与传统笔记方法有所迥异:其一,思维导图是以作图为基础的笔记方式,这与传统笔记以字为主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二,思维导图是以发散形式放映思维抑或知识框架的作图形式,这与传统笔记以记载为目的有所不同。由此观之,思维导图虽属于笔记范畴但是却具有较强的优越性:第一,作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并完善知识内化结构;第二,运用图形及色彩构图,能够有效刺激学子脑细胞活性,以此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率。第三,作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2.思维导图的一般画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笔记方式,该方式是以学生思维"脑图"为基础,构图为载体的科学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我们以有机物一章小结为例):其一,抓住构图的中心,有机物章节的中心点可以选择碳元素。其二,构建分支,思维导图构建的分支与中心点有着密切关联,有机物章节可以讲有机物分类作为分支结构,并将中心点与各个分支有机的链接起来;其三,发挥联想补充"枝叶",在确立好主体及分支结构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思维活跃性,积极联想尽可能的完善思维导图的知识结构。其四,发挥想象改进思维导图,这个步骤从实质上讲属于"润色阶段",学生可以发挥想象为导图上色、造型等以此增强导图的可视性。
3.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1 在预习中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做好预习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充分的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点,这是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的良好措施。另一方面,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矫治短处并促使其积极深入思考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是深化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思维导图是一种良好的笔记形式,能够加强知识内化速率,并构建起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高中化学预习阶段,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佐助预习活动。譬如,在学习PH计算法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做好思维导图;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便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思考问题,并积极整合预习所学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
根据观察多名学生所做思维导图,我们发现,在作图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有序发散状态,其思维核心集中于PH计算此知识点上,其余知识点犹如树枝般与核心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不难想见,通过这样的构图形式,学生能够有效矫治自身认知层面的不足,并确定知识重点,抓住学习的核心内容,以此提升学习效率。
3.2 思维导图在课堂笔记中的应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由于化学知识结构比较复杂且知识点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记录大量的笔记。加之,部分教师授课时缺乏对知识点的整合,导致讲课内容离散知识点衔接效果不佳,这对学生记录笔记造成了诸多困扰。而利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因为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同时也能够将知识有效的链接起来。由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作笔记,便能够言简意赅的做好课堂笔记并理清知识脉络。学生在做思维导图时还能够深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记忆负担,下面是溶解性教学中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由上图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寥寥数笔便将课堂的知识点有效记录了下来。在做思维导图过程,学生不仅有效将教学重点记录了下来,同时也培养起了学生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做好笔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其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3 思维导图在课堂小结中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时常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即尽管在课堂倾尽所有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到头却换来学生虽然对知识点悉数尽知,但都容易混淆不能灵活地运用到解题中去。造成这样教学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对知识的系统化归纳不足,因此学生没有构建好良好的知识系统化,知识点在脑海中混沌着没有清晰脉络,所以就不要提灵活运用了。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知识系统化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因为系统化知识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避免知识混淆的有效策略。根据研究发现,做好课堂小结是知识结构系统化的关键所在。然而知识系统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有关思维导图,以此落实知识结构化要求。并且学生通过绘制课堂小结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并根据教师的结论矫治笔记中的错误,从而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无论是在预习活动、课堂笔记、课程小结过程中,教师都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做好思维导图,从而扫清知识盲点,最终加强知识内化效果,并培养起良好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力及发散思维,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是大有助益的。
参考文献:
[1] 梁晓康.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
[2] 刘凌.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2
[3] 刘霞.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4
作者简介:
吴珊(1987 .10.23),女,汉,四川,大学本科,教师,四川峨眉山市峨眉二中,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