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文献综述

2016-09-26唐顺合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收入财产性文献综述

唐顺合

摘 要: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对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居民的投资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的理论和显示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财产性收入的研究结论进行整理分析,可以给后来学者找好研究方向。

关键词:增加;财产性;收入;文献综述

1 引言

财产性收入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财产性收入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说明国家领导人开始重视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力的生活收入情况,其中“创造条件”足以展现国家在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的决心。暨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财产性收入后,十八大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对保障民生、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缩小收入和贫富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十七大和十八大提到有关财产性收入的“两多”说明了我国逐渐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视以及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决心。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财产性收入研究综述

1.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研究

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收入主要组成部分,而居民财产性收入之间的差距也是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对于研究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国外学者主要有:美国学者Robert(1904)在其著作《贫困》中指出在美国大约有八分之一的美国群众处于贫困,贫困人口大约有1000万人,并指出造成贫困的最早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低;Friedman(1962)、Banerjee(1993)、Galor(1993)和Zeira(1993)认为出现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居民的初始财产不平等,富裕的家庭把财富继承给下一代,而贫困的家庭一出生财富较少,这样居民的初始财产就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导致居民财产性收入不平等;Tsiddon(1997)和Townsend(2003)认为低收入劳动者存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指出以外剩余财富,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贮存较多的财富时,他们也会受到富人的投资效益影响,跨过金融门槛,享受财产性收入,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2.影响财产性收入因素研究

从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来看,财产性收入是资产财富的增值,因此收入的增加是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基础。国外学者总结出影响财产性收入的因素主要包括金融行业水平的发展、人力资本和财富转移等,国外学者在研究财产性收入中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居民的财富,缓解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提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居民的收入会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在经济发展初期,富人具有巨额财富,因而享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穷人因占据的财富较少享受不到金融服务带来的收益。随着经济发展到工业后期,穷人逐渐增加财富享受更多金融服务带来的收益,增加收入,收入差距逐渐缩小。Chakraborty和Ray(2007)也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初始阶段,经济发展落后,在此阶段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有能力获得信贷支持,使得这部分人的财产性收入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约束逐步放宽,更多的人获得金融服务带来的效益,因此金融的发展可以降低收入差距水平。

3.财产性收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国外多数学者在研究财产性收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即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是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Todaro(1997)认为财富聚集在少部分富人的手上,而富人的消费倾向主要消费非生产性产品,不利生产性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减少会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Persson和Tabellini(1994)、Deininger和Olinto(2000)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财产性收入的差距与社会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而Parttidge(1997)、Barro(2000)得出相反的结论,提出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与社会经济长期不存在负相关关系。根据国外学者对财产性收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财产性收入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存在负相关或者不存在负相关都是国外经济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总之,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是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内财产性收入研究综述

1.财产性收入理论的概念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后,国内学者出现研究财产性收入的热潮,对于财产性收入理论的概念描述,周彦文和陈莉霞(1998)初次对财产性收入的内涵、性质和功能进行了阐述,认为财产性收入是财产所有者对自己的财产进行经营或者转让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获得的收益。

2.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研究

基于国内学者对财产性收入的概述,一部分学者开始对财产性收入高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学者们从正反两方效应进行描述。一部分学者提出财产性收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姜婕(2008)认为在群众的思想中,主要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增加,群众就会自觉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优越性,群众也会更加关心国家大事,更加依赖国家的发展,从而对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茅于轼(2007)指出造成群众收入差距加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加剧,因此财产性收入困难会使贫富差距加大,造成“频者越贫,富者越富”的局面。李实(2007)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这一部分就会占有巨额的财产性收入,因此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李金凤和李晶龙(2008)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财产性收入在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出我国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将会扩大的结论。李金良(2008)、范从来和董书辉(2009)通过构建模型也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

3.增加财产性收入研究

对于增加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的途径与对策,国内学者提出很多建议。李时华和张军连(2008)要想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伍中信和彭屹松(2010)认为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长期处于低下水平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经济问题,而是政府具有財产性权利过大,因此要想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就要扩大居民的财产权利。王姣和满海红(2011)则提出要想增加财产性收入就首先要从居民的财产数量上入手,通过增加居民的劳动收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居民的财富。历以宁(2010)提出了要想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就要赋予农村居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让农村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3 研究小结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财产性收入理论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专注于财产性收入差距为切入点要就财产性收入各方面的内容,国内专家学者则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对财产性收入理论的概念、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财产性收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学者主要是在继承国外学者研究财产性收入理论的思路上,主要停留在对财产性收入的意义、作用、功能和概念含义等研究上,主要是理论依据的研究。对于实证分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还停留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层面上。

参考文献

[1]周彦文、陈莉霞:论财产收入的概念、性质和功能,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李卫东:社会分化与财产性收入,经济问题.

[3]李家勇:财产收入的性质与功能,经济问题探索.

猜你喜欢

收入财产性文献综述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消费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