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实验:小议第三届CAFAM双年展
2016-09-26鲁宁/
鲁 宁/
进阶实验:小议第三届CAFAM双年展
鲁 宁/
2016年11月9日,第三届CAFAM双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届双年展以“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为主题,展期将持续到2017年1月8日。作为一届不设策展人的双年展,自2016年5月,本次展览共举办了16场方案协商会,共计200多个方案参与协商。本届展览不设策展人,就为整个展览营造了更为广阔的公共空间,以对美术馆制度本身的“形式”探索,彰显了其前沿性和实验性。
CAFAM;双年展;空间协商;协商员
现场展示的方案文本
空间生长——方案线上展示
2016年11月9日,第三届CAFAM双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届双年展以“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为主题,展期将持续到2017年1月8日。从时间上来看,2016年5月6日公开征集方案可以视为本次展览的起点。从6月份到10月份,组委会共举办了4次、16场方案协商会,共计200多个方案参与协商,其中未入选的方案以文本的方式在现场和线上展示。从空间角度看,除了作为主场馆的央美美术馆,还有花家地实验小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来福士购物中心,以及北京798艺术区(流动行为艺术表演)作为分场馆,延伸了双年展的“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由于带有实验性质的协商制度创新,本次双年展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艺术界本身,而是在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从“超有机”到“空间协商”
自2011年开始,CAFAM双年展共举办三次。其主题从“超有机”,到“无形的手”,再到今天的“空间协商”,可以看作是一个对不断递进的过程。
首届双年展以“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为主题,展览围绕超机器、超城市、超身体、生命政治四个主题展开。展览将当代艺术视为一种人类超越物质世界,创造“新的知识阐释方式的系统”的手段和方式。对于人、社会以及生命科学等前沿问题的关注,显示了这次展览的探索性和实验性。
第二届CAFAM双年展以“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为主题。展览划分为“游戏理论”“《金枝》的密码”“没有木偶比操纵者更愚蠢”“博物馆地下室”“关于模糊性和其他游戏形式”“物的议会,抑或,在持续迷惑的好奇中漫步”六个板块,这些板块的策展人,来自全世界不同的艺术学院的策展专业。“无形的手”源自亚当•斯密描述自由市场经济时所创造的经济学术语,而本次展览却没有使用其原意,而是创造性地用“无形的手”隐喻策展行为,将展览视为一种思考和推进艺术发展的方式,而非简单的展示过程,并因此将展览整体上提高到一个学术研究的高度。这届展览将明确性的主题性策展,转化成为“隐性出席”的立场,也正是从这届展览开始,CAFAM逐渐将视角从社会性转向对艺术界自身的思考。
开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董慧萍、王育琪拍摄
开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董慧萍、王育琪拍摄
吴梦诗 触的练习 马达、金属、树脂、地毯、木头 1000×1000×360cm 2014—2016年
章燕紫 透气 纱布、水墨、朱砂 一卷为6×1000cm,约120卷 2016年
芦慧娟 镀金 金箔、木、石、玻璃、金属、树脂、皮革 尺寸可变 2016年
我们可以将第三届CAFAM双年展视为第二届思路的延伸。本届双年展以“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命名,意图探讨如果进一步脱离“无形的手”后,展览机制将走向何方。在无主题、无策展人的情况下,展览方以协调员的身份出现,邀请协商员和艺术家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共同参与方案的征集和改进。无主题与无策展人,为整个展览营造了更为广阔的公共空间,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之中。
此外,历届CAFAM双年展配合展览推出的知识谱系考和学术论坛,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第一届展览的“超有机谱系考”到第二届的“策展谱系考”,再到第三届的“协商谱系考”,在满足普通观众之余,也满足了对前沿话题深入探讨的学术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看,本届展览也并非完全没有主题,对展览这一艺术品展示方式的探讨本身就构成了展览的主题,而非展场中在场的艺术品。从这一角度来看,位于二楼展厅入口处的、连续三面墙的“协商谱系考”正是对于这一主题最好的诠释。本届展览通过对美术馆制度本身的“形式”探索,彰显其前沿性和实验性。
二、从策展人到协商员
本届双年展是一届没有策展人的展览。正如展览前言中写道:“本届双年展不设策展人,工作组仅以协调员的名义来组织展览、协调事宜;不以推荐和提名的方式选定参展作品,代之以公开征集作品方案作为展览的机构架构,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背景下,任何个人、小组都能以艺术家的名义提交未在任何空间实现过的方案,所有提交的方案将以名录的形式收入;在征集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邀请各方人士参与作为协商员,在开放的语境下对提交的方案进行公开的协商、讨论,协商一致的部分作品将会在展览中实际展示出来,而进入协商环节的方案都将呈现在展厅中并收入展览的画册,方案文本的讨论、展示与现场实施共同构成本届双年展的呈现方式。在整个执行过程中,CAFAM双年展工作组也将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公众的质询和交流。”
林延 空曲 宣纸、墨 50×1720cm 2016年
李枪 图像的边界 纸 尺寸不一 2016年
张沐辰 西西弗斯的船 木材、微处理器、电机、桨尺寸可变 2016年
林延 空曲 宣纸、墨 50×1720cm 2016年
易雨潇 西西弗斯之球 PVC 尺寸可变 2016年
万亿 之间 布、棉花、制风机械 尺寸可变 2016年
杨锴 人造星球与宇宙 视频、健身球 尺寸可变 2016年
姚俊杰 请踱步去向海岸,把黑夜传说里陨落的星尘拥入怀里 数码微喷、亚克力、石头 尺寸可变 2015—2016年
秦观伟 适量饮酒 有益健康 现成品 尺寸可变 2016年
在中国,策展人制度萌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与美术批评有不解之缘,甚至许多策展人都是从批评家转型而来。策展人制度一方面促进了当代艺术摆脱束缚,向多元化转向,另一方面弥合了市场化艺术与精英化艺术之间的鸿沟。特别是独立策展人,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成为艺术界与当代社会之间的纽带,“人”的作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随着艺术机构的日益扩张以及纵贯全球的收藏与展示,策展人个人的判断力不断被剥夺,策展人逐步转化为机构的“代言人”。
因此,从这个时代背景来审视本次双年展,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实验”。从策展人“退位”到协调员,使展览工作回到美术馆日常原本的职责范畴,从选择和决策变为记录和执行,我们可以将这一行为视为美术馆将自身权力的出让。通过协商员们与艺术家的沟通协商,艺术家个人的价值被重新摆放到一个显著的位置。
策展人的“正式缺席”同时也带来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首先,策展人的“发现作用”同样缺席。策展人作为一个主动的主体,一方面要接纳“毛遂自荐”,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展览的主题“三顾茅庐”。取消策展人后,怀有“诸葛亮情结”的艺术家们,将会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其次,伴随着策展人的消失,展览的结构性也趋于弥散。随之而来的则是个体的凸显,以及个体间的冲撞,直观的感觉就是一些作品会“吃掉”另一些。
三、展览中的几件作品
周艳峰、杨晓雅的《天真之歌-1》使用爆米花这一大众化的食品,在作品的实际场域之外,营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气味世界。萦绕在空气中的气味一方面作为一种互文,对视觉世界进行了补充,另一方面,奶油爆米花的味道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表征,它既向观众传达了波普的暗示,又摆脱了视觉艺术对波普风格的框定。这件作品是对已经成为当代艺术惯常模式的“声光电”的巧妙补充。
周艳峰、杨晓雅 天真之歌-1 爆米花、泡沫 尺寸可变 2016年
易雨潇的《西西弗斯之球》,并没有将希腊悲剧中这一经典人物进行过于复杂的阐释,而是将一个巨大的球体,置于美术馆长长的坡道之上,通过让观众自己扮演西西弗斯,推动大球通过坡道,消解了神话的严肃性和悲剧性。在展厅中,还常常能看到观众将大球推到最高处后,并不进入下一个展厅,而是转身奔跑,大球因重力沿坡道下落,观众则在欢笑中享受被大球追逐的快乐,这令人不禁联想到《夺宝奇兵》中印第安纳·琼斯被机关中大球追逐的场景。观众的参与促成了这件作品的多义性。
章燕紫的作品《透气不透气》在望京医院展出,艺术家以一种令人疼痛的方式,将为了追求“画得透气”和被工作压得“透不过气”巧妙地连接起来。该作品以带有血色的纱布为主要媒介,通过书写使其艺术化,又将其卷起,呈现为一种隐秘的状态。纱布——作为一种寻常物,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美术馆的协商,从医院进入美术馆,成为艺术品,再以艺术品的身份从美术馆回到医院展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转化值得理论家们深入地探讨。
四、小结
第三届CAFAM双年展“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秉承了历届双年展在学术上的前沿性和实验性,将实验的方向转向到对展览制度本身的探索,体现了学院态度和立场。可以预期的是,它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对中国当代艺术界乃至艺术教育界,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本届展览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等待着观众的观看、参与和解读,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希望更广泛的人群能够亲临现场,参与其中,这其实也是本届双年展的意图之一。
鲁 宁: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Advanced Experiment: A Brief Review of the Third CAFAM Biennale
Lu Ning
On November 9, 2016, the Third CAFAM Biennale opened at the CAFA Art Museum. The Biennale takes“Negotiating Space: I Never Thought You Were Like That” as its theme, and it will last until January 8, 2017. As the biennale is one without a curator, sixteen program consultations for the third biennale have been organized since May 2016, and more than 200 programs were discussed at these consultations. The absence of curator offers a broader public space for the entire exhibition,making it possible to explore the “form” of the art museum system itself, and thus its cutting-edge and experimental features are highlighted.
CAFAM; biennale; Negotiating Space;negoti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