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无间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2016-09-26宋耀茹
宋耀茹/
时间/无间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宋耀茹/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以“时间/无间”为主题,此主题与探索方向将基于时间概念讨论空间,并通过整合国际领域重要的艺术家和项目,完成对全球数字图像的扫描。进而整合电影、录像、动画等形式,并将它们完全置于空间的体验中,这是对传统媒介概念的延展,是现代媒介对传统、乡愁和现代性的缅怀。
独立动画;电影;艺术家
展览链接: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策展人:李振华
主 办: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协 办:雅昌艺术中心
承 办:何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2日—2017年3月2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华侨城OCT创意文化园C3展厅
独立动画的概念来源于独立电影,既有艺术的非现实性与高度抽象性,又具备一种反体制的激进色彩,但是相较于独立电影,独立动画并不刻意地去强调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它们在影院、影展上放映,也在美术馆和多媒体化的互动形态上展出。维基百科中关于独立动画的解释是这样的:“独立动画是用来描述在专业好莱坞工业体制之外的动画长篇和短篇。”(Independent animation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animated short cartoons and feature fi lms produced outside the professional Hollywood animation industry.)①所以独立动画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动画,主要是指动画在创作时不依附于某项资金或者某项制度,这正是独立动画中“独立精神”的体现,这种“独立精神”才是独立动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出现最早的独立动画还是 fl ash动画,当时被人们称作“闪客”,早期 fl ash动画的代表有老蒋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卜桦的《猫》、温凌的《54boy》。这是中国动画史上一次大的突破,意味着人们除了观看电视、电影中的大制作动画外,还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一部普通人创作的动画影片,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个人情感的表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00年以后各个大学逐渐开设了动画专业,为喜欢动画的人提供了一个相对专业的学习平台,这时就出现了一批“独立动画人”,他们制作的作品相较于之前的 fl ash动画更加专业。2008年的《李献计历险记》在网络上获得了相当高的点击率,并且被翻拍成了电影,新一代的独立电影作品制作精良,形式多样,有拼贴、黏土、3D、二维手绘等,不仅在国内发展蓬勃,也走向了国际舞台。
徐文恺 双重
刘毅 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
胡为一 低级景观3
陆扬 忿怒金刚核
[德]卡特琳•比约卡 与四维相遇
[爱尔兰、美国]大卫•奥锐利 全部
[瑞士]伊夫•内茨哈默与[德]伯恩特•舒尔 云的陵园
2016年12月2日,“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开幕。从2012年开始,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相继主办了两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成为国内唯一以影像艺术与独立动画为策展机制的双年展。首届独立动画双年展以独立动画的定义和10年历史梳理为线索,宏观地展现出动画发展,着重影像本身的叙事表演;第二届双年展以“影舞之眼•视域之外”为主题,展现出影像和动画交错的视界。第三届与前两届不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李振华在开幕式的讲话中也谈道:“第一届他们做的更多是中国动画教育以及国际情况的一次扫描。第二届他是把动画提到一个关于电影的一个层面。那么到我这届是关于空间和经历时刻的。”
第三届独立动画双年展以“时间/无间”为主题,此主题与探索方向将通过基于时间讨论空间呈现的体验,再次深入,并通过整合国际领域重要探索的艺术家和项目,完成对全球基于数字图像的扫描。而整合电影、录像、动画这些形式,完全置于空间的体验中,是对传统媒介基于上述媒介概念的延展,是指向现在如何思考这些媒介所关联的传统、乡愁和现代性的缅怀。
[美]安吉拉•瓦诗蔻 医者(魔兽世界性别敏感性与行为意识处)
本次展览由五个主要板块构成:“空间中的动画”“特别放映”“动画与音乐”“推荐展映”“讲与谈”。主展览空间中的动画于12月2日正式开展,展出了包括徐文恺、安吉拉•瓦诗蔻、卡特琳•比约卡、胡为一、邵志飞、刘毅、陆扬、帕特奥尼奥、孙逊等国内外前沿艺术家的作品。在谈到独立动画与商业动画、实验动画的不同时,首届双年展的策展人张小涛认为:“对于独立动画,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制作人及整部作品投入的钱比较少,同时在精神上具有实验性或观念性,区别于商业动画,是动画和当代艺术之间的交叉。”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在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也曾经说过:“独立动画其实是不断确认近来独立的姿态,同时呈现出主流的东西,以此来做对比,这是一个提问的范式,即去探讨探索艺术家做了什么,并具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所以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当代艺术的盛宴,也是对传统视觉经验的一种突破,是一场与传统动画作品截然不同的艺术体验。“时间/无间”是一个通过身体体感和思维的扩延来完成的体验,观众可以在展厅内感受到作品延伸的艺术家创作线索,通过身体运动和视角变化构建时间与空间经验。
[德]卡特琳·比约卡 与四维相遇2
展馆的进门处是卡特琳•比约卡(Catherine Biocca)的作品《与四维相遇》,在一个人可以走进去的空间中,观众可以在此体会到来自网络二次元动画和平面拼贴的戏谑,艺术家将乔托的绘画剪辑、拼贴,呈现出简约的传统建筑、雕塑、壁画,另一面墙上一对动画人物正在进行交谈,他们讨论的话题是无聊。这种幽默感和荒诞的场景移植,让观众行走在二维的世界,以此触发对四维世界的思考。策展人李振华说:“《与四维相遇》作为整个展览的起点,它是关于传统的图像与建筑的关系、平面化及动画关系的思考。两个虚拟人物的对话则是艺术家希望表现现代人的身份、状态及其处境的思索。”
90后艺术家胡为一的参展作品《低级景观3》,是他《低级景观》系列作品中的第三件作品,他曾经说过:“《低级景观》是第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一口可以深挖下去的井。”②做好一件作品和一直做作品是两种状态,这说明这件作品和他的兴趣点完全契合。胡为一认为,影像的观看是有强迫性的,呈现影像最好的空间是电影院,画廊的空间往往让观众对影像的获取有所缺失,这种碎片化的特性是低级景观本身的特质,他在清晰了影像在语言呈现上的局限后,在作品的设置上放大了这样的碎片感。在《低级景观3》中,艺术家设置了三个圆形的轴线,转动的机器和实时生成的图像,构建成时间和空间的错位。“我试图通过这个低级的纯物质剧场,表现物体本身的状态,它们和人一样具有情感和记忆,也能诉说自己的故事。”胡为一叙述道。策展人李振华介绍说:“他把走马灯的那个光源向外扩张的影像变成了由摄像头拍摄里面的那个图形,转动的图形会被投射在幕布上,投影出来的是所有人(包括希特勒、丘吉尔等)的童年照片,所以这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文献项目,这个作品基本上回应了关于动画的连续的帧和动画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徐文恺的作品《双重》是光和影的组合,是科技材料的极简与抽象的形的相遇。他探索了数据处理、自媒体领域以及信息过滤,通过地上的LED灯向外界乃至宇宙发出的一个讯号,反映艺术家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形、空间与光的数据,或许是因为这个数据无法被识别,所以艺术家加入了放大的透明胶片。近几年,徐文恺创作的影像和装置经常展出于国内外有名的艺术机构,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利用其自身专业的优势,用计算机语言和技术不断颠覆观者的视觉经验。
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是瑞士艺术家伊夫•内茨哈默(Yves Netzhammer)和德国艺术家伯恩特•舒尔(Bernd Schurer)的参展作品《云的陵园》,这件作品是由五个屏风投影通过镜面效果完成的立体万花筒。他们关注的问题是:这些影像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世相人生,并暗示内心活动的转化和不可知,作为镜像中的人或一个观察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哪一个处于真实的世界?空间被分化为一个三角形,并互相借角度、面积,空间如果是可以被折叠的,最终这个平面上的三角形会成为很小的块儿,让观众仿佛置身万花筒之内,两个圆形屏幕和若干个球状屏幕交替,放映着看似情绪相关却又无法捕捉到完整故事的原创动画。
大卫•奥锐利(David O’Reilly)是一名爱尔兰的电影导演和艺术家,以其独特的三维风格动画片著称,被称为动画圈内的“鬼才”。2010年,他的作品《外部世界》让他在网络上一举成名,荒诞不经的故事和低精度的建模是这部影片的两大特点。在这次双年展上,他带着新作品《全部》来到深圳,这是一个从动画到游戏的作品,游戏是动画与互动媒体最重要的结合产物之一,大卫是一个勇于在互动媒体日新月异之时涉足游戏领域的动画人,简约的三维动画,不断旋转的场景,一个简短的小宣传,转动在一个空间的角落,并让这个空间的出口消失在其后,从而介入空间的功能性,出口也就有了另外的意味,是通往真实的世界,还是另一个童话故事?总之,大卫在创作上不愿意重复别人,头脑中总是会冒出独一无二的想法,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先锋艺术家。
美国参展艺术家安吉拉•瓦施蔻(Angela Washko)的《自然》《医者》也是一个关于游戏的作品,来自于游戏“魔兽世界”,整件作品充斥着性别敏感性,将女性话题介入其中,借此来与观者互动,讨论游戏中的性别行为问题。作品的屏幕是微微上提的,所以观者在观看的时候需要打破惯性的观看角度,将视觉稍微上扬,打开进入游戏的通路,与观者形成共感。
与上一个作品恰好相反的是艺术家陆扬的作品《忿怒金刚核》,作品将观者的视角拉回到俯瞰,这是一个偏向于神经学与宗教文化的作品,它利用宗教中金刚的形象与科技相融合,呈现出人体的内在精神构造,将医学用动画的方式加以说明,展现出人体内观的现实,就像是自身镜像的反映,不仅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策展人李振华说:“80后艺术家陆扬的作品讨论的是关于佛教图像的那种精神性和西方的科学,比如涉及到解脱、神经学的线索是如何被定制和呈现的。”
刘毅的作品《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涉及到她在印度旅行中的见闻与感想,竹竿挂起的帷幔如同动画一般静静地飘荡在展厅中,后面有两个小风扇鼓动着微风,大家可以在其中任意穿行,体验不断地掀开、落下、穿行的感觉。其中投影仪播放出的场景一部分是艺术家在印度拍摄的旅行影像的现场,一部分是她之前做的动画。创作方法简约,内容却相当丰富。
此次展览囊括了来自国内外众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是独立动画的一次艺术盛宴,据悉此次展览将会持续到明年的3月份,后续还会有更多精彩的动画作品展出,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注释:
①维基百科:Independent anim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ependent_animation)。
②曹丝玉:《胡为一 与年轻无关》(http://www.hiart.cn/feature/detail/aa6frvp.html)。
宋耀茹: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Time Based / Non-Places: The 3rd Shenzhen Independent Animation Biennale
Song Yaoru
The 3rd Shenzhen Independent Animation Biennale,with “Time Based / Non-Places” as its theme, discusses spac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scans global digital images by integrating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rtists and projects. On this basis,it integrates art forms like film, video, animation for the viewers to experience in the given spatial environment. This is an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edia and the tradition, nostalgia and modernity conveyed by modern media.
independent animation; fi lm; 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