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众行为及对策研究
——以邢台学院为例

2016-09-26安晓镜张爱菊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群体维度问卷

安晓镜,张爱菊

(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河北邢台 054001)

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众行为及对策研究
——以邢台学院为例

安晓镜,张爱菊

(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河北邢台054001)

地方高校大学生作为特定的群体,研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从众行为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学习从众行为问卷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众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编的大学生学习从众行为问卷信效度较高,问卷由受暗示性、趋利从众、趋弊从众三个维度组成,趋弊从众要高于趋利从众,从众行为普遍发生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性别、专业对从众行为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行为,避免消极从众行为的措施。

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学习从众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如同心理学中的其他概念一样,从众的定义也未能得到统一的界定。有学者认为从众指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1]。时蓉华认为从众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2]。宋官东根据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做了论述[3],他认为狭义从众即“个体因多数人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和态度”,广义从众则是“主体因客体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客体一致的行为和态度”。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个体选择一种行为的原因是因为要与多数人一致时,就意味着从众心理产生了。在本文中将学习过程中的从众心理定义为:个体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所属群体的影响,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使之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大学生从众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恋爱、就业、违纪、消费、学习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从众现象[4-5]。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发现:首先,缺乏有效的量化测评工具,当前的研究大都是采用定性如观察、访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即使运用了调查工具,也只是简单的百分比计算。其次,思辨型研究居多,这些思辨研究往往较少考虑地域、文化以及学校的类别和办学水平等客观因素对学习从众影响,地方性高校相对来讲基础薄弱,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自身基础相对薄弱等原因[6],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从众行为具有群体的特殊性。基于此,本研究编制出问卷,以期探究出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维度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对策。

二、研究对象、工具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邢台学院大学生,涵盖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年级的学生,共150名被试。在查阅文献及对数名大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自编《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众行为问卷》,问卷调查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共16个题目,包括三个维度:受暗示性、趋利从众、趋弊从众,还包括2个测谎题。其中,受暗示性是指个体身上会受到他人影响的个性特征;趋利从众是指对积极的、正面的学习行为所产生的从众行为,如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趋弊从众是指对消极的、负面的学习行为所产生的从众行为,如违纪行为等。

三、结果分析

此次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3份,删除测谎题指数较高的15份问卷,剩余128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85.3%。被试构成情况如下。使用 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男生 84人(65.6%),女生44人(34.4%),58人为独生子女(45.3%),生源地上城市27人(21.1%),乡镇33人(25.8%),农村68人(53.1%),文史类学生55人(43%)理工类16人(12.5%),艺体类38人(29.7),经济类19人(14.8%)。大一25人,(19.5%),大二 30人 (23.4%),大三 45人(35.2%),大四48人(21.9%)。

(一)信效度分析

1.效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

先进行项目分析,决断值CR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4个项目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再进行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显著(p<0.000),KMO测定的值为0.76,适合进行因素分析[7]。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并根据每次因素分析的结果,逐步删去以下项目:(1)载荷小于0.40的项目;(2)同时在两个或多个因素上负荷严重的项目;(3)因素分析得到的维度归属与原设定不一致,且不能进行调整的项目。最后抽取三个共同因素(12个项目),累积贡献率为50.79%。各项目负荷值见表1。

表1 大学生学习从众行为问卷因素分析

2、信度分析

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作为信度的度量指标。如表2所示:问卷总的信度为0.76,各分问卷的信度系数均在0.60以上,信度指标良好。

表2 大学生学习从众问卷信度(Cronbach's alpha)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问卷和各个分维度的均值进行统计分析,问卷总体均值(M=3.17,SD=0.69),受暗示性(M= 3.43,SD=0.86),趋利从众(M=3.03,SD=0.69),趋弊从众(M=3.15,SD=0.86)。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从众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趋弊得分高于趋利得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消极的学习行为更容易引发从众。

(三)人口统计特征差异检验

以独立样本的t检验考察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学习从众各维度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趋弊从众分维度和总分上存在着性别差异(t=2.48,P<0.01;t=2.36,P<0.02)。对专业在大学生学习从众各维度的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在总分和各个维度上都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事后检验表明:艺术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均存在着现显著性的差异,而其他专业之间不存在差异。对是否独生、生源地、年级差异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学习从众问卷各因素在不同专业类别得分的差异检验

四、讨论

(一)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众心理成因分析

罗杰斯曾指出“青年的从众行为很可能是他在自己的需要被接受与保留其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尽管他们相信保持个性很重要,但是他们同时也感到为了受欢迎而与同伴保持一致是必要的[8]。”这种对从众的理性认识,说明了大学生的从众行为。现代社会关系更加复杂而多变,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深受社会关系的制约。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承受着来自所处群体的影响和压力时,往往会放弃自己原有的观点,表现出和群体大多数成员趋于一致的、符合公众舆论的言行。[9]大学生特别重视群体评价,有强烈的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要被群体接受,免遭排斥和孤立,从众便是获得归属感的最佳途径。

(二)人口特征因素的差异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男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从众现象显著高于女生,特别是在趋弊从众方面,这与已有女生从众要高于男生的研究结论是相反的,造成此现象是因为已有的研究针对的往往只是从众现象,而本研究针对的是地方性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负从众行为,现象和对象都有特殊性,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研究发现趋弊从众倾向要高于趋利的从众倾向,推出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趋利行为是要个体付出较多的努力,所以当在需要付出时,个体会进行审慎的思考。艺体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从众现象在各个维度上与其他类别专业相比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艺体类专业的学生整体上在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比其他专业学生较少,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许多学习问题上仅仅是抱着完成一项任务的心态,许多问题上会直接照着大多数人的方式处理。

五、对策建议

从众行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是可以让群体集中全力达成共同目标,有利于增强集体意识,有利于良好作风、习惯的养成。消极作用是限制独创精神,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容易使人变得墨守成规。[10]

1.强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积极从众行为

教育者应认识到从众在大学生学习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致力于发挥群体的影响力,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一是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提升自身能力。二是榜样力量很重要,应树立大学生学习标兵,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要在学生的第二课堂增强学习和学术活动的含量。三是应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专业为出发点,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大学生进行学科动态、疑难问题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当大多数同学勤奋努力时,出于自己的心理安全需要,大学生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风气自然浓厚。

2.避免学习过程中消极从众行为的发生

地方性院校没有重点学校的优势,没有地理位置的优质,在社会认可度上也比较低,而且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地方性院校生源质量上明显下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人生规划。[11]大学生应当树立自信心,明确人生目标,进行生涯规划,戒除浮躁心理,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找到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面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高校教育者承担着相当重的教育责任和指导任务,和大学生指导有关的课程应注意紧密结合实际,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1]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4-286.

[3]宋官东.对从众行为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2,25(2):202-204.

[4]刘凤华.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J].青少年研究.2004,(3).

[5]石成奎.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6]杨万柱, 黎大志. 新建本科院校应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7]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8]李颖.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4,(1).

[9]李倩.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以E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10]Chavda, Hiral, Martin Haley, and Chris Dunn.Adolescents’Influence on Famliy Decision-making[J].Young Consumers,2005,(2):68-78.

[11]马元方.试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及其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8,(4):66-69.

G642.46

A

1672-4658(2016)03-0172-03

2016-05-05

安晓镜(1980-)女,河北省赵县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群体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