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如何防范信贷集中风险

2016-09-26李成业刘彦生

金融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度量限额信用风险

李成业+刘彦生

信贷集中风险是银行发生巨额信贷损失甚至破产的重要原因,信贷集中风险日益得到各国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及评级机构的重视。近年来,尽管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了安然、世通等大公司破产以及欧美电信行业危机等事件,但鲜有银行因此遭受巨额信贷损失。主要原因是西方银行加强了信贷集中风险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其经验值得国内银行机构借鉴。

一、国际银行业信贷集中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建立信贷集中风险度量组合模型。西方商业银行取消在单个客户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信贷决策,纷纷开发信贷组合模型,并与外部模型结合使用,用于信贷集中风险的度量,从组合视角进行决策分析。其中,以瑞士信贷集团开发的Creditmsk+模型和JP摩根大通银行开发的CreditMetrics模型最为著名。尽管这些模型特点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计量经济资本来衡量信贷集中对组合风险的影响程度。

(二)creditrisk+模型。信用风险(creditrisk)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方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从该定义可以看出。信用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不愿或无力支付约定款项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信用价差风险,指由于信用品质的变化引起信用价差的变化而导致的损失。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要求允许各国银行可以采用内部模型来度量信用风险。

Creditrisk+模型是1996年瑞士信贷分行金融产品部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基于保险精算的方法,忽略债务人的资产结构、资产价值的降低、信用等级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等因素,只考虑违约风险,认为债务人只有违约和不违约两种状态,重在分析资产组合的统计学特点。Creditrisk+模型将各类违约事件模型化为有一定概率分布的连续变量,计算违约的概率。利用各个频度的违约概率分布加总后得出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

与其他模型相比,CreditRisk+模型更适用于测算和控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1)CreditRisk+模型抓住了违约事件的本质特征。CreditRisk+模型着眼于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没有对违约事件的成因作任何假设,只考虑了信用风险,紧紧抓住了证券化过程中违约事件的本质特征。违约事件一般较少,且发生的概率有较大的随机性,这样一来,先前观测所得的违约率在不同时间段可能会有明显的波动,CreditRisk+模型通过引入违约率的波动性来解决此问题。

(2)计算便捷是CreditRisk+模型的一大亮点。CreditRisk+模型所需的指标非常少,只需输入两个变量——每笔债券的预期违约率和风险敞口即可,不需信用等级转换矩阵或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的信息,它的拓展模型也只需增加一些对宏观因素的影响的考虑即可。CreditRisk+模型的这种便捷性有助于金融机构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工作,有助于CreditRisk+模型在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3)模型的计算结果十分漂亮。CreditRisk+模型通过一个概率生成函数,对贷款组合损失的概率分布有封闭解,因而计算时不需要运用模拟技术,计算速度较快。此外,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数字计算带来的误差,还能够分析债券/信贷组合由于某个债务人的加入带来的边际风险。综上所述,CreditRisk+模型具有适用性广、对数据要求相对较少、计算效率高等特点,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基础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信用风险的测算和管理控制而言,CreditRisk+模型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三)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lCS模型度量是以信用评级转移为基础的,而信用评级并不只是由CreditMetrics集团提供的,可由用户独立开发,也可以从信用评级机构取得。典型的转移计算是:在一年的时间内,以标准普尔的评级AAA、AA、A、BBB、BB、B和CCC为基础,计算从一个评级转移到另一个评级的转移概率。除了以上7个信用评级外,还考虑表示“违约”的吸收状况D,共计8种状态。根据已知历史数据估计的转移概率,用公司的债券市场或股票市场数据替代公司资产价值直接导出评级分类的相关性,CreditMetrics计算贷款的组合的价值远期分布,直接估计一般信用损失分布对应某个置信水平分位数作为资产信用风险值。

1.单一债券或贷款情况

Credit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方法是以信用评级为基础,通过求单项贷款价值概率分布来确定单项贷款的风险。这个概率分布的特点在于它完全基于信用转移分析,即在既定时间内(一般取一年)一种信用质量变为另一种信用质量的概率,用它来度量将来(比如说一年以后)贷款资产组合的价值分布,模型强调资产组合价值变化与信用评级转移相关。假设一笔固定利率、不可提前偿还的中长期贷款。该笔贷款是等额偿还,直到最后一次偿还时结清贷款本息。在不可提前偿还假定条件下,根据普通年金现值一般公式,可推导出偿还贷款额现值计算的基本模型:

其中:V——债券价值;

C——每年的利息;

M——到期的本金;

r——贴现率(报酬率);

n——债券到期前的年数。

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础是在给定的时间段内估计贷款或债券产品将来价值变化的分布状况,价值变化与债务人信用质量转移(信用评级是上升,是下降,还是违约)相关。设信贷资产或债券价值6的均值为μ,方差为σ,则:

2.组合债券或贷款情况

(1)公司价值模型

下面介绍信用计量模型所用的公司价值的基本原则——阈值方法。按照默顿模型,公司资产价值遵循标准几何布朗运动,在时刻的公司价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可表示为:

(2)联合评级概率的推导

为了在联合概率中考虑相关性,利用上面计算每笔贷款或新发行债券的阈值,再根据二元正态分布计算出联合概率。我们以初始评级为BBB和A级的公司为例,假设每个公司的资产价值正规化后对数收益rBBB和rA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联合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式中,和代表开始评级为BBB和A级公司的最终评级,分别为第/与第0级的状态。

(3)联合违约概率的推导P1(Def1,Def2)是违约的联合概率。假定资产收益率相关性p已知,表示为两种资产标准化的对数收益服从联合正态分布,则

(四)定期进行压力测试。信贷集中风险可被视为一个或多个系统性风险因素对信贷组合损失分布的压力影响,而压力测试正是通过对这些风险因素设置压力值,模拟不同压力情况下信贷集中引发的信贷组合损失大小。如美国和德国的银行机构分别通过压力测试衡量禽流感对农业部门、高油价对本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法国巴黎银行模拟既往新兴市场危机情景用以评估当前新兴市场的信贷集中风险。

(五)完善信贷集中限额体系。信贷集中限额是美国银行防范信贷集中风险的重要措施,其规模的设定反映了特定市场环境、业务战略以及资本数量下银行的风险偏好。随着风险度量技术发展,美国银行业摒弃了依靠主观判断或简单指标和粗线条地设立地区、国家、行业、产品或抵押品等维度贷款限额,进而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设定限额,通过将信贷集中风险的经济资本要求与银行最大风险承受能力相联系,更好地实现了根据风险大小设定限额。同时,结合限额,监测不同部门信贷敞口变化情况,并在分析风险驱动因素基础上及时识别并预警信贷集中风险。此外,在新敞口定价中考虑集中风险,根据信贷集中风险大小,相应提高利率以弥补额外风险成本,有利于信贷集中限额的执行。

(六)有效的信用风险转移或对冲工具。西方银行通过银团贷款、贷款出售、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工具等转移风险,实现了对信贷集中风险的有效管理。特别是信用衍生工具正逐渐成为西方银行信贷集中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工具,降低特定客户、地区或行业信贷集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转移或对冲信贷集中风险。例如,法国农业信贷集团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汽车等周期性行业信贷集中风险,通过购买信用保险或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担保规避航空航天行业信贷集中风险;美洲银行通过运用信用衍生工具,2014年末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保持了高达75%的信用敞口对冲比例,从而使其有效规避了2015年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危机带来的信贷集中风险。

二、对加强国内银行信贷集中风险管理的启示

(一)加强对授信大客户的有效监控。国内银行机构应建立大客户专业管理团队,用其专业的理念和实践经验管理贷款,实施有效的大额贷款“三查”,为银行创造更加安全的信贷环境。严格审核担保企业的资信情况和实际担保能力,注意控制大客户集团对外担保总额与其净资产的比例,防止超过自身能力盲目担保。

(二)务实信贷集中风险管理基础。国内银行机构应根据我国经济特点,从风险驱动因素相关性出发,界定并划分客户、行业、区域信贷集中。一是不仅单据股权关系,而从存在高度相关违约因素定义关联客户:二是不局限行政区划,而要开拓视角依照地区或国家特有的风险驱动因素对借款人影响来划分:三是对行业分类要关注系统性风险因素对借款人的影响:四是在贷款发起阶段逐户识别客户关联方、行业、地理等因素的敏感性,并将相关数据保存于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为更好地识别、检测、度量信贷集中风险奠定基础。

(三)提高风险度量水平。国内银行机构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发内部信贷组合模型,努力提高信贷集中风险度量水平。同时,高度重视压力测试在信贷集中风险度量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房地产、交通、能源等行业信贷集中现象突出,且抵押物也集中于房地产,商业银行应将房地产等行业作为定期压力测试重点,具体的分析、预测房地产市场规律,设定不利于市场条件下系统性风险因素变量,然后结合房地产行业一个周期的信贷损失历史数据,模拟不利环境下信贷损失分布,评估危机发生时损失大小。

(四)建立健全风险集中限额体系。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信贷集中限额体系。考虑借款人或行业风险特征,以风险等级为基准,以经济资本为重点设定信贷集中限额,从而将限额与实际的风险来源、风险大小挂钩。

(五)综合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手段。商业银行应积极通过银团贷款、贷款出售方式分散或转移大额(如大型集团)、行业(如房地产、能源)、区域等信贷集中风险;尝试对热点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对冲涉外借款人或信贷业务的集中风险。

猜你喜欢

度量限额信用风险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不欣赏自己的人,难以快乐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从信贷组合分析看风险限额管理